催稿后马上被拒绝怎么办?-编辑想法

一催就退稿,这个题目一看就烦,充满了无奈。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在学术期刊的出版中肯定会存在,至少在公开“承诺”稿件处理期限的编辑部,会让作者感受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根本无法避免!我感觉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感觉,也就是说拒绝和催促行为不一定有关系,只是一种感觉或者是一种巧合;另一个方面是客观问题。这里我只分析学术期刊出版中可能存在的“一下子就退”的客观现象。

稿件处理是有时间限制的,自然有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在这个节点之前必须做出决定——录用与否。不管截稿时间是否到了,编辑总是需要做出决定——是录用还是退稿?无论哪种方式,这都是编辑的日常工作之一。当最后期限临近的时候,这个决定就更加紧迫和艰难了!当然,有些期刊为了避免各种问题,采取“不录用就退稿”的处理方式。我不赞同这种方式,但我能理解:一是稿件太多,二是直接撤稿会遇到反弹。

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如果选择录用,无论是流程的完整性还是评价的充分性都需要基本达到要求,即做出“充分的决定”,否则很难通过后续审核!在能否记录的衡量上,选择不记录相对容易,只要有依据支持不记录。在这里,请不要歪门邪道,不要骂妈妈!换位思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如何保证作者不被冤枉又是另一个问题。这不仅是一个不委屈作者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失去优质稿源的问题,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不希望发生的。

能够选出优秀的稿件(在审稿人的帮助下)代表了编辑和期刊的水平,不输优质稿件也是编辑能力的体现。为了评价和考核编辑的工作,我经常从两个角度进行观察:看谁整理和分发的高影响力论文多,也看退稿中重新发表(另一篇发表)后的传播效果。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要拖到期限上限?为什么要等到别人催促你再做决定呢?

有点水平的学术期刊,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退稿率上的。这个退稿率不是编辑部硬性规定的(你没有办法规定),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水涨船高”,编辑部通过“欢迎投稿”的宣传增加选择,进而通过“优中选优”达到提高期刊层次和水平的目的,甚至调整办刊方向。一般来说,用心办期刊的人不会盲目追求退稿率,而是会把退稿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认为,在国内学术期刊的出版中,退稿率维持在70%左右比较合适,所以期刊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退稿率太高,说明大量稿件不适合本刊的水平和方向。导致大量编辑力量和同行评审资源被用于大量不适合的稿件。这不仅是对出版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作者时间成本的浪费。此时,一般出版社为了给双方节约成本,会明确提出一些“不建议作者投稿的方向和类型”。也就是说,当拒绝率较低时,需要推广和吸引作者投稿;当退稿率过高,如超过90%时,应进一步明确期刊接稿的范围、层次和类型。

据我观察,70%的退稿中,约30%的退稿是容易做的——无论水平、方向、层次,另外40%的稿件都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衡量。这40%中,20%更难——徘徊在退与不退之间。约20%的退稿和约10%的录用稿,合计约30%,会处于“反复分析比较”的状态。

录用和退稿的宏观标准很容易制定,但涉及到一篇稿子,很多标准就会变得模糊。从决策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决策往往是定性的、模糊的、经验的,甚至是凭感觉的。决策者做决策最难,有经验的老编辑相对容易一些,靠的是经验。在瞬息万变的时刻,如果主编比较敏感,经常调整和反思办刊方向,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也很难做出决定。经验往往不适应办刊方向的调整,会影响期刊水平的提高。

我会经常对往年发表的文章的传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为编辑提供“决策”的依据,及时调整用人的标准和方向!类似文章,相关团队,评价表达式等。,如果不属于效果好的那一类,可以拒绝。这是正确的决定吗?谁也不敢保证!这也是体现出版者水平的地方——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调整!

对于这个范围内的稿件(约占来稿的30%),即使审稿意见回来了(作者看到的是“等待编辑处理”),编辑往往也不会马上决定和处理——总是怕出错,想等着和后面的稿件对比。换句话说,我还是想在“拖”之前“尽力招”。在这一点上,也有忘记的时候。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一个对作者和期刊负责的编辑——应该做的。当然,责任心强、水平有限的编辑会犹豫更久,决定需要更有条件的支持。

他们有的因为迟迟拿不到“规定数量”的审稿意见:有的审稿意见不太好,编辑觉得没问题又不愿“退”,想再等等看有没有别的审稿意见能支持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回来的一些评审意见比较好,不愿意“退”,但是当另一个意见回来,不满意,就不得不退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更有责任心的编辑和水准尚可的期刊,在决定撤稿的过程中是非常纠结的。至少有30%左右的稿件(以70%的退稿率计算)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不是说编辑很伟大,为作者着想,但首先要保证期刊的水平,体现编辑水平。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在这30%的稿件中体现主编和期刊的指导。退稿对特定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但对每天面对退稿的编辑来说却是一件日常工作。在这里,我经常把编辑比作外科医生:切除内脏对病人来说是件大事,但对医生来说却是日常工作。这可能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本质原因。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关系就会一直处于冲突和对立的状态。

然后,让我们回到我们的话题。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下子就退了」的现象?很明显,这就是30%的稿子!也就是说,30%的作者可能会有急退的心理。这也是编辑最难做的事情,但是40%和之前的70%退稿差别不大,所以50%的作者可能会被推后。这个面子看似比较大,但并不是这些作者都在催,也不是这50%都要等到最后决定,所以真正遇到“催退”的作者不会那么多。我的经验是,不管什么原因,截止日期决定的稿件(无论是录用还是退稿)一般占投稿的30%以下。我们杂志承诺四个月做出决定,但长期以来,平均两个月左右。如果大多数人决定期限,平均不会是两个月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催退现象?前面我分析了手稿的处理过程,说明有这种可能。那么,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就可以理解这种“被动”决定的基础了。我们都有生活中的经历。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不拖到最后,心里总是没底,下不了决心。一旦截止日期到来,我们就会做出决定,尤其是在被催促的情况下,决定就会变得容易。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强迫决策可以大大减轻决策者的心理压力,有一种推卸责任和自我解脱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没有达到期限,只要决策处于“犹豫”阶段,就有“推后”的可能。催促,加快决策,减少决策的焦虑和压力。

那么,编辑出版者应该如何解决这种决定的犹豫,更重要的是避免用催促来缓解压力或者消除作者“催促后退缩”的感觉?同样,作者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引导编辑轻松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抱怨没有用。换位思考,和谐相处,争取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才是关键。

语言通不过,被拒?编译编译帮你!edit ideas)——来自美国华盛顿的母语编辑品牌,拥有数千名母语专家为您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SCI/SSCI/EI论文打磨、学术翻译、投稿预审、目标期刊选择、学术推广等科研服务。

SCI|SCI论文|SCI期刊|elsevier|sci润色|SCI论文翻译|sci英文润色修改|SCI论文出版|论文翻译服务公司|英文论文修改公司-编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