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新曙光!研究:干扰素A有望成为抑郁症的“疫苗”。

干扰素是一种提高免疫力、抑制病毒的药物,临床上使用。

治疗某些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乙肝和丙肝,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副作用,包括焦虑、抑郁、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中国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使用过干扰素A但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抑郁症状的丙肝患者,也就是对副作用有抵抗力的人,在晚年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小。这项研究就像是抑郁症的“疫苗”!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苏教授(左)、安南医院精神科研究副院长、主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部孙等。(供图/安南医院)研究:对干扰素A的副作用有抵抗力的患者更不容易患抑郁症。

研究团队主要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部学生孙组成。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教授、安南医院精神科研究副院长、主治医师苏的指导下,与台北国泰医院精神科主任邱博士合作,她熟练地分析了台湾省健保数据库中的7万多例丙肝患者,发现对干扰素-α治疗的精神副作用有耐药性的患者,随访12例。这项研究暗示了抑郁症“接种疫苗”的大胆结论,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上。

一方面,苏教授指导孙做研究和写论文,甚至鼓励她向国际会议提交研究成果报告。结果,她不仅成为全场最年轻的演讲者,还获得了第九届身心界面国际研讨会最佳海报奖。苏教授甚至把她介绍到了有着美国“南方哈佛”美誉的埃默里大学,加入了“抑郁症炎症理论”世界第一的安德鲁·h·米勒(Andrew H. Miller)(他是卡迈恩·帕里安特(Carmine Pariante)的指导教授,苏教授博士班的指导教授)的团队研究,接受难得的科研训练。

孙说,苏博士注重自主学习,希望学生能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困难。只有当我们真正遇到瓶颈的时候,他才会指出问题,指引出路。加入实验室研究的感觉真的很棒。目前,几个本科系的弟弟妹妹也加入了有趣的研究工作。苏博士简单回应道:“只要学生有梦想的勇气,我就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