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作文500字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可见,心理素质本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流、成功合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这是促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发病率,而且是个人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一种状态。”这说明人的健康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这对于我们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出现了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孤独胆怯,害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出现了懒惰,懦弱,自私等缺点。学生的这些缺点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高度创造性。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和探索的催化剂。
心理健康教育仅靠专家和部分教师是不能满足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的。它必须面向所有人并参与其中。
一,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自控,培养学生的毅力。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信。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神奇作用。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学会一些评价别人的技巧。
5.学会与人和谐沟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人格。
6.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心情。
第二,设计研究计划
1,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针对自己班级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2、根据年龄段,选择起点。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不同。
第三,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 * *知识: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它不仅要充满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明白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l、简单自然的介绍,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愉快地参与知识形成、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引发学生思考的生动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生动的特点,所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故事法。
3.激烈辩论,在雄辩中理解。
小学生对是非的评价由于年龄相对较小,极不稳定。老师创设的情境恰到好处的引发争议,可以帮助学生在无休止的讨论中分辨出真相。
5.素描和实例的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心理健康定向课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快的故事情境中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6.引导反思,修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老师来说是倾听和引导;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说话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和理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审视和评价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从而调整自己,寻求新的知识,弥补问题。
7.抓住受教育的机会,弥补错过的爱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内心最隐秘的角落里,都有一根独一无二的弦。如果你拉它,它会发出独特的声音。要让孩子的心里响起我们说的话,我们需要让语气与孩子的心弦对齐。”可见,作为教师,只有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随时把心放在孩子的心弦上,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崇高而富有启发性,充满鼓励。
精彩的结语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型;②预期公式;③启发式;4祝福;
四。总结和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感知、体验、理解、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体现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交流,既当老师又当朋友,这是上好心理学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老师来说是倾听和引导;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说话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和理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审视和评价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从而调整自己,寻求新的知识,弥补问题。
2.尊重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言行,关爱他们的人格。
3.鼓励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的原则。师生参与心理训练的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的目标必须以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如果学生的原始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能提高,反之亦然。
6.娱乐的原则。心理训练要在学生快乐的活动中进行,只有产生快速快乐的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轻松自然的介绍、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激烈的竞赛、积极参与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第一阶段已经结束。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发现学校全体学生普遍增强了自信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傻”“我不行”逐渐被“我最棒”“我可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还和谐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