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俭的议论文,第三天有题字。
如今,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就像一个春风,让一些企业和个人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人们在变富之后,是不是也像丰田一样“富而不忘俭”呢?笔者曾多次看到一分钱躺在马路上,但熙熙攘攘的行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任由自行车碾过。送给警察叔叔的《捡到一分钱》童谣,成了绝唱。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某处有造纸厂,以前是比较红火的小厂。但是自从来了一个有“开拓”精神的厂长,工厂很快就倒闭了。原因是奢侈。三天。最后工人只能拿到30%的底薪,回家找工作。现在办婚丧嫁娶的尺度越来越差。不请几十桌,花几千万的,绝对不会退出。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并不富裕,许多地区仍然笼罩在贫困的阴影下。但是,有些地方越穷越奢侈。据《文摘周刊》报道,某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下拨2000万元扶贫资金,人民银行也提供几百万元优惠贷款。在这个人口不到27万的山区县,扶贫资金人均75元多。去年,它的财政支出比50万人口的邻县多200万元。人们在县政府会议室里看到的也令人惊讶:地上铺着猩红色的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高档玻璃钢茶具,高档沙发紧挨着高档壁纸一字排开,摆放着塑料花。这里根本看不到贫穷的影子,但丰田为自己感到羞愧。可悲的是它很穷,还在追求奢华。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就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以示健康》,告诫其子司马康“以俭为美”,不可“以奢为荣”。作为将军,方志敏经手的钱数百万,财产却是几件破衣烂衫。敬爱的周总理规定,他的主食要三分之一粗。牙刷只剩一半毛了,还继续用,一起用的毛巾都是补过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正是这些无数的事实证明,“节俭”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要想有所作为,千万不要费尽心思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华享乐当成生活的目的。相反,他们必须把节俭和简朴作为他们的道德标准,并付诸实践。奢侈往往是一根绳子,只要被捆绑,就很难前进。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原有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我们说节俭,并不是说还提倡“三年新,三年旧,三年东拼西凑”的做法,而是要从前辈的优良传统中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浪费如决口之河,节约如燕子之泥。”只有永远不忘“节俭”,社会主义的“家”才能日益兴旺。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今天并不富裕,所以我们应该节俭。如果有一天我们富裕了,我们应该更加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