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援助中国什么疫苗?

疫苗事件爆发的这几天,大家的朋友圈都在流传这样一个内容:

此时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很容易相信和转发煽动情绪的言论。但事实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边肖查了一下这个说法的出处,是人民网2001的新闻:

注意,这篇报道中提到的日本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的只是脊髓灰质炎疫苗,而不是有问题的百白破和狂犬疫苗。所以不能说没有日本的援助,我们国家的疫苗就会出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是80后、90后出生的,之所以更健康,是因为我们被日本人打了疫苗,这就更没有根据了。

中国疫苗。

打败了“魔鬼”病毒。

甚至脊髓灰质炎疫苗也不完全由日本援助。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国部分省区就爆发了小儿麻痹症,俗称小儿麻痹症。在我国的大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背着小儿麻痹症孩子的父母奔波于各大医院之间,试图给孩子治病,却屡战屡败却不愿放弃。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也是继天花之后,世卫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计划根除的第二种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行走

1964年,“中国病毒学之父”顾已经研制出脊髓灰活疫苗,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糖丸,随后这种糖丸在全国大规模投入使用。正是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发了“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使中国无数儿童免于残疾。

“中国病毒学之父”顾

顾(1926——),浙江宁波人,病毒学家,教授。1950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1955毕业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免疫学学会名誉主席。顾从事脊髓灰质炎防控研究42年,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的开拓者之一。65438-0958年,他在国内首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免疫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上世纪60年代初,他成功研制出液体和糖丸两种活疫苗,挽救了数十万儿童免于残疾。同时提出了利用活疫苗技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建议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免疫方案和策略。

1959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精英在花红洞开始了艰难的探索。那时候大家都住窑洞,吃杂粮,但是大家都意气风发,自己种菜,自己打井,自己修路,历尽艰辛。

1959年,古(前排右一)和他的员工在昆明建立了一个生物医学研究所,并正在建设场地平整地基。

6月,周恩来总理视察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古周放回忆说:“我报告说,如果所有7岁以下的儿童都能接种疫苗,我们国家就有希望根除脊髓灰质炎。总理高兴地说,‘太好了’!然后开玩笑说‘到时候你们不是要失业了吗’?我说没有,那我们就研究排除其他疾病。总理看着我说,‘有这个野心’!”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在国家领导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不到两年就成功研制出三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国务院总理在顾同志陪同下视察生物研究所。

新开发的疫苗样本必须进行安全性测试。几位科学家决定自己尝试药物。顾和他的同事先打了疫苗,观察期过后一切正常。但是,仅有成人的例子是不够的,安全性必须在儿童身上再次确定。

对研究人员来说,在陌生的孩子身上做这样的实验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无奈之下,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孩子身上,他们决定和孩子一起测试疫苗的安全性。顾也把疫苗给了儿子。

每次同事上班都会互相问孩子怎么样。每个孩子都属于每个人。试验期慢慢过去了,孩子都安全了,证明疫苗是安全的。许多研究人员喜极而泣,包括顾。

终于在1960年3月,该所生产出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1城市的儿童中接种,证明其免疫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糖丸”——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

至今让顾引以为豪的,不仅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制成功,还有将其制成小糖丸的别出心裁。

疫苗刚研发成功的时候,是液体制剂。用试管滴在馒头上经常被孩子嫌弃,在运输和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浪费。有一天,顾突然受到同事家孩子吃糖的启发,决定把疫苗做成甜糖。这个想法后来被证明是一个重大突破。

看到孩子们很开心地把疫苗含在嘴里,有的吃了一个还吵着要下一个,科研人员都笑了:“我们那时候饿着肚子在山里夜以继日地干活,就是为了帮助这些孩子!”

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从65438年到0965年,疫苗在全国农村逐步普及,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从65438年到0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病例数呈波浪式持续下降。

2000年,经中国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确认委员会确认,中国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古代神农尝百草。

今天,她自己尝试了疫苗。

顾让她的孩子试验疫苗的安全性,而这位伟大的女性,就像神农一样,为了疫苗的安全性,毫不犹豫地试验自己。

当中国被贴上“肝炎国”的标签时,她发誓要在有生之年让中国摆脱“肝炎国”。是她,历经千难万险,改变了这一切。

她就是中国的“乙肝疫苗之母”:陶。

陶,出生于中国,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首都十大卫生卫士之一,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先锋,中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创始人,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原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创始人,中国首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研制者,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名誉所长。

众所周知,中国是乙肝大国,在1975之前,中国连乙肝疫苗都没有。面对乙肝的肆虐,大家都束手无策。这时,研究乙肝疫苗的重任就落在了陶身上。

早在1963年,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就被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兰伯格在澳大利亚发现,并命名为“澳抗”。“澳抗”阳性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才有可能研制出乙肝疫苗。

为了确定乙肝病毒携带者(“澳抗”阳性),我们需要一种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而国内没有,所以研制一种试剂盒是陶面临的首要问题。要做试剂盒,需要有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纯化乙肝表面抗原,需要有无菌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这是国内所缺乏的。陶因地制宜,利用手头所有资源制作仪器和耗材。在没有高效葡聚糖凝胶分子筛的情况下,用不同类型的国产产品反复层析也获得了纯化的表面抗原。当用这种抗原免疫动物时,动物的红细胞中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为了获得这些抗体,需要超声波粉碎装置,国内没有相关设备。陶通过人工土方制作出合格的红细胞膜,再用表面抗原制作出敏感的血细胞。就这样,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套乙肝检测试剂盒终于诞生了。1973 10年6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西太平洋肝炎实验室工作会议上,这套试剂盒得到了八个国家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肝病研究所研制的HBeAg抗体EIA试剂盒

随着检测乙肝病毒这一利器的出现,乙肝疫苗的研制成为工作的重点。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文学。没有无菌室,他自己设计制作。没有隔离系统,他用盐瓶和输液架做了一个封闭的装置。她带领团队使用乙肝抗原携带者的血清,离心后获得了纯净的表面抗原。灭活后,于6月65438+7月1 . 0975制成了全国首支乙肝疫苗。新研制的疫苗需要在大猩猩身上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大猩猩,陶毅然给自己注射了未经验证的疫苗。三个月过去了,齐敏没有生病。他身上成功检测出乙肝抗体,疫苗实验成功!

8月29日,1975,陶(左一)在自己身上实验肝炎疫苗。

1975 7月1,代号7571,这是我国疫苗研发和生产史上的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可以摆脱乙肝的威胁,以陶为代表的疫苗科研人员可以为人民的健康付出生命和健康,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和纪念!

当时,北京市人民医院乙肝疫苗研究团队(右三,陶·)

面对同样的疫苗,她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把别人的健康放在自己的安全之前!

今天,一些制造商甚至无视数百万人的健康!

面对同样的疫苗,她研发疫苗没有赚到一分钱。

如今,一些疫苗生产企业的利润已经达到91.59%,赚得盆满钵满!

不幸的是,乙肝疫苗之母中国于2017115438+05去世,享年86岁。

真正的“疫苗之神”

你可能不明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巨人,给了中国当时最先进的疫苗,给了中华民族抵抗病毒的勇气和信心。

1992 165438+10月22日,为纪念唐对人类健康的杰出贡献,中国邮电部发行唐纪念邮票。

“衣原体之父”唐是医学微生物学家。湖南醴陵,又名赵睿。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上第一个伤寒疫苗,把沙眼的发病率从近95%降到10%以下。抗战后,中国自己生产了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解放后,1950年华北鼠疫疫情被成功遏制,研制出我国黄热病疫苗。他选择的牛痘“天界病毒种”和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可以在简单的条件下大量生产高质量的牛痘疫苗,为我国早日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中国以其研究方法成功消灭了天花病毒,比世界早16年。

纪录片:唐的一生

1897年7月23日,唐出生于湖南长沙。看到从小被疾病折磨的同乡,他有着拯救世界的理想。他早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成功后,当同学邀请他到义光行医时,他说:

“当一辈子医生能治好多少人?如果我们能发明一种预防方法,我们就能防止数亿人感染传染病!”

湘雅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65438-0925年,唐赴美留学,就读于哈佛医学院细菌学系,师从著名细菌学家汉斯·津瑟(Hans Zinsser)。

四年后,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唐·应老师严复青的邀请回到中国。他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主要研究沙眼。沙眼在当时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流行病:我国沙眼发病率约为55%,农村高达80%。

日本科学家野口秀树(Hideki Noguchi)在1928发表论文,声称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芽孢杆菌。然而,在长达7个月的实验中,唐未能重复野口的结果。经过后续研究,他在1935发表论文推翻了野口的假说。

八年抗战中断了唐对沙眼的研究,但唐并没有停止。战争期间,他重建了中央防疫处。中央防疫部门生产的青霉素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他们生产的牛痘疫苗使中国在世界上最早消灭了天花16。他们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下研制出了黄热病疫苗。

中央防疫部门技术人员拍摄的照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条件非常艰苦。世界著名的胚胎化学家李约瑟博士(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见证了中央防疫部门的工作,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所见所闻。他写道:“几个月来,唯一的锅炉还在漏水,非常不安全,每天晚上用完后都要修理。就是这个锅炉进行所有的消毒,供应蒸馏水。幸运的是,没有发生事故。”

新中国成立后,唐担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当时一些地方严重的传染病还在肆虐,他带领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同事们争分夺秒研制出急需的疫苗和血清。为确保生物制品在国家监管下安全生产,他提出并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条例》。

从65438到0954,一切步入正轨后,唐继续分离沙眼病原体。即使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他也没有放弃。考虑到沙眼的病原体与LGV(性传播淋巴肉芽肿)非常相似,而且LGV也能在鸡卵黄囊内生长,唐和助手决定以鸡卵黄囊为实验材料分离病原体。在用新方法进行的第八次分离实验中,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沙眼病原体。这个病原体就是著名的TE8,T代表沙眼,E代表虫卵,8是第八个实验。

显微镜下沙眼衣原体

为了证明分离出的病原体能引起人类沙眼,他私下命令助手将沙眼病原体滴入眼睛。不久,他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并且在随后的40天里,他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了一批非常可靠的临床数据。

他的发现让人们找到了治疗沙眼的方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沙眼发病率下降到了6%以下。

现在疫苗事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焦虑的父母翻遍了疫苗书籍,

恐怕这孩子的疫苗无效。

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

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其实很多人开始抵制疫苗了!

甚至把疫苗的功劳归于其他国家!

自65438至0978免疫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行解决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所有重点疫苗种类。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不仅在质量标准、安全性和使用上没有明显差异;而且国产疫苗已经被世界认可,已经走出国门——

如果这些事件导致疫苗恐慌,

拒绝所有的疫苗接种,

受伤的肯定是大家。

几十年来,在疫苗研发的道路上,

医学先辈们为了我们的健康付出了艰辛。

我们不能因为噎废食!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