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观察天象,然后烧香,我们现在怎么计时?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时间存在于慢慢发黄的文具和慢慢腐烂的苹果中,也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过程中流动。

所以不奇怪,自古以来,各地都开始追踪时间,测量时间,记录时间,建立时间刻度。

可靠的时标需要基于可重复的周期性事件。

在古代,最容易观察到的周期无非是昼夜(地球的自转),所以有“天”;其次,月亮的盈亏(月亮的公转),所以有“月”;以及气候的周期性交替(地球的公转),所以有年、季、节气...

在此基础上,当社会需要更小的时间尺度时,我们也慢慢地盯着一杯茶、一根灯芯,进而演化出铜锅滴水、钟摆、杠杆齿轮等有规律的计时工具。

在早期社会,这样的时间尺度对于农耕、交通等生活场景已经足够。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些计时方法的尺度既不精细,也不够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不稳定。

今天,人类社会的计时不再以宏观现象和仪器为基础,而是以微观粒子为基础。

比如40年代用来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钟,并不是我们家里的机械/电子钟,而是基于μ子的衰变。因为粒子衰变是一个自主的随机过程,衰变速度是固定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μ子衰变的过程来追踪时间流。

后来在1971,物理学家换了一个铯原子钟再次验证。

铯原子钟的原理是什么?今天,我们知道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不连续的能级(轨道);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即电子跃迁),会释放/吸收相应的电磁波。

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的一系列电磁波频率,同一原子的频率是固定的。比如铯-133原子的特征频率之一是9192,631,770 Hz(微波波段),在任何一个铯-133原子上都可以观测到——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定义“秒”的节拍器。

2001年,科学家基于类似的原理和先进的激光技术,在汞原子上研制出了全光原子钟,又称光学钟。

因为铯原子的特征频率主要在微波波段,而新原子钟是基于更高频段的辐射,所以光钟可以提供更精细的时间尺度。如果说世界上最精确的光钟从BIGBANG开始就在运转,那么直到今天也只会偏离0.5秒。

由此,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在2015年提出了修改“秒”定义的路线图,2026年左右可能迎来新一轮基于光钟的秒定义。

目前,类似的原子振荡是科学家观测到的最稳定的周期性事件——但原子钟可以更精确。

理论上,原子钟可以通过单个原子的振荡来计时。但在微观尺度上,单个原子受到量子力学不确定性的限制,其“真实”的振动频率只能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平均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标准量子极限。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原子钟一般会测量成千上万的同类原子,然后统计出正确的数值。然而,即使在成千上万的原子中,标准量子极限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时,曾经困扰科学家的量子纠缠有了神助攻。

麻省理工学院去年底的一项研究指出,量子纠缠中原子的振荡会在一个* * *相同的频率附近被收紧,这个频率小于不处于量子纠缠中的原子,这样我们就可以测量出超出标准量子极限的精度。

在这个新的原子钟中,科学家将350个镱原子进行量子纠缠,精度是没有量子纠缠的版本的4倍,在14亿年的宇宙漫长寿命中偏差可以小于0.1秒。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对时间的追踪更加紧密和细致,不仅服务于生命,也解码了宇宙;未来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越来越精密的人类文明,比如5G时代的很多场景和可能性,都可以得到更精准的时空定位的加持。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发现更多过去无法探测到的关于时间的物理规律,比如引力波,甚至暗物质。他们还可以进一步琢磨一些反常识、“毁灭三观”的问题,比如引力对时间流动的具体影响,时间本身是否随着宇宙的老化而变化。

然而,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并不是没有尽头的。

《物理评论X》2065 438+07的一篇论文指出,更好的计时是有代价的:时钟的精度越高,消耗的能量和产生的熵就越大。一个周期完美的理想时钟,理论上会燃烧无限的能量,产生无限的熵,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时钟的精度从根本上是有限的。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时钟,包括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JILA研究所运行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原子钟,都没有达到相关的基本极限,它们燃烧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报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然而,JILA的物理学家叶军表示,手表制造商正在加速使用量子信息科学来制造更精确的时钟,未来基本限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6 54 38+0 10 10月20-24日,高山学院师生将探访“京时”发源地Xi安,与科学家一起探索“时”最熟悉又陌生的本质。

作者|邱

编辑朱桢

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

谢谢。※。

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台恒星黑洞研究与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天文学报》执行主编苟利军教授对本文的专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