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篇题为《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的议论文(1500字)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人格塑造
一,当代中国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应该包括广义和狭义。广义而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为其所认同和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高度概括。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在今天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
(1) Mega-group:现代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的师生人数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个特大群体所营造的校园文化也是颇具群体性的。由于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数众多,成员之间的交流频率较高,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倾向往往容易相互感染或批评。校园里的一种思潮、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时尚,往往是千人一面的心理碰撞、反应乃至交集、融合的结果。
(2)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众多,人才丰富,思维活跃,活动多样,文化载体多样。相互融合之后,这里的文化必然是全面的。大学校园文化的综合性主要是通过学科的多样性;师生的广泛性带来的观念和行为的多样性;学术观点的分歧;教学行为的多样性;学生活动的丰富性就体现出来了。虽然这么多元素互不相同,但是每一种元素在以校园为载体的相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融,都会形成一个多种元素的文化综合体。这种文化综合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形态和元素在这种综合体中的存在,比社会文化载体更具包容性。
(3)双重性: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既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受到学校自身的影响。首先,社会环境中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在当今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直接、明显地影响着校园文化,使得校园文化越来越活跃、开放,一些腐蚀性的思想也在慢慢渗透到这个纯粹的文化体系中;其次,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直接受到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历史传统、教育设施和师生行为观念的影响。
(4)高雅: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化认知和道德审美水平,因此他们所创造的校园文化整体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理论水平较高的大学的科研教学活动,以及一系列人文知识讲座、各种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各种学术沙龙、诗歌书法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和表现形式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校园文化的高雅还广泛体现在独特的校园景观环境中,独特的校园建筑设计,独特的景观设置,浓郁的书香气息。
(5)导向: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另一大区别是受影响人群的导向。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的载体——校园,所以它影响的人群是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具有非常特定的人群,但对校园外的人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校园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导向性。
第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与其他文化相比,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直接的作用。校园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可以概括为:1,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高校教师是高校德育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形成价值体系的直接作用点。正因为如此,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与校园整体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尤其是所处校园环境的影响,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知识和事物,但同时又缺乏辨别能力,往往不考虑后果。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在校园里树立榜样,通过榜样进行示范教育,引导很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以身作则,以点带面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和创新。
2、塑造思维方式:
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学科,往往因为理论框架不同,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也不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更突出逻辑思维,而文科院校的学生则擅长发散思维。
3、行为习惯的塑造方式:
校规校纪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方式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制度文化反映了校园的文化规范,在引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同时发挥着规范的作用。大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做一个社会化的人,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思想和行为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学校的制度建设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塑造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教学、人际交往、课外活动等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4、心理特征的塑造: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校园主体对聚集性和归属感的需求,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处于心理能量的高能区。如果他们不能及时顺利地释放能量,就会引起心理疾病,如焦虑、自闭、偏执等。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处理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际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总结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教育功能。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品格、行为规范和塑造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往往伴随着一个个体的一生发展。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校园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忽视传统教育、校园文化良莠不齐、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发展繁荣”、“文化生活方式”、“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等问题。高校作为文化发展的前沿,应自觉扛起文化发展的大旗,重视校园文化,发展和优化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