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成本会计的演变与发展
黑龙江省对外经济关系公司。交易编号16,2009序列号1180
[经济和贸易会计]
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刘敏
(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收集和提供成本管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手段。不
(2006)的实施与采用成本核算方法相违背,将直接影响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因此,采用企业会计准则。
场景,通过梳理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过程,分析准则中可能对成本核算方法产生影响的主要事项,并提出。
这种核算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成本会计;进化;发展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F23412【文献识别码】B【文号】1002-2880(2009) -03一、成本核算与成本计算
“会计”是会计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2006)颁布实施后。
,不涉及。以2006年2月6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历史演变出发,提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二,成本核算方法的演变
(一)1992之前的完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1992之前,我国成本会计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
理论上发生了变化,在《准则》中表现为“看”和“两个概念”。在使用方面(尤其是“理论”),大多数学者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但我认为有必要区分两者。
成本会计是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消耗的一致而又相互联系的理论和方法的集合(欧阳青、杨雄生,2003),包括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原则(准则)、成本核算假设和成本计算方法等一系列内容。也就是说,成本核算既包括成本确认,也包括成本计量。相应地,成本会计方法应成为包括成本确认方法和成本计量方法在内的统一方法体系。但成本计算只是在成本确认完成后,为明确具体的计量金额和计量结果,在成本计量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计算方法。顾名思义,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是指产品和服务成本的计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法是指按照各种产品归集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并在产成品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期间的确定、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欧阳青、杨雄生,200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核算方法决定了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前者控制后者,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将导致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同时,成本计算实践中不断反映的新问题也在不断推动成本核心化。
产品成本。总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将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中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只将非制造成本中的销售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也称为吸收成本法。即:
产品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成本+管理
费用+财务费用
在吸收成本计算中,企业有更多的空间通过产量来调整利润。
(B)现行制造成本法1992
上述成本法均被认为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不利于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在1992期间,我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计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即:
产品成本=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成本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成本核算实践中一直沿用的三大成本项目,即材料、人工和费用。制造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具体形式,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以上方法属于成本计算法)。他们* * *的特点是,在一定时期内,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制造费用,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分摊到相应的产品上,而不是没有制造费用就销售出去。
—152—
刘敏:中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
(三)内部管理的变动成本法
(2006)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三。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级11会计目标
(2006)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在《基本准则》第4条中定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只将变动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成本核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M 1J 1哈里斯)在1936年提出的。他认为,固定成本与企业的投资决策关系更大,与经营决策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与某一具体项目相关的房屋及设备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房产税、固定资产折旧、研发费用等,都是企业为提供项目生产经营条件,即“准备”项目而发生的成本,与有无实际产出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固定成本应归类为期间成本,而不是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避免了存货成本对税前利润的影响。
(四)关于成本核算模式的理论探讨。
企业会计目标的概念和定义。提出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必然会对我国的会计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上述表述中,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目标在保证受托责任的前提下,突出了决策的有用地位。这种导向方向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具体操作。
21会计计量
(2006)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可变现净值的现值,不仅影响资产综合收益计量的扩展。测量基础的声音。
具体标准水平
11企业会计准则第65438号+0-存货
1992会计改革前后期间,理论界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即单一成本核算模式、双重成本核算模式和多重成本核算模式。
,方法。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将直接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相结合,以产品成本为补充,即双重成本核算的新模式(欧阳青,陈,1985)。在双重模式下,企业将变动成本法和总成本法结合起来。此外,主张建立多目标统一成本核算模式的学者指出,应在改进原有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旨在满足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的成本核算体系。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应包括传统产品成本核算(或财务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和决策成本核算(王国旗,严旭,1988)。这种“三位一体”的成本核算模式,就是将吸收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结合起来,吸收它们的合理内核,通过成本行为分析和成本差异分析,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
从80年代后期理论界对我国成本核算模式的讨论中不难发现,在当时制造成本法尚未确定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统一方法的前提下,这场讨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的综合思想对今天的会计理论也是有益的。然而,从近20年来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的发展来看,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似乎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仍以核算财务成本(经营成本)为主,将管理成本纳入成本核算体系的思路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仍在继续,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成本核算模式仍是我们的目标。
具体指引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已售存货的成本应当结转至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结转;第15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发出方法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当期结转和期末存货的计价原则。这些变化将影响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2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具体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第二十条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和减值处理会影响成本计量的准确性。
3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其他相关费用。工作人员工资包括:(1)工作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二)职工福利基金;(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四)住房公积金;(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福利;(七)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8)与获得员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其他费用。
以上项目的明确提出和定义,为企业提供成本核算。
—153—
刘敏:中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介绍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整体影响和过程如图1所示。
。
有效和有效费用都是有利于最终产出的,所以要计入产品成本。在运营理念下,强调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不考虑是否与产出直接相关。在作业概念下也使用期间成本的概念,但此时期间成本是所有无效和不合理支出的集合,即所有无效作业消耗资源价值,非增值作业消耗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企业将无效的资源消耗价值和非增值的活动消耗价值计入期间费用,以期通过活动管理消除这些费用。此外,在作业概念下,成本项目是根据作业类别设置的。
以上分析总结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概念下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以及在间接制造费用不断增加的现代。
图1
四、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方向——首次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引入会计领域,以寻求更科学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因此,作业的概念将最直观地影响成本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值得指出的是,概念化的作业概念对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比作业概念本身更深更广。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作业基础概念不仅可以改进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而且在三个方面对成本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不同的理解;(3) , 。就一个合理的
[参考文献]
【1】,杨雄生。北京:首都经济
在企业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将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基础,是成本核算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J]。财务问题
(6) .
],严旭。建立多目标统一成本核算模型
[J]。四川会计,1988(5)。
[4]于福生,褚迪良。引入运营概念,改变成本计算方法。
法律[J]。会计研究,1998(4)。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社,2006年。(编辑:刘润万)
(上接24页)发展战略。杜绝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强化以质取胜的意识。实施名牌战略,严格质量监督,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建立民间对俄出口产品的监管机制,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使对俄出口产品的种类专业化,进货渠道固定化,实现产品经营规模化,产生品牌效应。加强民贸市场管理,树立边贸、互市、民族贸易的质量理念,重塑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的形象。采取合法通关,走正规贸易渠道。总之,要做到科学的市场定位、规律的经销方式、规模化的贸易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经营。
[参考文献]
[1]程维1中俄经济合作应从互补走向战略[D]1第三届中俄高层经济论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风险也是主要原因。因此,在特殊时期,中国应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核心作用,积极搭建中俄贸易发展的合作、监管和发展平台。
21重视俄罗斯应对危机的措施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是企业。
关于“走出去”的建议
鉴于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法律等软环境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建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密切关注俄罗斯应对危机的措施和相关政策的及时调整,由政府组织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收集信息,通过论坛等方式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为企业“走出去”指明方向,规避风险,保驾护航。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特殊时期,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就能为自己多赢得一次机会。两国经贸合作能否顺利开展,政策对接至关重要。同时,也要扩大合作研究的层次和范围,如对两国具体领域和具体合作项目的研究,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1重视两国经贸合作的信誉和质量,使企业“诞生”
俄罗斯经贸合作”会议文件1
[2],王1中俄经贸合作研究[J]1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 .
[3]金融危机下加快中俄合作和“走出去”的思考[N]1内蒙古日报,2009-01-231
(编辑:马林)
根部施肥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制定一个适应性强的市场。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