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农村基础设施调查报告

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障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

农业是通过培养动物和植物来生产食物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活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一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部门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命功能,将自然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目前,农业分为两类: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土地是农业中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工作对象主要是活的动植物。生产时间与工作时间不一致,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也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命科学与其他最新科学技术的结合将给世界农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基因工程的兴起,克隆技术和生物固氮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以大量物质和能源投入为标志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也带来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近年来的新科技革命中,涌现出一批新的技术群体,如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这些科技成果正在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农业,为解决工业化农业带来的环境、能源和生态问题展示了光明前景。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超过8亿人没有达到粮食安全线,6543.8+0.8亿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数亿人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在落后的农业生态地区,自然资源迅速恶化、人口迅速增长、贫困加剧和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农业高技术。由于“绿色革命”的巨大成功,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已经意识到通过适当调整自然资源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目前和今后的研究中,人们将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调整、种质的保护和品质的提高。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导致了“精准农业”的出现,这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这项技术是在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和施肥机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装置,驾驶室内的接收器可以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这具有施肥准确、估产准确、操作准确的特点。目前美国正在农业领域推广这种精准种植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活动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农业生产社会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从美国政府决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美国农业领域迅速普及。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在网上浏览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国内市场销量、进出口量、最新农业科技和气象数据等信息,还可以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导致了基因农业,并由此培育出更多产量更高、品质更好、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使农业的自然生产越来越直接由人类控制。比如在农作物中使用基因镶嵌技术,可以在传统育种一半的时间内创造出更理想的新物种。据美国经济学家分析,5年内,美国市场上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农产品和食品将达到200亿美元。可以说,第二次绿色革命指日可待。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工厂化养殖业正在兴起,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活动可以像工业生产一样在工厂里进行,而不是在自然界中进行。工厂化养殖不是一般的温室生产,而是综合利用各种高科技成果的产物。其中需要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种子,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光照、温度、湿度、施肥、农药,以及新材料、新光源等高科技成果。比如很多温室可以模拟太阳的运行过程,让农作物像在大自然中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不分季节昼夜连续生产,从而提高生产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以确保粮食稳定生产为目标,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综合研究正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利用农田自然循环功能,降低环境负荷,开发适合日本的低环境负荷农业新技术,开发稻田“稻-麦-豆-饲”轮作制。同时在作物类别、学科领域、耕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试验和示范。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生物世界的原有认识,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生物产业很可能在21世纪出现大发展。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促进将这些学科中积累的知识应用于农业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高密度水稻染色体连锁基因图谱的开发。二是在动物方面,主要开展了动物基因组、发生和分化、免疫、脑和神经等方面的研究,并计划将所获成果应用于农业动物的繁殖和产肉;对天敌等有益昆虫的改良、疾病防控、动物饲养和繁殖行为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可能对人类医学有所贡献;三是在综合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探索化感物质、性激素等生物相互作用物质。第四是农业和水生生物功能的深入开发和仿生,以期创造新的产业,更好地利用生物功能修复环境的技术和模仿生物功能的技术。以色列是世界上土地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之一。全国90%的土地是山地和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几十年来,以色列政府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明确的农业发展战略,特别强调“科技立国”的指导思想。在加大科研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优良品种选育技术和沙漠温室技术,在保持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的同时,走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21世纪的今天,以色列更加重视发展高科技,加强研发,定期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品种和质量,使农业生产及其技术全面国际化、专业化和商品化。

5438+00 200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 中央财政按年人均10元安排中西部地区除城镇外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按年人均不低于10元补助参加新农合的农民。” “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的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资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2003年以来,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不断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65438。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的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2011 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弱势群体在城市和农村都存在,农村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主体。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收入水平低、社会竞争力差、利益易受侵害。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

1.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首先,政府要加大支持农村发展的投入,向贫困农村倾斜。利用税收增加政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使国家扶贫资金更多地向贫困农村倾斜。其次,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村弱势群体利用农业科技增加经济收入。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逐户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开发实效。第三,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转移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鼓励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弱势群体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外出应聘能力,对吸纳农村弱势群体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政策支持。

2.通过教育扶持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综合能力。农村弱势群体发展能力的提高,根本上取决于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思想上的贫困往往导致生活上的贫困。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基本的教育保障,这不仅会影响我们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而且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扫盲工作,同时做好招收农村弱势群体青年的工作,为他们今后的农业科技教育和职业培训打下基础。农村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不自信”、“等、靠、要”的思想,这与农村相对孤立、思想保守有很大关系。他们在观念上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需要帮助他们改变观念,增强自信心。比如培训农业科技专家在农村弱势群体成员中的示范作用,可以增强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弱势状态的信心。

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综合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和农业生产范围,增加收入,逐步脱贫致富,改变农村弱势群体长辈穷、晚辈因贫致贫的现状。

3.健全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关系到农村扶贫的效果。要完善他们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制度,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因此,首先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确定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责任和方式,并将其制度化。优先将农村五保户和长期贫困户纳入低保制度,然后逐步扩大到整个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他们的生活。其次,完善县、乡、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村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之一。严重的疾病不仅影响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还会恶化他们的生活状况,破坏他们脆弱的自信心。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将农村弱势群体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第三,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弱势群体敬老院、综合社会福利院和农村弱势群体慈善协会,鼓励社会、集体、企业和个人兴办农村弱势群体福利事业。

4.建立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司法救助渠道。当农村弱势群体有司法需求而无力提起诉讼时,一方面应通过建立专门负责农村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国家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减免案件受理费、缓交诉讼费等司法救济措施,让有理没钱的农村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农村弱势群体的申请,使农村弱势群体能够有效、方便、快捷、经济地获得公正的司法保护,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在保护农村弱势群体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