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社区是什么?
2019 8月13,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南湖未来社区”项目一期已拆迁清场,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预计6月份开始10。三年后将建成集邻里享受、生态集约化、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南湖未来社区(以下简称南湖社区)。
这个“未来社区”会是什么样子?杜文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负责人和计划的起草者,为你揭开神秘的面纱。
未来的社区是什么?
未来社区是今年浙江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指以社区全生活服务链需求为核心,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目前,鹿城纪信社区、龙湾富春社区、瓯海南湖社区、永嘉雅林社区已入围第一批省级未来社区试点提案,位列全省第二。
南湖社区以“唐河文化社区”为主题,通过TOD(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双创复合中心开发、智慧生态生活区建设、唐河民俗博物馆展区建设、工程总承包(EPC)推广等四大举措,力争形成智慧宜居水乡、民俗文化博览、TOD多功能融合三大特色,打造文化传承、生态健康的未来水乡社区。
九项特殊服务详情
项目实施方案起草人、文旅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院副院长李超分别介绍了9个场景。
未来的邻里场景设计将提供多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
“我们设计以‘社区是城市文化公园’为基础,建设‘没有围墙的开放社区’,把社区变成区域内的文化公园,社区周边的人也可以来社区享受它的公共服务。”李超说,这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比如邻里互助生活空间。通过构建“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制定邻里公约,建立邻里社区,形成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 * *关系。“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在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普遍。人们可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换取积分,然后用积分换取社区的理发、托儿等服务。”
未来教育场景设计,打造老少皆宜的终身教育体系。
“目前教育服务缺口最大的主要是3岁以下幼儿服务。在这个社区里,将建一个24小时托儿中心。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探索临时托育、家庭式托幼等多元化模式,实现3岁以下儿童24小时全程托育全覆盖。”李超介绍,通过配套幼儿园、小学的建设,依托温州中学、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打造满足老中青各年龄段青少年和儿童需求的教育场景。同时,通过建设城市自习室、社区“幸福学堂”、社区人才库,搭建社区学习平台,与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中学、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从线上线下角度享受教育。
未来健康场景设计,在家提供智能健康服务。
“以健康生活、优质医疗、幸福养老为核心,打造居家智慧健康服务。”李超表示,在健康生活方面,在15分钟步行圈内布置健身场地和球类场地,在5分钟步行圈内布置室内外健身点。同时建设不间断的慢跑绿道和游泳池。
在优质医疗方面,依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探索名医零距离服务机制,打造医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远程会诊的医联体,享受社区健康数据。“患者在家就可以通过视频联系社区的家庭医生,享受医疗待遇,还可以直接联系医院的名医。”
在幸福养老方面,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站等设施,支持“互联网加护理服务”等模式,推广老年人健康可穿戴智能终端,推进居家养老和助残服务全覆盖。
未来交通场景设计,打造智能便捷的交通网络。
“构建小区内人、车、物分层立体交通体系,实现5分钟智能停车,10分钟步行到公交站,30分钟智能物流配送到家。”据介绍,该小区计划通过室外铺装层、地上架空层、半地下层、地下层四个空间维度区分车流、人流、物流。
其中室外铺装层和地上架空层为人流承载层,半地下层为社区下沉绿化和快递物流主要承载层,地下层为社区交通主要承载层。同时建立智能停车系统,实现五分钟取停目标,统筹停车位资源。打造“社区家庭”智能物流服务集成系统,实现30分钟送货到户。
未来建筑场景设计,打造绿色智能建筑。
“社区建筑最直观的惊喜应该是立体绿化。楼顶和墙面会铺设不同层次的绿植,靠雨水实现梯度灌溉。”李超说,此外,社区TOD综合体将依托社区一侧的首末站建设。
未来服务场景设计,提供智能管家全程服务。
“阿里巴巴将为社区免费实施‘未来社区CIM智能平台’。居民入住前,将在所有房屋内安装智能终端,实现家庭的小脑与社区的中脑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社区的智能化管理。”李超说,这样居民用一点手机就能实现智能家居,操作家电;小区可以实现智慧安防,智慧运营。同时构建“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按照基础物业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原则,提出全生命周期物业运营资金平衡方案。
设计未来创业场景,搭建创业服务孵化平台。
社区将推出各类人才公寓,通过定向、限价等方式,建立有利于招才引智、吸引人才的租售并举政策机制。同时,按照“打造未来客厅”的理念,打造TOD双创空间,提供复合型高品质创业服务空间,规划2万平米社区双创办公区。
未来低碳场景设计,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比如,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建设节水型社区和海绵社区,推广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利用;科学规划布局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分类体系。
在未来的治理场景设计中,应在社区建立“党建主导+社区自治”的治理机制,构建社区基金会、社区理事会、社区客厅等自治载体和空间,激发众多主体广泛参与社区治理。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