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术论文: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秘书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构建秘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实现这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途径、程序和结构。具体包括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体系等。由于秘书职业化趋势明显,迄今为止,国内外秘书人才大多诉诸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许多国家实行了专业秘书资格认证制度。本文拟对几种适合秘书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进秘书人才培养的替代模式[1]
由于各国各教育机构秘书培养模式的差异,本文不具体研究具体教育机构的秘书培养模式,仅探讨笔者认为可用于秘书培养的备选模式。
1.“双系统”模式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这是一种按需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企业和学校都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在职培训。80年代初,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中国。它的主要特点有四个:
一是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通过职业分析,将几个社会职业归为一个职业组,一个职业组对应一个专业。第二,在课程设计上,建立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即以优厚的专业训练为基础,以专业活动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结构。所有课程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和特长训练,三个层次逐级递增。第三,课程的实施基于校企合作。学校按照国家整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企业按照联邦培训条例在企业实施实践课程。双方通过教育和文化部进行协调,并独立确保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四是在评估方式上,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以客观评价职业教育质量。
2.CBE模式
CBE代表基于能力的教育。CBE人才培养模式的代表国家是加拿大和美国,是一种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国是90年代初引进的。是指从专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和考核。CBE模式的特点是: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制定,按照与职业活动顺序相关的学科逻辑顺序组织课程,关注学生自身兴趣并相应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速度;在考核中,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2)
3.MES模式
MES是可雇佣技能的英文Modules的缩写,即“模块化技能训练”。MES是国际劳工组织(IL0)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MES的主要特点是:以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每个技能模型(对应于一个工种或岗位的工作)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学习单元只包含一项具体的技能或知识,操作技能单元有详细的工作步骤,内容描述简洁,构成图文并茂。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现场教学为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师是既能教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
除了以上三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上还有很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如以澳洲为代表的TAFE模式,本文不一一列举。
二、秘书人才培养替代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上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都以其独特的职业培训能力作为秘书人才培养的备选模式。下面将从比较中得到启发。下表比较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秘书人才培养替代模式的特点比较
模式名称
来源
优势
劣势
双系统模式
德国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有资金保障。
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很难协调。阶梯课程结构的连贯性有问题。
CBE模式
加拿大、美国
从专业岗位需求出发,注重能力培养。
无法准确分析职业道德、适应能力等不熟练的能力。
MES模式
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组织)
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灵活、个性化,要求“双师型”教师。
模块化导致课程和体系不佳。
秘书人才的培养具有典型的专业人才的特征。这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秘书人才的培养具有反思意义。在构建我国秘书人才培养模式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有:
1.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这三种培养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社会需求,这与西方实用主义有关,但对秘书职业教育确实非常重要。因此,要注意获得秘书人才培养的各种社会支持,包括培训师、培训场所、培训经费等。
2.注重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是对秘书的基本要求。秘书不仅应该是知识的拥有者,更应该是能力的掌握者。因此,要重视秘书的技能训练。
3.尊重学生(学员)的个性发展。秘书职业是一个高度灵活的职业,许多专业都可以在秘书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所谓“技不压众”。因此,鼓励每个秘书“候选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学习专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构建我国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这也是选择我国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如下:
1.考虑中国国情。
中国国情对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和我国的地区差异。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表明,在秘书人才培养中,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极其重要。然而,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双元制”模式和CBE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难以推广。原因是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企业很难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培训岗位。“双元制”将很难顺利实现。而CBE模式的实训基地要求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料,要求小班教学(1老师只带12学生),这在国内也很难做到。这两种模式对学校的社会支持要求很高。因此,这两种模式可以在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充分试行,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应进行选择性的修改和试行。
2.要考虑中国的教育环境。
目前我国秘书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短期培训为主。就学校教育而言,文秘教育基本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即先专业学习再出去实习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秘书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我国的秘书教育必须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发展。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经济地发展秘书人才呢?笔者认为,“传统教育模式+模块化技能训练”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协调方式。用人单位的短期培训要更有针对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
还要注意学校培训和社会培训的权责划分。用社会培养秘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我国,由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如果二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协调不好,就会影响管理效率,而且容易推诿。
3.辩证理解“按需培训”
“按需培训”的“需要”是指社会需要,更具体地说,是指特定单位的需要。这意味着秘书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学习课程,考核工作能力。但必须认识到,“按需培养”不等于急功近利,以实践课程为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专业和专家教育,也要重视通识教育。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型结构。
4.注重课程的系统性。
不要盲目追求模块化课程。比如MES模式的模块化课程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培训机构,非常适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但不适合学校职业教育,因为很难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忽视了秘书人才的全面发展。
5.重视秘书人才的科学测评。
评估结果是否科学,与很多因素有关。从备选模式可以发现,双元制模式下的考核主体相对公平,因为是由与培训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进行考核;在CBE模式下的考试内容中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更加科学。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考核多以定性标准为主。比如“一个秘书的工作能力怎么样”通常是一个综合的定性评价。因此,秘书人才的评价很难用“对错”的刚性标准,而要用“好坏”的柔性标准。因此,在秘书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充分考虑考核标准刚性与弹性的结合、考核主体是否公平、考核内容是否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评分标准是否科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