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好的,怎么会自闭?
自闭症的症状自古就有,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自闭症才被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利奥·坎纳(Leo Kanner)首次命名并进行临床分析。
换句话说,学术界对自闭症的研究只有70多年,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仍在不断完善。
由于自闭症定义的变化,尤其是DSM-V诊断标准的变化,自闭症的认定标准可能比以前更宽泛。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根据目前的标准,40%以前被诊断为语言使用障碍的儿童现在可以被归类为自闭症儿童(Bishop,Whitehouse,Watt和Line,2008)。
这一点从自闭症的提出者Kanner对自闭症特征的总结以及70多年后的DSM-5就可以看出来。
在Kanner关于自闭症的第一篇论文中,他将自闭症的基本特征描述为:
“这个孩子表现出一种极端的自我封闭行为,一种奇怪的刻板和固执的倾向;认知语言在发展水平上有障碍,活动千篇一律,对刺激过于敏感,对感官刺激不能做出恰当反应,对习惯的改变有很强的心理抗拒,智力发展不平衡;有些自闭症儿童具有优秀的机械记忆能力,即“孤岛”现象,但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是智障。”
相比之下,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对自闭症的归纳显然更加完整:
无法通过眼神交流、凝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进行社交互动。
无法发展出符合发展水平,能享受兴趣、活动、情感的同伴关系。
不能自发地与他人分享积极的情绪、兴趣或成就。
无法给出社会或情绪反馈,对他人情绪的反应有偏差,无法根据社会环境调整行为。
口头语言发展缓慢或有缺陷,口头表达无法通过手势或其他替代表达来弥补。
发起或维持对话的能力明显存在缺陷。
僵硬、重复或古怪地使用一些单词或短语。
缺乏多样的、自发的换装游戏或与他们发展水平相称的社交模仿游戏。
除了社交互动和交流的功能障碍,自闭症个体还会有重复的刻板行为模式。
-p.6,自闭症谱系障碍。
此外,坎纳提出,在“冰箱型父母”的教养下,孩子可能会在情感上远离父母,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自闭症。他的观点受到了后世的批评,但如果是真的,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剧增,人际交往方式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父母失去了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从而导致自闭症儿童患病率上升。
有学者认为,脑基因、脑细菌感染、妊娠分娩感染(存在于羊水中)、不明原因的细微脑损伤等脑生物因素也可能是自闭症的致病因素。然而,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转基因食品的泛滥)和环境污染可能会加剧大脑生物学的风险,并导致自闭症患病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