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海军的作战思想

从一战到二战的海军思想

Z计划的结构是由德国海军的两种战略思想结合而改进的。最初,德国帝国海军是一个陆军将军指挥下的小舰队,陆军的战略战术也影响着海军剧。后来,德国海军之父蒂尔皮茨提倡“风险论”的思想,引诱部分敌军对舰队进行决战。但由于德国地理位置的致命缺陷,一战中期在日德兰半岛爆发海战,并在与整个英国舰队交火后,公海舰队受阻,因为蒂尔皮茨的个人影响非常具有戏剧性,德国海军去了魏玛*。1926年,沃尔夫冈·魏格纳海军中将首次提出地缘战略理论和现有舰队的应用,并在海军内部评述了德国的地缘劣势和战略目标对英国的重要性。他认为蒂尔皮茨在海战中过于注重摧毁敌方舰队的有生力量,而没有更灵活地使用它,把重点放在破局上。德国在地理位置上一直处于劣势。英国的海上生命线位于大西洋西侧,而靠近德国的海域只有北海和波罗的海。在试图横渡大西洋之前,德国舰队会遭到离家近的英国舰队的攻击,它能有效地支援,而德国没有。虽然魏格纳主张控制海上交通线,有其地缘战略的重点,但他过分贬低了英德在舰队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认为地缘优势完全可以弥补一切。即便如此,由于蒂尔皮茨理论在一战中的失败,德国海军转而认为魏格纳的“交通管制”理论是其海军发展的进取核心,并刺激了许多年轻军官在军事上研究其相关策略,但也遭到了保守派军官的批评。魏格纳提出新海军思想的同时,德国海军被纳粹党所统治,开始规划和重建舰队,这需要一个军事理论来确定航线。在《新海军思想》中,雨果·冯·维德-哈茨的《明日海战》一文对其观点的描述最为完整和极端,认为舰队之间的战斗已经过时,未来海战的发展将转变为针对海上贸易线上商船的攻防战。

水面舰队和潜艇的联合作战

雷德尔是反对魏格纳理论的保守派官员之一。在担任海军总司令期间,他也禁止自己的思想。但他提出的Z计划有他的交通战思想,同时也结合了蒂尔皮茨的巡洋舰决战优势兵力的思想。雷德尔认为北海可以用战斗舰队突破英国的封锁,同时派出多艘巡洋舰和潜艇进入大西洋等英国航线进行交通战,迫使英国动用大量护航舰队保护舰队,分散皇家海军的力量,进而陆续摧毁护航舰艇和地方舰队。这样的战略不仅能造成大量英军物资的损失,还能牵制敌人相当的军事力量。一战潜艇的失败,被认为是因为单舰作战能力不足,被分散的护航力量击败。如果水面舰队和潜艇联合起来,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同时,潜艇的存在可以限制舰队的编队,使水面舰队的攻击更容易。因此,除了早期制造的三艘德国级装甲舰,Z计划继续建造这种以商船和脆弱的护航舰为主要目标的战舰,而不是主力战列舰。

除了雷德尔的Z-plan舰队,德国海军还有另外一个不同意见的流派,那就是卡尔·邓尼茨上校的潜艇战斗群理论,这也是未来狼队的战术核心。邓尼茨认为,只要“吨位战”持续下去,英国建造新船的速度将低于沉没的速度,这将减少英国海上航线运回本土的物资,包括所有战争工业需要的原材料和人民需要的食物,然后向德国投降。邓尼茨曾在一战中指挥过潜艇,根据他的经验,他认为攻击英国护航舰队的唯一方法是将潜艇集中起来,分成多个“小组”,进行严格的战术控制和协同作战。《英德海军协定》签署后,邓尼茨提出了大规模的潜艇建造计划,认为用于建造德国水面舰队的所有资源都应该用于制造潜艇。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大量机动能力强的中型潜艇(即VII级潜艇),至少300艘,其中海上巡航100艘,进出基地和作战水域100艘,进出海面65500艘。起初,他的计划没有被海军总部接受。海军总部认为,未来潜艇仍将是一种单人作战的类型,更适合建造大口径舰炮、长航时的大型潜艇(即I级潜艇),即将潜艇用于类似巡洋舰的功能。直到1939年夏天,邓尼茨经过多次演练才说服海军总部进攻英国护航舰队。然而,即使雷德尔和希特勒被说服,德国人并没有把潜艇生产放在首位,所以狼群战术在战争爆发后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