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报告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报告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最早的应用是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利用去中心化的知识机制来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防篡改的账本数据库,使得区块链中的参与者无需建立信任关系就能实现统一的账本系统。2015年,许多欧美主流金融机构意识到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有改变金融的潜力”,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像复式记账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成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成为可能,也将推动现有金融体系和金融规则的完善,构建共赢的金融发展生态系统。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使交易双方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就能进行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更高效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演变为传递价值的价值互联网,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和内生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点和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点

(1)去中心。在区块链,没有集中的硬件或管理组织。分布式架构和开源协议允许所有参与者参与数据记录和验证,然后通过分布式通信发送给所有节点。每个参与节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权利义务对等。区块链不是简单的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或者弱中心。当物联网让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的时候,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垄断中心、强势中介变成了服务型多中心中的开放平台、差异化中心。

(2)要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了一套开放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约定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所有节点都可以在不可信的环境中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本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是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现出来。参与者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 * *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 * *知识。

(3)时间戳。分块是在一段时间内将数据和代码打包生成的。下一个块的头包含前一个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块和可以完整验证的链组成了一个可以追溯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以为每一条数据提供检索和搜索功能,并可以借助区块链结构进行溯源和逐一验证。因此,当区块链生成时,它被打上了时间戳,形成了一个不能被篡改或伪造的数据库。在单个节点上修改数据库是无效的,除非能同时控制系统中51%以上的节点,所以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性。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用公钥加密一条真实的信息,只有信息所有者可以用私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进行签名,通过相应的公钥对签名进行验证,以确保信息是由真实持有者发送的。非对称加密可以最小化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可以处理一些不可预知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许多指令的列表,实现了值交换的针对性和条件性以及值的具体使用。因此,任何基于区块链的价值交换活动,都可以通过智能编程对其目的、方向、各种限制等进行硬控制,节省了法律或契约进行软约束的成本。

(2)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传统货币银行体系存在不可能三位一体,即不可能同时实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安全性,区块链建设也存在不可能三位一体。比如在比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它的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了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上。因此,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股权的成本收益后,如何使其技术效率最大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在系统中从初始信息开始记录每一笔交易信息,每个节点都要实时下载、存储和更新数据块,如果每个节点的数据完全同步,网络压力更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需求可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问题。该系统基于区块链,遵循木桶理论,考虑了所有网络节点的最差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因此,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到大规模交易环境中,其整体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事务数超过了系统的设计能力(最弱节点),事务会自动进入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区块链科技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也将扩展到一般金融服务,如征信系统、“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它会首先切入传统信任机制信任要求高、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但区块链的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的人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可能。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在互联网上打造金融企业。

现在的信息互联网可以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应用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它的值与信息互联网中的HTTP协议的值相同。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在于,它可以重构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生产体系,而不仅仅是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面,区块链是基于IP通信协议和分布式网络;在数据层面,区块链数据库系统是全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系统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智能合约和物联网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金融。。

(2)数字的流通

从安全和成本的角度来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融合的思路,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在保护隐私和维护社会秩序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取得平衡,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操作和传导,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权。数字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

区块链技术在比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央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这可以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基于账号和非基于账号两种,也可以分层使用尝试保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记账,不基于账户,不可篡改。如果数字货币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以选择这项技术。但目前区块链占用了太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无法应对目前的交易规模,这一问题需要解决后才能推广应用。

(3)自筹资金

从服务和非货币创造的角度来看,现代金融是通过中介实现的。在互联网时代,实现真正的脱媒直接金融是可能的。然而,这种可能性并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原有金融的基础上,跳不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区块链可以分为公共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众的区块链就像比特币。该协议一经批准,即成为区块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私人区块链仍然需要获得许可,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由每个参与者进行审计。私立区块链很类似于一种自负盈亏的形式,公立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立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第三方理财技术普遍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负盈亏是完全可能的。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唯一可以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用来记录和证明交易的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社会公众对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它的发展仍然受到现行体制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制度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分散和自治的特点淡化了国家和监督的概念。例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一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期待,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将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增加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一旦区块链金融科技在金融业广泛发展,监管的去金融化就会出现,监管职能、监管方式、监管手段都会被重新定义。比如,如果融券、回购、融资融券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交易,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中的信息来监控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的角度来看,金融时代出现后,货币创造和传导的机制以及信用创造的模式都会发生变化。从微观金融的角度来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和商业很难区分,这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意义。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讨论。

区块链科技带来的“去中心化”仍然需要归口部门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监管者可以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成员卡拉·斯坦(Kara Stein)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处于领先地位,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并对其潜在的弱点做出快速反应。例如,区块链科技希望打破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算机算法实现“信用免费公证”。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监管,比特币等货币交易面临很高的投机和洗钱风险。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金融创新产品的合理使用。同时,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教育,提高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