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扩招,客观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此外,由于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求职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辅导越来越必要和迫切。如今,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话题。它帮助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做出相应的规划,避免就业中的盲目性,为个人获得职业成功提供最高效的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对策
1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起步较晚,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仅处于探索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对国外先进理论的学习,还没有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不仅如此,我国的职业规划服务机构也比较匮乏,对大学生的职业辅导仅限于校园内。由于学校、学生、社会互动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仅停留在理念和文字层面,这说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还比较薄弱。所以学生一旦真的选择了职业,就会无所适从。可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2.1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有很多学生因为生活范围几乎局限在大学校园内,对专业对口的专业要求了解不深,与社会接触很少。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职业规划是一项费力又无用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去为之奋斗,只是随波逐流。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漠视和对未来的盲目自信,直接导致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无法满足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2.2自身认识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往往因为高考成绩不好而自卑,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正确不积极,对未来职业缺乏理性认识。到了就业,他们无所适从,过于依赖社会和父母,自力更生能力差;有些学生来学校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得职业。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而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缺乏了解。
2.3偏颇的价值取向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追求已经逐渐转化为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学生看重工作的收入、地位和声望。在对我校2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期望工资的要求在2000元左右,约占总人数的28%。其次,选择1000-2000元的人数为21%。期望薪资在1000元以下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左右。这说明经济利益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人在同一个工作单位工作到退休是非常罕见的。关键在于出发点价值观是否正确,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将职业选择的范围定在大城市和公共企业,盲目跟风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许多学生一次次错失就业机会。
3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3.1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告诉学生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方向、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自己的学校,熟悉专业,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头脑中的专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专业情况,掌握专业技能,明白学习是为了工作,要有专业技能才能生存。要提高生活质量,就要努力,然后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高职院校重视技能和实践的特点,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使个人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和求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理论的指导下变成自觉的行动;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模拟训练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经常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2高职院校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指导。
3.2.1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职业规划要结合自身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长。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你要善于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要自信。学会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从职业发展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自我分析是职业规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成功。
3.2.2介绍当前社会形势和就业形势,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介绍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择业观,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成为成功人士。同时,要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就业的观念,做好多份工作的准备。
3.2.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的制度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谈常做。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配备专职教师,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为保证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时间,实现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规范化而不懈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高校和学生应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迫切需要制定适应我国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标准来规范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使职业生涯规划规范化、科学化。专业的,有章可循的,标准化的操作。
参考
葛建新。创业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龙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7。
[3]尹中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35-40。
[4]黄著。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