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矛盾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但矛盾不一定意味着不和谐,因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二者的结合来实现的。但如果不正视矛盾,不正确有效地解决矛盾,必然会导致不和谐。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不是没有了,而是更加复杂了。因此,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指违反形式逻辑矛盾律而导致的思维上的矛盾,也不是人为的矛盾,而是辩证的矛盾。辩证矛盾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这个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主观武断地制造某个不存在的矛盾,也不能主观武断地抹杀某个客观存在的矛盾,而只能正视它。第二,矛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能想当然地混淆矛盾的不同性质,颠倒矛盾的主次地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改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走向和谐的正确路径是根据唯物主义原理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辩证矛盾,分析这些辩证矛盾,从而解决这些辩证矛盾。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学习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坚持矛盾分析法,研究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相互关系,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突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状态的一个术语。我理解这个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量的扩张。毛泽东同志在1957中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主要是指思想矛盾和政治矛盾。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延伸到各个阶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地区利益。第二,复杂性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包括经济运行、社会运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矛盾。
人们在谈论和谐的时候,往往把它分为三类: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内部各种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我们不能忽视“无形的和谐”,即个体自身利益、精神、心理、价值认同的和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加缪曾揭示了哲学意义上的一个现象:当一个人发现没有一个美好而崇高的目的来填补自己与命运之间的鸿沟,在这个鸿沟上没有通往天堂或人间天堂的桥梁时,反抗的精神便油然而生。加缪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不可忽视,个体内在的心理和谐也不可忽视。个体内部的心理和谐不仅取决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还取决于对个体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视。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就没有生存的意义。所以,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我们还要补充一点,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重要。要实现个体的内在和谐,需要在“道之德”、“气之礼”、“和之乐”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