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情况及政策论文应包括:关键词:参考文献正文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央政府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高速发展阶段,主动作出的战略部署。国际经验表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应该是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因此,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建立和完善制度,创新技术,促进增长方式和结构转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节约型社会;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频频发表讲话,从战略高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生产而不是消费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这让我国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但是,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了解一些问题,制定的政策才会更有针对性。节约资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生产上节约资源主要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而从消费上节约资源则要求人们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生产和消费哪个应该是重点?我觉得是生产,不是消费,因为追求消费水平的提高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从消费上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无疑是在倡导一种“节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相违背,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国外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除日本每千人拥有600多辆汽车。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不能对立。当然,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但这属于道德和教育的范畴,不同于通过税收、信贷、价格、法律法规等手段强制居民限制消费的层面和领域。有人说为什么不能用税收等经济手段来限制大房子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增加消耗大量资源的消费品的税收肯定可以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如果市场价格已经可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身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格的比较中做出理性选择。例如,由于最近汽油价格上涨,相关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认为如果每升价格超过4?5元钱会放弃买车的打算,还是选择小排量的车。因此,只要市场价格机制有效,政府就没有必要干预价格形成来影响消费。目前,中国生产中的浪费随处可见。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设备和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太小,使得我国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许多生产领域单位实物产出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所以有很大的储蓄潜力。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物质基础问题。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生产设备,采取财政补贴和国家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方式支持企业尽快淘汰更新设备。还要严格限制企业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水平,大力倡导规模经济。

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实现现代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二者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把经济活动的强度控制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使资源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小化,废物最终得到无害化处理。节约本身就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可以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资源节约,就无法减少废物排放,也不环保。另一方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环境不仅是发展的目标,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石、森林的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或1/2。随着人均收入超过65,438美元+0,000美元后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约束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口约为6543.8+0.5亿,需要生产7亿吨粮食(包括进口)才能满足需求。如果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5吨标准煤,总量将达到约38亿吨标准煤,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费国。如果继续走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发展道路,不仅资源供给难以保证,环境容量也难以承受。

我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上;因为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模式转变带来的储蓄才是最大的储蓄。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重点发展“紧凑、组团式”城市群,发展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绿色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其运行效率,让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是统一认识、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需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的政策激励和法规、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用的技术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需要通过发展规划来落实,通过综合改革和配套措施来推进。3.完善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经济激励和行政强制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行业和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或效率强制性标准制度。当前,应优先制定或完善资源定价机制、资源和环境绩效标准和标识制度、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和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绿色采购制度。

4.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伙伴关系也是世界各国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对策。各国首先要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各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共同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此外,应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意识,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参考1。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2006年

2.陈欣《节约型社会的消费伦理分析》,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