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急!!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镇康佳村,

以海城市高坨镇马骁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主题,描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活动,业余生活,内生外援

引言:做好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也有了很大提高。但通过一些现象发现,农村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与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偏差,“富”只是表面的。由于文化阵地不成熟,文艺人才得不到保护,文化产品“质量”不高,社会帮扶较少,使得农村文化活动建设进展缓慢。文化活动发展滞后,导致农村群众业余生活缺乏,整体思想素质较差,从而影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规划要点,重点是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继续实施惠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队伍和公共文化事业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是加快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保障。但如何更好地部署和组织,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问题。

1.康佳村和马骁村文化活动现状

2009年以来,台安县康佳村通过捐资、入股、争取资金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图书馆、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等文化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村级文化网络。村委会有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同时还提供篮球架、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体育设施,满足村民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村里还举办了“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检查评比”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

海城市马骁村今年建成了村委会的文艺广场,以满足村里日常文化活动的需要。村里有村级文化活动室,配有电视、电脑等设备,供村民学习培训。村里有两个文艺队:秧歌队和舞蹈队。秧歌队是村民自发组建了七年。舞蹈队是中村中村妇女在工作日自娱自乐的非正式组织。

在文化活动建设中,由于两个村的条件不同,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同。通过两次实践活动的调查,总结了两个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文化的必要性

虽然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文化生活仍然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和愿望。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会逐渐减少,但农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高度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物质生活的进步;农村人口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农村面貌。我们开展环境保护,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都离不开农民的自觉和积极参与,农民应该是主体。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精神生活的相对贫困,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浅层次的,停留在物质和表象上,还没有进入精神层面。精神层面的建设必须与物质生活的进步同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农村面貌。农民精神生活的提升有赖于农村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水平,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才能起到长期持久的作用和影响。

三。文化活动发展中的问题

1.一些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速度。

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干部政绩的两个重要标准,一些农村管理部门和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重视经济这个中心工作,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什么事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说重要,做次要,忙起来就忘了,导致对文化建设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最终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在康佳村,没有完整的文化团队可以组织起来。为适应文化系统网络需求而建的村级图书馆、文化广场名存实亡,平日无人问津。对于文化活动的发展,村委会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发展基本处于自然状态。高坨镇马骁村秧歌队成立至今已有7年,但村委会一直不积极支持。作为代表本土文化的文学团队,一直是独立存在的。小组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的经费和场地,村委会政府不能积极支持。

2.农民自身的思想认知方向出现偏差,文化活动缺乏力量支撑。

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和认知还不够。不参加或不参与文化活动。于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出现了“无人参与,只欣赏不参与,不欣赏不参与”的现象。

2.1群众只走低级肤浅的文化娱乐道路,失去了真正的精神层面。

由于物质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也在片面追求时尚,崇尚“金钱”。他们抛弃了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本土文化,一味沉迷于网络、棋牌等肤浅的娱乐活动,不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去文化阵地通过读书、看报、文艺获得精神享受,参与一系列文化活动。在高坨镇马骁村,秧歌队和舞蹈队的总数不到50人。据统计,长期参与活动的内部成员只有20人。与全村整体人口相比,分别占1/50、1/140。也就是说,理论上村里50个人只有一个人去参加业余活动,140个人只有一个人去从事文化事业。

归根结底,这种精神文化追求动力不足的第一个原因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近年来,农村私人娱乐场所发展迅速,一些棋牌游戏厅、台球室和小商店发挥了不正当的作用,为群众赌博提供了平台。当地的学生和年轻人也进入了非法的小网吧和游戏厅,爱上了游戏和上网。

2.2外来宗教渗透本土文化,占领正规文化市场。

一些寺庙和教堂不能得到妥善管理和及时检查。他们的开放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对宗教文化的推广和发展是浅薄的。甚至有些寺庙直接迷信反动。寺庙的“工作人员”向群众灌输迷信和反党思想,污染了群众思想的纯洁性,扭曲了群众对国家领导的热情,严重影响了群众思想素质的发展。

3.文化阵地和文化主角使用不当,文化网络中断。

3.1文化立场缺失,不到位。

在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虽然村里的文化阵地已经完善和比较齐全,但文化阵地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文化阵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村里的图书阅览室平时没人光顾,老年人活动室更是没人活动。很多所谓的文化阵地只是在特殊的时间和场合发挥作用,无形中成为形象工程。其次,大部分文艺演出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组织村民临时排练,真正为群众着想,让群众参与,自娱自乐。更多的表演活动没有产生最好的效果,忘记了活动的目标。

3.2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缺失。

村里的文化人才不受重视,村里的文化站名存实亡,缺乏管理人员。人们想自发组织排演文娱节目,但没有条件或缺少带头人,使得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或无法发起。其次,文化活动缺乏引导,导致主题不明确,有些活动只是取悦群众,没有加入教育和影响群众的元素。

3.3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编制是空的。

目前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乡镇文化站、广播站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承担其他事务,却不能断了工作岗位去从事文化工作。在一些地方,这些文化机构甚至被列为事业单位,在资金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导致其管理混乱,无法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近年来,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大多只是作为“调整者”来安排一般人员,乡镇文化站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同志被调去做其他用途,造成了虽然有文化专业人员,但人员不专职、不敬业的现象。另外,文体服务中心的人事权属于乡(镇),县级文化部门难以有效管理,导致农村文化工作的作用无法发挥。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专业干部断层、兼职、文化站干部素质低、专业知识缺乏、个人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等,导致农村文化工作队伍难以有所作为。

4.民间文化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文化活动没有基石。

4.1传统文化团队无人问津,自生自灭。

小马村秧歌队的主要特色在于东北秧歌文化。作为一个完全运作的文化团队,它加入了海城农村仅存的几个队列。团队10多人,团队从打鼓、唢呐演奏、二胡演奏都有完整的伴奏背景。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秧歌队的所有成员都是因为对秧歌文化和歌唱文化的热爱而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的。秧歌队的发展没有外力的支持。村委会政府没有明显的支持态度,没有把秧歌队作为特色文化推广的意识。

4.2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风格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

现在很多乡镇的电影院消失了,文化站撤了,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消失了。剩下的可供选择的文化活动就很少了,比如电视和麻将。而符合农村口味的农村题材电视节目却少之又少。小马村秧歌队如今的艺术活动也仅限于秧歌扭腰、伴奏演唱等古老的形式。因为资金等问题的阻碍,内部的“文才”没有机会学习和培养。表演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也缺乏群众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4.3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

说到农村文化建设,马上想到的就是放几场电影,唱几场戏,或者举办一场篮球赛。这是很多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忽略了农村真正的文化需求。文化不是一时的热闹,还具有沟通人际关系、宣泄情绪、调节精神的作用。农村文化的丰富可以弥合心灵,粘合各种心理裂缝,从而缓解压力,娱乐身心,化解矛盾,增进融合,缓解部分农民的失落感和边缘化感。就新开河镇康佳村而言,村委会干部对文化活动没有系统的认识,害怕这项事业的发展,没有从简单的小活动做起的意识。

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建设的对策探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是乡风建设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关系到农村结构的稳定和农村社会风气、氛围的培育。不断发展农村文化活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进而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因此,笔者根据调查的资料,结合对农村文化活动内涵的思考,从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和拓展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1.培养群众文化干部的文化观念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演出和交流的问题,不能流于表面。文化队伍建设更注重群众文化功能的内在整合,核心是文化理念的培育,即通过各种教育娱乐性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并由此形成时代精神和群众意识。对于群众的文化骨干来说,他们的表演水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表演,通过他们的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让人们领略到新时期人民的风采和时代精神,让我们感受到新时期人民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追求。群众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民群众唱几首歌,跳几支舞,演几出戏,更重要的是培养文化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为了确保文化扶贫工程能够更好地实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一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将文化扶贫纳入扶贫规划并制定文化扶贫工程计划,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部分纳入领导责任目标,增强文化扶贫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二要千方百计筹集文化扶贫资金。各级政府除了从财政收入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文化扶贫外,还应制定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依托乡镇企业、富裕农民等社会力量办文化,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开辟新的财源。

2.注重发挥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不仅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行动主体,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享受主体。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1挖掘村里的文艺人才,作为文化主角经营文化阵地。

散落在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都是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农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相似性,是农村文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在马骁村秧歌队里,就有这样的“乡村歌手”。培养和激励“本土艺术家”,激发农村的文化活力,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开发和培养文艺人才的建议:

第一,如果村里有文艺人才,让他做文化阵地的管理者或者文化活动的带头人,让他带动村里文化活动的发展,也为平时的晨练和聚众娱乐出一份力;

二是村里动员资金,安排艺术家外出观摩学习。要使村里的文化表演形式多样精彩,农民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享受者,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要注重培养农村民间艺人。村内老年人活动室、健身广场要全部开放,设备设施安装到位,活动场所和开放时间要设置到位,为有需要的群众服务。

2.2保护和支持地方文化,培育地方特色。

一是对当地农村民间文化资源,如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歌、民俗文化等,必须认真挖掘和筛选,去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在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引导和改造,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改造民间艺术的传统民间套路、服饰、道具、音乐,提高其观赏性和艺术性,使之成为内容健康活泼、表演平易近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熟知、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第二,鼓励和支持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的农村民间文化。推出自身文化可行的舞台,如河北邯郸基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幸福村”,知名度高,影响广。村政府规划本村文化发展战略,创新改进,发掘本村文化特色,推出文化产品。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动员全村文化发展。活动可以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义乌乡村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

3.充分利用文化阵地,不断完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完善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添置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真正做到文化站(室)有岗位、有牌子、有一套设备、有专职人员、有专兼职队伍。成为农村的宣传教育阵地、科普文化阵地、广播电视阵地和民情信息交流中心。

市级层面,以大型全市性活动为重点,强化文化导向;在县级层面,重点改善基础文化设施,发展县级特色文化;重点建设乡镇级示范村和示范户,发展各类文化团体和组织,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在村级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街”,以黑板报、广播、标语、展板、海报等形式营造农村文化氛围,创建特色文化户,建立家庭文化室、庭院文化展。从小而简单的文化活动开始,让村民看到文化。发展农家书屋等先进文化阵地,让群众得到最纯粹的文化。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让文化发展落后。群众表面富,就要从骨子里富,让内心富。要不断把内生动力和外援结合起来,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增强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精神动力,也是形成农村社会和谐氛围和新的农村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此外,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将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