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古代诗人的童年故事(300字。加油!)
有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在街上闲逛,四处张望,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温暖的阳光,欢快的鸟语,随风摇曳的花朵,让李白感叹,“这么好的天气,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无聊啊?”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的门口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你在干什么,老太婆?”
"我想把这个铁杵磨成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继续磨。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绣花针?”
老婆婆问李白:“滴水能穿石,愚人能移山,为什么铁杵不能磨成绣花针?”
“可是,你这么老了?”
“只要我比别人努力,就没有我做不到的事。”
李白为老婆婆说的话感到羞耻,回去后再也没有逃学。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不朽的诗人。
杜甫小时候太贪玩了,连板凳都坐不住。他五六岁的时候,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格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刻苦学习,为了练好诗词,他包了整整一麻袋练习本。杜甫成名后,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心得。即“读万卷书,下笔如神。”
杜甫(712-770),字美,河南珙县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他诗歌中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豁达乐观,从古至今早已超出了文学艺术的范畴。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是朝廷官员,父亲是司马氏。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祖宗是杜宇。他是晋代名将,五颜六色,善战,懂法,懂经济,懂工程,还注释过“左转”。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年幼的杜甫住在姑姑家。阿姨不仅教孩子读书写字,还照顾他的生活。他和表弟每天一起打游戏,一起写字,一起学画。然而,一场大病击倒了两兄弟。姑姑悉心照料杜甫,把他从死神手中接了回来,而表哥却病死了。这让杜甫在导演后难过了很久。在姑姑的悉心照料下,杜甫少年时健壮如牛,终日欢愉。我姑姑的院子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树上的梨子黄了,枣红了。他就像一只调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我阿姨摘梨和枣,笑得满院子飞。
童年的岁月辉煌而朦胧,许多奇异的人生波澜都湮没在记忆的长河里。然而,杜甫6岁时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到了晚年还念念不忘。“剑”是西域民族的一种军舞,动作强烈,节奏热烈。公孙大娘是当时最好的舞蹈家。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她突然从天而降,令人眼花缭乱:她突然从地上升起来,飞到了空中。当时现场空无一人,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经纪人在人群中,尽情欢呼。
那公孙太美丽,年前舞刀弄剑,四面招展。"。观众看起来很沮丧,天与地随着她的动作来回移动。..... "很多年后,杜甫专门作诗纪念当时的情景。似乎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是相通的。据说草书作家张旭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后,书法大有长进。这种慷慨激昂而又失意的舞蹈,也启发了日后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杜甫七岁时就开始写诗了。小孩子写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杜甫唱的是神鸟凤凰。在古人眼中,凤凰是吉祥之鸟,象征着王朝的繁荣昌盛。这似乎是一个预兆。
因为杜甫一生心系社稷,虽然颠沛流离,但可贵的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漂泊何处,他始终闪耀着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的光芒。
罗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从小就机智好学。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家里忙着招待客人,他一个人跑到池塘边玩。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里不时有小虫子蹦来蹦去。柳枝垂到水面,微风吹拂下水面泛起涟漪。一群大白鹅在池塘里戏水,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色羊群。你红色的脚掌像桨一样划动。罗宾国王最喜欢大白鹅。他拿起一根木棍,画了一幅白鹅在地上游泳的画。这时,这家人发现了池塘,因为他们已经从罗宾国王那里消失了。客人跟着,看到地上的画,真的很像。因为客人听说孩子聪明,想考考他,就指着白鹅让他写一首诗。罗宾王朝水边想了一会儿,然后他大声唱道:
白天鹅,白天鹅,弯颈,喷火上天。
白发飘绿水,红掌拉清波。
客人们都很感动,称赞王是神童。这首诗像歌谣一样迅速流传,尤其是在儿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