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同性恋吗?
狗同性恋是指成年同性狗之间的求偶或性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至少130种脊椎动物中。
专家认为,同性恋行为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可以说是正常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门从事动物行为研究的李春旺表示,从鸟类到哺乳动物,在动物界都发现了同性恋行为。他们一般称之为“同性恋接触”或“同性恋爬行”。
李春旺认为,动物的这种“同性攀爬”行为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动物一般有季节性发情期。此时动物已经成熟,能量积累的过程已经完成。受到体内性激素的刺激,它们会产生冲动,表现出求偶和交配行为。
但是,在一些雌多雄少的种群中,或者在等级序列非常严格的种群中,优秀的雄性动物往往会赢得雌性动物的青睐。比如交配季节,鹿群中的雄鹿会比较谁的蹄子更大,谁的身体更强壮;野鸡会看谁的羽毛更美;山雀比其他的更悦耳...
雌性动物选择那些优秀的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剩下的“光棍”找不到配偶,就没有资格参与繁殖群体。他们只能有同性的爬行行为来释放体内积累的能量。
“同性攀比”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只要创造合适的环境,往往可以诱发同性恋行为。
李春旺说,大多数狗的同性恋选择都是暂时的。当身边出现异性个体时,他们会立刻抛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去追逐异性。
但是,有些动物在形成同性伴侣后,即使异性出现也不会改变初衷。
李春旺解释说,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有时只是一种学习行为。比如年幼的灵长类动物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爬行的行为。此时他们只是亚成年人,还不成熟,没有成熟的性器官和足够的性激素刺激。它们之间的爬行不是性行为,而是小动物在成年动物之间模仿的行为。但是这种学习对于动物后期的繁殖行为是非常有用的。
其他的同性行为都是为了缓解社群的压力,表达彼此的友谊。群居动物的个体之间,尤其是同性动物之间,经常发生对抗性冲突。比如倭黑猩猩是一种容易激动的动物,它们经常会为了一些琐事而打架。然而,他们的争斗似乎平息得比发生得更快,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性。
同性的两个人互相摩擦对方的生殖器,而异性有真实的交配行为。他们用这种行为来表示善意,平息争斗,从而减少家庭和自己的损失。可见,同性性行为具有维持动物种群稳定的功能。
同性恋行为及其环境诱导
同性恋行为的功能
生命进化是一个漫长的适者生存的过程,所有能保存至今的生命形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人们普遍认为,从性行为的终极功能——繁衍来看,同性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是一种浪费的行为模式。但这种现象至今在动物界广泛存在,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动物社会学意义。以下是同性恋行为的一些常见生物功能:
动物世界的进化非常漫长而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的各种生理及其潜意识行为依然得以维持。随着意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被许多意识因素引入,从而使同性恋行为更加混乱。
世界无奇不有,动物的同性恋行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