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笔译或口译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在中国,首先考虑读高中。上海的口译项目是由欧盟和联合国的口译部门联合组织的,在世界上是顶尖的。但是学费贵,每年只招收10的学生。其次,它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梵高学院。毕竟是老外国语学院。
如果你不想花那么多钱和时间学好口译,那就考虑其他口译班。
但是,你需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好的口译课。不要参加中译大师林超伦口译班。众所周知,那个人是一个...,呵呵。
有这么一篇文章,是北外高改写的。看一看:
所谓大师的荒诞神话(据说是北外梵高写的炮轰林超伦)
5月27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去听了一场题为“国际同声传译大师林超伦邀你* * *享受多彩人生”的口译讲座。
妙林法师开门见山。第一,学习同声传译并没有那么难。其实可以“一步登天”。他顺着线索:这里的“峰”是“不寻常”的峰,不是“高”的峰。如果是高峰,短时间内是到不了的,但是“不同的高峰有不同的路径”,可以走捷径。比如他还说,不要“治头痛,治脚痛”,要用“针灸法”,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然后,妙林法师开始了正式的训练。首先,他训练了快速转换的能力。具体方法是展示PPT。PPT每一页都有一个英文单词,比如大学,园区,工作人员,不难。每换一页,让大家第一时间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最好是尽快脱口而出。这里有些同学的词汇量真的很差,有些简单的单词可能都不认识,难免卡在中间。林鼓励学生跳过生词,不要翻来复去。“不求准,但求跟上”和“想死就死,不想活就活”。林还要求大家集体起立。据说“站着转会让反应更快”。连续放了四五遍,因为只有几个简单的词,所以顺序循环播放,没有变化。站起来练习了几遍,大家终于好像能“脱口而出”了(比如看到大学,马上翻译成“大学,公园”,但下一页的“公园”还没出现)。妙林法师随后祝贺大家拥有了快速转换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的小品。本山大叔问了所有范以前回答过的问题。范每次答对,“赵大夫”都兴奋地紧紧握住他的手:“恭喜!”
热身结束后,林开始介绍“大师班”14天课程的三个阶段:1天(快速过渡,刚练过)、1-10天(掐表和翻译,后面详细讲解)、11-。今天的讲座是让你了解培训体系和流程。
至于《入箱点穴》讲的是什么,林解释说,初学者翻译的时候经常听他们说的话。如果说错了,他们会下意识地说“哦,我不是那个意思”,说明他们在听自己说的话。只有忍住,不去听自己说的话,紧跟说话人接下来要说的话,才是好的同声传译。练习同声传译需要专注+日常生活中的协调(保证充沛的精力)+勇往直前的勇气(坚定的信念)。谈到信仰,林拍着胸脯说:“老师的信仰永远不会动摇。我敢收你为徒,我能保证把你带出去。不存在你带不出来的现象。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同声传译!”
林说:“同声传译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会看到东西就想马上翻。”说实话,我不能理解这怎么是同声传译的特点。记得我在本科中高级口译考试的时候,走在街上都会忍不住看一下商店的招牌,和同声传译没什么关系。
于是继续播放PPT,每页以三个英文单词为一组展示,三个单词依次翻译,要求在场的所有人再次起立,快速翻译依次闪现的PPT。(注:这个时候我感觉林要么是老师,要么是PPT选手。任何人都能做这项工作。林掏出手机,打开手机秒表,一遍一遍的给大家挤时间。他必须在30秒内翻译90个单词。大部分同学都反应不过来,于是林大喊一声,“你不能翻过来吗?扔掉,再扔掉!敢投是大本事!你是不是转错了错了就是错了,永远不要改口!”
结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扔的扔,该错的错,在大川扔了太多错之后,破罐子破摔终于又走过来了。不顾一个同学质疑教学方法的声音(林说这个方法是最先进的,“说不定哪天你能发明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宣布初级班的内容顺利完成,现在进入中级班!
他拿出一篇关于VISA卡的文章进行视觉翻译培训,文章居然是1997金融危机时的演讲!林说他更喜欢这篇文章,所以没有改。无论如何,我都不敢相信拿出14年前的文章来练习解读是因为经典教材而不是老师的懒惰甚至没有责任心。妙林法师收到14的VISA卡明星代言费了吗?
林让大家先翻译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正确的翻译,再让大家反复看翻译。
所有人站起来转身!个别本来不会翻译的单词,听了周围“高手”同学的话后,会鹦鹉学舌,好像被“翻译”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几乎没有人能在规定时间内(30秒左右)把PPT上的文章翻完,但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因为大家都掌握了中文的大意,所以“完成”的时间在缩短,最后能“翻译”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句子很别扭,而且明显不是人类的,妙林法师还是非常兴奋。(这个笑话好冷。)
妙林法师还沾沾自喜地说,“意思到位后就不要翻译了。最后一两句翻不翻都无所谓。只有在不翻尾的情况下,才容易与扬声器同时结束,这就‘很流畅’。”
林让在场的观众都站起来喊了几声。我也入乡随俗,加入了哀号的阵营,但林要求的是短促而有力的咆哮,喊着“我的心热”“肾上腺素汹涌”,热血沸腾。于是,妙林法师的至理名言诞生了!——“狗急了可以跳墙,人急了可以学同声传译!”
重复一遍:“狗急了可以跳墙,人急了可以学同声传译!””(引自林超伦)
听到这里,恐怕不仅是我,所有人都为妙林法师感到羞耻。很多同学开始纷纷议论:“真是跳梁小丑!”“怎么这么像传销?”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妙林法师就高调宣布,中级班正式结束,下面开始高级班!
根据前面的介绍,高级班即将开始“针灸”。虽然前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空洞的,但我还是傻乎乎地期待妙林法师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哪怕只有一点点。
再一次,同学们被迫集体起立,和林大师大喊了几声,非常壮烈的像胸口的一块碎石。妙林法师非常满意。他继续播放PPT,让学生轮流翻译。可能是中级班消化不良,很烦,但是大家还是翻不出来。就听师傅的,扔了吧!还有一些内容是我本来没有的,但妙林法师给出标准答案后,我逐渐熟练,死记硬背,勉强够继续。我终于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哦,错了,是“翻身”。
我只能说,所谓的针灸,其实退化为挠痒痒——越挠越痒,不是因为你挠得不用力,而是因为你挠不到点。更尴尬的是,当妙林法师给出“正确答案”时,竟然把6翻译成了7,全场一片哗然。大师是国际化人才,所以也不是那么不靠谱。更令感到屈辱的是,有些人已经愤然离去,他们认为林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
我不敢评价妙林法师的口译水平,但善意地想一想:毕竟妙林法师在国外开公司赚的钱很多,培训只是副业,不经常备课,事业荒废是必然的。我想恐怕只有穷小学生才会把6翻译成7吧。林的错误应该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教材不熟悉。其本质是对金钱的追求,对学生的不尊重,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亵渎。
一个多小时,我经历了像过山车一样呼啸而过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变化。我不敢说我讨厌林,但至少我已经对他失去了任何好奇和尊重。但没想到的是,妙林法师随后的表现(观众提问环节)真的让人感到心酸和难以承受。
林环视全场,认真地吹嘘道:“你们听说过联合国口译员可以一边做同声传译,一边织毛衣吗?其实那根本不算什么,老师。我还可以边翻译边发邮件。”他的话说完,全场嘘声四起!!
我深信,真正的大师,一定要有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林若假扮大师,就能进行专场表演,边发邮件边做同声传译,用无与伦比的魔力让世界大开眼界。浮夸的商业宣传,拙劣的承诺,恐怕只来源于四个字:利令智昏。
自由问答环节正式开始。
我的一个同学连续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没有按照林的实际解释学习笔记方法,我想知道我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记不清了。总有两个问题。因此,妙林法师说,实际解释是一本书在2003年。现在真的不完美,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总* * *就两个问题,林老爷子愣是给忘了一个,整个沉默了!
那位同学可能认为妙林法师在第一个问题上噎住了,没有喘过气来,所以忘记后一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重复了自己的问题。
轮到下一个同学提问了。三个问题之后,妙林法师一鸣惊人:“请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哦,是的,是的,那是...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啊...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晕,晕,晕!直到那时,大家才真正意识到妙林法师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见过烂的,没见过这么烂的!)
也有同学问怎么学沟通。林说,经过多年的思考,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就是要学好沟通,得靠三样东西:自己的知识,短时记忆,笔记,这三样东西是互动的。只要三个中有一个能交出来。比如你知识渊博,知道说话人要说什么,不需要短时记忆和笔记就可以翻译。他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例子。比如他曾经去过一个工厂,工厂的工程师比总经理更懂业务。于是总经理说完之后,工程师完全自言自语,不管总经理刚才说了什么。他说的话不仅包含了总经理想说的话,而且更加专业丰富。这是很好的翻译,完全不需要依靠短时记忆和笔记。
观众们暂时屏住了呼吸。好像大家都觉得这和翻译无关。妙林法师的逻辑有问题吗?
接着,妙林法师设想了另一种极端情况,即短时记忆超强,没有知识和笔记也没关系,因为你只需要重复说话者所说的话。
观众再次陷入震惊。如果是这样,鹦鹉都是高级翻译。
然后,林师傅想象了最后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音符超强,没有知识和短时记忆也没关系。不管怎样,你已经把它们记下来了——我想他可能搞错了口译员和速记员的区别。
妙林法师的结论是,初学者要靠记忆,要注重短时记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知识匮乏,笔记没有上正轨,所以短时记忆能力对早期学习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记性很差”——这位“大师”化被动为主动,不动声色地试图帮助自己——“我不赞成培养记忆力。记忆与口译水平没有因果关系。你的翻译水平什么时候最高?那一定是10-20年后的事了,但你那时候的记忆力一定下降了吧?”
事实上,他“巧妙地”改变了概念,混淆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我不想教别人怎么教别人怎么学。只要你有兴趣看任何一本口译教材或者百度一下,都可以了解口译中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质的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其实指的是长期记忆,这种记忆是建立在后天的基础上的,很难改变(当然多吃黑芝麻糊,多喝豆浆可能会有一些效果)
另一个同学问:你今天没让我们听一段音频或者一个字,就说可以学同声传译。一句话听不懂,听力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
妙林法师只能摊牌:“口译技巧只能说对听力有帮助,但不能解决听力的问题。”好一个“一步登天”,原来是“一步登天”!听力听力都没有训练,那口译呢?
好像是倒数第二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亲自做过几次同声传译,很累。有一次写完,我病了一个星期。你有没有后悔选择同声传译这条路?”这位同学的声音一出,林赶紧开始从皮包里掏出笔记本,他为之疯狂。记性好不如笔差,再出丑就惨了。
妙林法师参照他的笔记小心翼翼地开始回答。首先,他试探性地抛出了两个问题,我认为这反映了林的狡猾和伟大。我建议专注于学习:
“你做不熟悉的事情一定觉得累吧?”(林大胆假设该同学翻译的材料是他不熟悉的,该同学此时没有反应)
“你想想,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一定觉得很累吧?”
两个“对”,试图引起* * *声,说白了,就是给同学催眠。没想到,台下的学生都说不累。林颇为恼火,转身又去找突破口:“那是因为身体没锻炼好。我们公司(林自己在英国创办的KL翻译公司)的员工一周每天可以做65,438+00小时。”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做同声传译,”林突然想起了什么,接着说,“我是从81开始自学同声传译的,当时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老师,我花了两年时间练习同声传译。现在能教同声传译多好啊。”
最后一个同学问学习材料的选择,林不假思索的回答:“尽量多使用新材料。”我想妙林法师的记忆力可能真的很差。他忘了,我们只是用97年金融危机的材料练习视觉翻译!
最后,林图抓住了重点,开始推广自己的课程。我看了一眼招生简章,看到什么技能都是“超”普通的,跟“德”根本没法比。两万多的要价真的很贵。招生简章上居然有几个错别字,用北京话定了一句——“工作太糙”!我再一次严重质疑硕士或硕士代言的国企对学生是否足够真诚。
会后,大家都散了,这也许是妙林法师最不想看到的场景。按说,有些学生应该上台,乞求签名或期待拍照。可惜“粉丝”一个都没有出现,大师一个人,期待着自己赢,台上台下,场内场外,互相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