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灸?
古代人们用草熏体表,用石头或荆棘、骨针刺激人体,这就是最早的针灸。淮南?《吴修训》记载“九针为伏羲所制”。“所谓九针即刻、网、锤、尖、铍、圆、细、长、大针”,不仅用于外科和按摩,也用于针灸。针灸针的主要内容是熟悉经络,选择穴位,控制深度和针刺时间。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先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其中有齿、耳、肩等。可以看出,当扁鹊用针灸和其他方法来保存王子的尸体时,医生们很好地利用了针灸。书中还具体描述了用艾灸治疗各种疼痛、各部位痉挛、烦恼、恶寒等疾病。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描述了针灸的适应症,并讨论了各种内脏疾病的针灸疗法。目前已知最早的金针是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金针。
医书中的《灵枢经》奠定了针灸的理论基础。东汉末年,皇甫谧在《黄帝内经》中编撰了一部针灸经典,简称经典。它是根据三本古籍汇编而成的:《针炙经》(后被认为是《灵枢经》)、《苏文》和《唐明针灸学》。全书总卷***12,共128篇,是皇甫谧对古代针灸书籍“使事相续,删其浮字,除其重复外,论其精”的心血结晶。书中详细记录了全身649个穴位的位置、疾病的适应症、针灸的程度,提出了较为科学的针灸操作方法和禁忌。是一部系统总结前人用针灸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的著作。唐代孙思邈、王导绘制的彩色针灸挂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宋元时期就有针灸科。天生剑(1023~1032)王铜仁穴位针灸图谱统一全身651个穴位,设计并监督两个铜仁对考生进行测试。元末,华寿的“发功十四经”成为日本针灸的基础。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收集了古籍和家族传记,是一部重要的针灸文献。
针灸简单,方便,应用广泛。对预防和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有明显、快速的疗效。,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
针灸不仅对中国的医学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早在秦汉时期就传播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宋元以后,随着海运的发展,针灸传入欧洲一些国家,造福人类。
从65438年到0958年,中国的医学工作者继承了古代针灸。在外科手术中用针刺麻醉代替药物麻醉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兴趣。针刺麻醉是一种通过针刺穴位,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的局部麻醉方法。它不需要麻醉药,患者表情清醒,能积极配合,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特别适合不适合药物麻醉的患者。针刺麻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无痛,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