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同礼的主要经历
袁同礼(1895 ~ 1965),美籍华人图书馆员、目录学家。保持和平。河北徐水。出生在北京。1916毕业于北京大学。1942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65438-0949年赴美,在国会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工作。袁同礼任北平图书馆馆长时,聘请了一些专家,为藏书、编目、目录学奠定基础。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先驱。著有《永乐大典考证》、《宋代私人藏书大纲》、《明代私人藏书大纲》、《清代私人藏书大纲》、《中国音乐书籍》、《西文汉学书目》(英文版)等。
中文名:袁同礼
别名:字寿和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95
死亡日期:1965
职业:图书管理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永乐大典考》
角色的生活
袁同礼,本名寿和,189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加入清华校园图书馆,1917年任任清华学校图书管理员。1918年,他被选为北京图书馆协会会长。1920年获得奖学金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1922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图书馆学学士学位。1923年至1924年,我在伦敦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了一年,在巴黎古典学派学习,在国会图书馆工作。1924年底回国,任广东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协会秘书。从1925年到1927年,他是国立北京大学书目和图书馆学的教授和图书管理员。1926年至1929年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29年至1948年任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馆长。在任期间,他建立了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图书馆业务,并由图书馆工作划分为采访、编目、流通、参考等部门,广招人才,派员出国考察学习,创办图书馆期刊,进行学术研究,编辑各种卡片目录、链接目录和书目索引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树立了典范,受到了图书学界和学术界的好评。1945年,他被匹兹堡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49年定居美国,1949年至1957年任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编辑部主任。1957年至1965年,他回到国会图书馆工作,在那里他是书目摘要的编辑和国会图书馆中国文学的顾问。1957至退休,在国会图书馆编目部工作,1965年2月因癌症在华盛顿去世。袁同礼任北平图书馆馆长时,聘请了一些专家,为藏书、编目、目录学奠定基础。他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新图书馆运动的主要活动家之一。对古籍有较深的研究,包括《永乐大典考证》、《宋代私书纲》、《明代私书纲》、《清代私书纲》等。史料丰富,对宋、明、清私家藏书家史料的分析研究,有许多精辟的理论。赴美后论述鸿福,主要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目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目》、《西文汉学书目》、《中国留美学生博士论文书目》、《中国近代数学研究书目》、《欧洲各国留学中国博士论文书目》、《新疆研究丛书》、《中国美术学书目》。
亲身经历
袁同礼1916毕业于北京大学,就职于清华图书馆。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和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获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学士学位,1924回国,任广东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65438-0925任北京大学编目系教授、图书管理员、北京图书馆协会会长。65438-0926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次年6月任副馆长,65438-0929任馆长。1929年8月任北平图书馆副馆长,代理图书管理员。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西南地区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1945年9月任北平图书馆馆长。1949年9月,在国会图书馆工作。1951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主编。1957参与美国图书馆编目工作。1965退役。
个人事迹
保护抗日战争中的善本
七七事变前,随着北平局势越来越紧张,袁同礼担心北平图书馆这么多年精心收藏和保管的善本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将180箱A股、120箱B股和***300箱善本运到上海法租界保存,开始存在吕班路镇北平路科学社图书馆。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后,其在远东的大部分权利落入日本人手中。上海法租界允许日本宪兵队随时搜查,存放在法租界的中国政府的很多东西都被日本查封了。学术界担心这300箱善本的安全,袁同礼更是难受。他开始计划将这些书运进美国,存放在国会图书馆临时保管。
袁同礼向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和上海总领事骆家辉求助,两人都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事,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这时,北平图书馆已迁到昆明。日军轰炸期间,连续轰炸了三次。长途转运也需要一笔钱,同样困难,而且在当时的轰炸环境下也不安全。尤其是经费方面,大后方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从远方搬来的馆内学者和工作人员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连正常的工资都无法保证。与此同时,日本人开始大量购买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籍。擅长此道的袁同礼,充分意识到日本的意图和可能造成的文化损失,极力收买。他向国民政府申请经费,没想到不断受到中央图书馆和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排挤和打压。此时教育部拨款80万美元给国内各学术机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央研究院各得35000美元,中央图书馆10000美元。起初,北平图书馆一分钱也不给。袁同礼写信据理力争后,给了65,438美元+0,700。后来,袁在给胡适的信中大骂:这种分配“无计可施,资金的分配具有分赃性质。”向中国基金会申请购书费。中文购书费仅6000元(国币,1美元可兑换30元国币),西文购书费由最初的5万元国币降为2.5万元。
6月1941 65438+10月18日,胡适到国会图书馆拜会馆长麦克利什,并与北平图书馆联系善本暂存事宜。胡适答应他,这些书运过去后,他会允许国会图书馆拍下所有微电影,但要求他拍三张照片,一张给国会图书馆,另外两张在这些书运回时给中国。麦克利什同意了。
为了防止过海关时或运输途中被日本人抢走,胡适找到了美国的国务院,告诉中国人民,这些书很重要。现在国会图书馆已经答应暂时存放它们,但在运输过程中,“非美政府会派人护送,以免发生危险”。同年2月1日,胡适再次找到国会图书馆,请国会图书馆派人到上海帮助传递。麦克利什不同意,他认为如果运送失败,可能会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但不管怎样,国会图书馆同意搁置它。袁同礼没钱没人,所以困难重重。胡适请王忠民与吴广庆商量。协商的结果是,胡适自掏腰包,派王忠民回去演戏。
同年2月2日,胡适为王忠民写了几封介绍信。2月3日,王忠民出发了。4日在芝加哥等车时,王忠民给胡适写了一封信,因为胡适此时要求王忠民为他从商务印书馆再买一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而国会图书馆也要求他从商务印书馆再买一批书,所以王忠民想看看能不能把这些书和这些书混在一起带出去。6日,当王忠民到达三藩市时,他又发了一封信来改进上述方案。带着这些书过海关时,如果给他国会图书馆代理人的头衔,“也许不难留下”,这就需要胡适给麦克利什发一封授权书,寄回去。同时,他又担心如果走漏风声,“敌人会派内部人员来视察”,那就麻烦了。
28日,王忠民抵达香港,袁同礼在那里等他。3月4日,他们一起到达上海。当我到达上海时,租界的情况使王忠民大吃一惊。包括法租界在内的公共租界被日军严密封锁,法租界非常不安全。幸运的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之间的交通相当便利。书籍必须从法租界运出,才能运到美国。公x租界有一家工艺品公司,仓库很深,通风很好。适合存放书籍,由英国人经营。暂时相对安全,对方也同意。于是他们两个用卡车在12和13两天内把这些书运到公司房间。处理完后,王忠民打电报给胡适,准备想办法开始海运。为了方便搬运,王忠民和袁同礼租了旁边另一家公司的房子。他们一个一个地打开箱子,挑出那些书很重的和很有学术价值的书,然后从版本刻制和内容上选出最好最精的。箱子的数量减少到100个,箱子都编了号,所有的书都编了目录,中文一本,英文两本。两人忙了三个星期。
另一方面,袁同礼开始通关,看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安全地把书运出去。但是,上海海关已经完全被日本人监视了。海关关长丁桂堂是中国人,在海关中地位最高,与袁同礼是多年交情。丁桂堂想了三个办法:一是把书箱交给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书箱归美国政府所有,完全由美方运输,海关可以出银行卡;第二,改装旧行李箱,通过旅客行李带到香港或其他地方。如果他们一次带20箱上下,他可以出具免检证明(胡适的大儿子胡祖望和徐大椿就是这样去美国的时候带了胡适的书);三、如果不能先把书箱交给美国政府,必须有重庆国民政府的指示,才能出具证明。
他们一凑到一起,首先认为第二种方法不可行。如果对成衣盒子进行改造,盒子的数量会增加很多倍。同时,买旧盒子比买新盒子更难。即使是在公司购买改装,也是非常容易走漏消息的。但袁同礼在此之前已经找到了美国总领事馆,他们已经拒绝了,只好采用第三种方法。于是我打电话到重庆向国民政府求助,但直到4月30日才收到孔祥熙的复电。快50天了,他们马上转发给丁桂堂。丁桂堂迅速将此事报告给海关专员莫尔,莫尔立即打电话回孔祥熙,决定不执行。原因是鉴于前段时间运输存放在租界中国银行的白银的危险先例,形势比当时更加紧张,不如不运。
王忠民一时看不清形势,也不能再呆下去,于是在五月中旬和胡适的次子胡思杜一起离开上海去了美国。袁同礼还是一个人在忙。
此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原本答应支付运费3000美元。这时,见他一时半会儿运不出去,他的社教部门就找了个理由把它收回来,挪作他用。胡适的义举、关怀和支持,无疑给了袁同礼极大的鼓舞。
5月中旬,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抵港。袁同礼知道后,急忙赴港再次寻求詹森的帮助。詹森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如果北平图书馆与国会图书馆签订协议,写明国会图书馆借阅这批图书五年,然后国务院授权上海总领事馆在报关时申报为美国财产,运输起来就方便又安全。
袁同礼写信给胡适,要求他这样做。胡适看到了王忠民的失败,他更加担心这些书。胡适收到袁同礼的信后,不得不再次去国务院争取。但是国务院的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在等待胡士信期间,袁同礼于8月回到上海,再次找到海关。或许是被袁同礼的坚持所感动,海关方面承诺,如果一次运三四箱,就不需要放行证,就安全了。但是一次三四箱,这100箱要运多少次?消息泄露了怎么办?
他去找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洛克哈特,看国务院有没有指示。洛克哈特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把他介绍给了美国商人格雷戈里,他在这里开了一家转运公司。袁同礼本来没抱太大希望,但在多次碰壁后希望来了。美国商人一听,马上答应了,并要求他马上把这些书搬到美国海军仓库去。只要有军舰经过这里,他就会马上负责任地把它们送上船,运到中方在美国指定的地方。同时他表示,第一是发货不需要总领事同意,第二是不收运费。
袁同礼这次高兴得几乎要吐了。他回来后和孙红粉商量,然后给胡适发了一个信息,要他请求国务院打电话给洛克哈特,支持这个办法。胡适又一次以大使的身份去了国务院。
这批书从9月中旬开始就这样发货了。因为是急运,没有预定,所以舱位往往不多,但是有多少就有多少,100箱分几批发,而且因为没有海关责任,完全是美国商人支持,所以发的时候很小心,收件人必须时不时换,以免引人注意。其中,27例送往国会图书馆,75例送往加拿大大学图书馆。
这批书已经寄出,已经在10中间了。此时,太平洋战争的乌云正在上空聚集,所有的美国船只已经停止在上海航行。袁同礼看到书籍安全转移,松了一口气,但他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段时间里,他家三口人都得了阑尾炎,小女儿因为来不及切,不幸去世。
书寄出后,袁同礼给胡适打电话,说“箱子到美国后,要分两处存放或集中在一处”,胡适负责。书都寄完了,胡适二月赶到加州大学,1942。经过协商,这75箱书也被搬到了国会图书馆。与此同时,胡适还把此时运到美国的汉简交给国会图书馆暂时保管。
在北平图书馆保存珍本书的问题上,胡适先担任联络员,书到了以后,负责监督保存。中间,在袁同礼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出钱让王忠民回去背他们。他的精神和实践与当时国民政府一些有关部门对袁和这些善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46年4月,胡适开始准备回国出任北大校长。1年6月,他写信给美国图书馆馆长胡默表示感谢。“在过去的八年半时间里,您在北平国立图书馆收集和保护汉简和善本,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所有人,任何知道并赞扬你对这些中国珍宝的出色保护的人,都会长久地记住它。”6日,胡适将收据和钥匙交给王忠民,委托他管理,并表示“将来一俟海运到大通”,就运回。1947年春开始办理回国手续,但因内战爆发而停止,直到1965才运回台湾省。
个人评价
袁同礼是中国新图书馆运动的推动者,创办了中国图书馆协会和国立北平图书馆,标志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中美两个最大的图书馆,是图书馆界永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