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星空》赏析

1,《星空》或许是梵高最著名的画作。独特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认出是梵高的作品。这部作品是虚构的。即使梵高试图创作装饰性的作品,也只有少数批评家认可他的作品,愿意支持他在这方面的尝试。部分原因无疑是梵高未能举办他所希望的个展,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他的大量作品。古斯塔夫·卡恩(Gustav Kahn)确实对1888年独立沙龙展出的梵高的三幅作品进行了评论。他说梵高先生的画笔非常有力,这实际上成了一种批评。有些评论家几乎称这种笔法为装饰性笔法。在1889中,费利克斯·费内翁曾经提到,在这幅画中,这种非立体的笔法构成了一种粗糙的草席状图案,同时,漩涡状的色彩似乎是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来的。乔治·勒孔特(George leconte)在他的文章中称赞道:各种颜色温暖厚重的应用,自然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古斯塔夫·格夫罗伊形容梵高是一位像雕刻风景一样画风景的画家。这些评论可能会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梵高作品的表现图案和装饰上,他的笔触可能会被视为在同一视觉区域内统一前景和背景的手段。但是,这些评论只是寥寥数语,几乎没有对梵高作品进行更广泛或更深入的探讨。从单件作品来看,浓烈独特的笔法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气质或独特风格,而不是装饰性的图案。一旦梵高的身体健康状况广为人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的笔法证明了他病态的气质和不稳定的气质。

2.视野转化为一种厚重有力的颜料糊,它的脉络沿着他画笔激烈的戳动所画出的线展开。天空中央星星的卷缩波,可能是无意中受到了小西北斋的大浪的影响——但其奔涌的压力在东方艺术中没有对等物,月亮从月蚀中出来,星星闪耀着,涌动着,柏树也随之晃动,将天空的节奏转化为其火焰般剪影的黑色扭曲。他们把天空的洪流传递给他,完成了贯穿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循环。

3.1889年,梵高的疯狂再次爆发。在与高更激烈的争吵后,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用手帕包起来交给了一个妓女。之后,他被送到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里呆了一年零八天。在此期间,他仍然勤奋地画画,完成了150多幅油画和100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经完全倾向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中,像波浪和火焰一样翻腾的图像充满了忧郁的精神和悲剧的幻觉。油画《星空》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强烈震撼的星空场景。巨大的、卷曲的、旋转的星云,夸张的星光,不可思议的橙色月亮,大概就是画家在幻觉和眩晕中看到的东西。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形象充满了象征意义。月食出来的月亮隐含着某种神性,让人想起一句雨果说过的梵高很乐意提到的话:“上帝是月食中的灯塔”。而形似火焰的巨大柏树和夜空中飞舞的龙卷风般的星云,可能象征着人类奋斗、拼搏的精神。

5.在这幅画中,天地之间的景象变成了一种浓厚而有力的颜料糊,漩涡沿着画笔的轨迹涌动。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吞噬。景色疯狂,山峦动荡,月亮星云旋转,翻滚直入云端的柏树看起来像一团巨大的黑色火焰,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感情和疯狂幻想的世界。

6.梵高在这里,并不是被动地沉溺于自己情感洪流的形象。他可以把自己从作为艺术家的作品中分离出来,用对比的因素寻找某种与画面大趋势相冲突的方式,从而加强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可以看到,前景中的小镇是用短而清晰的横笔画描绘出来的,与上部弯曲的笔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小小的黄光画在小方块里,和星光的圆形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细长的尖顶穿过地平线,柏树的顶端刚好穿过漩涡状的星云。

7.形似火焰的巨大柏树和夜空中飞舞的龙卷风般的星云,可能象征着人类奋斗、拼搏的精神。

8.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吞噬。景色疯狂,山峦动荡,月亮星云旋转,翻滚直入云端的柏树看起来像一团巨大的黑色火焰,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感情和疯狂幻想的世界。

9.在一项现代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梵高的后期作品,包括《星夜》(又称《星夜》),都蕴含着一种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湍流”的魅力,并推测这种魅力来自于梵高因为长期处于疯狂状态而产生的对绘画的感知和表达能力。2004年3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太空照片,称“这张太空照片与梵高的杰作《星夜》(又称《星夜》)非常相似。”其中,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是一颗名为“独角兽V838”的恒星周围的景象。该恒星位于独角兽方向,距离地球2万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