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工作累了怎么办?

一个普通教师的感悟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有了这样的美好,很多人毫不犹豫的选择成为老师。然而,随着一次次的课改,韩愈口中的“老师”变成了“传道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导师。有些学者甚至将教师视为与黑板、粉笔同等地位的媒介。但与此同时,教师却被冠以“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平等者中的首席”。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呼吁教师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在不断的教师角色定位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如幽灵般浮出水面。暂且不去关心那几个最终能成为名师的人,把目光放在那些还在校园里跑来跑去的熟悉身影上。我们所经历的尴尬和无奈,让很多人觉得刚刚踏出校门的激情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消失了,路上的远大志向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望变得淡漠了,安于现状、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可爱的学生似乎一年比一年生气;没有职称的年轻老师还在努力做几篇文章,不管是下载还是抄袭,但还是在做。职称都在他们手里,高级教师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有“能力”的也跳槽了。那些“没能力”的就算了。“找个混字。”所以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自己的灵魂正在遭受现实的残酷冲击。不幸的是,教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86%的受访教师存在轻度职业倦怠,58.5%的教师存在中度职业倦怠,29%的教师存在严重职业倦怠!这个调查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显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1.在职业迷茫的新课改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师对三级课程的管理设置受宠若惊,却惊喜地发现,新课程要求教师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教学。然而,恐怕连课改专家组的教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师们干脆穿新鞋,迷茫地走老路。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体现了他在教育中的始终影响,也让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为了适应各种所谓的改革,老师们参加了很多“辛苦又费钱”的培训和考试,期间的效果你们都知道。教师该怎么做,对这个职业有些迷茫。就一个班主任的琐事来说,每天都有上午自习巡逻,早操,中午放学,下午自习巡逻,班级事故处理,卫生打扫。缺一个学校,会有专人检查扣分。还有家长不断来访,学校教研活动、年级会、教师会等会议一大堆。每天早起晚归。回家后我得批改作业,为明天的教学做准备。我心中向往的教师职业发生了一点变化。药方:职业保值所谓职业保值,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长远的兴趣,可以长期投入,不会感到厌倦。首先是平衡的问题。事业刚开始的热情掩盖不了一个人的生活需求。舒伯的《职业彩虹》中明确指出,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角色不仅仅是工作者,还包括父母、子女、闲人等等。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造成职业发展的不平衡。仔细想想就明白了,有了坚实的后方,边疆的变化不会动摇基础。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的工作不止一个要求,但是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工作。比如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很多人觉得工资不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重复太多,缺乏挑战。然而,当秘书很无聊;做销售太辛苦;想创业,有风险;学心理学,过程太长...所以,不要奢望有一份完美的工作,你能做的只有: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中挑出好的方面来补充自己的信心,多想想当老师的好处,比如相对稳定,虽然工资不高,但也不能算低。就像半杯水,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有人会说“还有半杯”。第二,长期发展问题。为自己建立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看得更远,才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诱惑。暂时的认可甚至暂时的奖励都是暂时的,你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才是你想要达到的终点。比如你想具备什么样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知识,确认老师的专业目标。职业规划是一个通过行动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在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后,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实现它。你不能盲目行动。一切行动都要以这个职业目标为指导,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在制定行动时,首先要明确职业目标的要求,然后针对不同的要求对症下药。二、激流“勇敢”回头看了看同事们说,真的没有人不觉得老师的额外压力太大。没完没了的连续培训,一个省级,一个市级,区级,校级就更不用说了。老师们似乎也没闲着,甚至寒暑假,各种学习培训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老师真的想喘口气,因为忙就好,真的不想从剩下的那点时间里挤出时间。所以一般在为进城或者晋升职称而拼命挣扎之后,很想休息一下,难得安静。我勇敢地选择在汹涌的洪流中踏踏实实地生活,把“教师”当成养家糊口的职业,再也不敢当“职业”来上进了。药方:自我效能理论的有效干预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的效能感被认为由两个独立的维度构成: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期望,或教师认为任何教师在家庭环境、家庭背景或父母影响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下都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个人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评估,或者教师认为自己具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技能和能力。信念影响行为。“如果我非常努力,我可以处理学习有困难或学习动机低的学生。”效率期望和结果期望相辅相成,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增加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就学校而言,要给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老师尽可能多的关心。试想,如果一个好老师得到了领导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那么他就会因为荣誉而继续努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荣誉和更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不断超越过去,赢得新的荣誉。相反,成绩一般的老师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得不到认可而失去信心和动力。前者会因为更多的荣誉而进一步努力,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就,从而快速成长。后者可能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把什么都当成任务,失去了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你觉得工作是一种幸福的时候,自然永远不会厌倦。三、评价惯性目前,教师评价细则很多地方都是有缺陷的。经常有领导会说,只有做了某件事,才能有立场。现实中很多都有连锁反应和光环效应。所以,一些平时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老师,经常被闲置。现实中很多老师看到自己做不出成绩,做了也没用,不如不做。绩效、能力、动机、道德的惯性最终促成了教师的惰性。药方: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要体现人文精神。学校要改变量化教师工作机械的片面评价方式,普及教师发展性评价,让教师体验自身发展的成就感和成功感,缓解职业倦怠。我校今年新出台了《XX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每个老师根据细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很明显,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今年不行,明年再试。从这个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评价的指导思想集中在以下几点:1,自我关注:每个人的基础有好有坏,水平有高有低。我们的评价侧重于自我。是自我水平的纵向比较,不需要和别人横向比较。为了消除和优秀老师比较的恐惧。2.关注过程:我们的评估关注过程。它注重的是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样才能消除不上进的懈怠心态。3.关注发展:我们的评估关注发展。只要你的指标得分在提高(不管你的指标成就水平有多低),你的指标评价就能得高分;只要你的专业成长整体水平在发展(不管你现在的水平还是那么低),你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消除技术差的人的自卑感。以下是对我校的具体评价(略)。金·卡根认为,心理危机蕴含着发展的机遇。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每一位从事这一光荣职业的教师也能拥有“辉煌”的明亮心情,从而顺利度过倦怠的意义,进入一个全新的程序。参考文献:做一个快乐而智慧的教师——兼论教师职业倦怠——乳山教育自我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