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体会
调查时间:2011 12 1至12 6。
调查对象:该镇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等。
目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何?留守儿童现状的根源是什么?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怎么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带着种种困惑,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调查计划:
1,访谈,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交谈,采访部分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2.整理信息,对访谈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向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农村留守儿童问卷,对武冈市湾头桥镇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和实地走访,分析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思想现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武冈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有654.38+0.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打工经商,导致654.38+0.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390万人。其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我市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国,人口流动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市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市总人口810000人,其中儿童198500人,农村儿童11.910000人,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以武冈市湾头桥镇为例,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湾头桥镇外来务工人员61%以上,只有少数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到打工地。
二、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一)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
(1)制定调查问卷
(2)确定研究人员,并对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制作调查问卷。①面向群众(制作200份),②面向留守儿童(制作400份)。
(4)制作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资料。
2.实施阶段
(1)分组调查——每组5-10人,分别前往不同方向进行调查。
(2)各组分工——一个人讲,一个人拍照,其他人记录(具体情况看实际调查中。
3.总结阶段
65438+2月6日前总结成果、收获、经验、论文等研究成果。
㈡调查结果
通过对留守儿童生存和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存在着许多普遍性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农村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机制的缺失是上述问题的关键,具体表现在:
1,生活中:缺少父母亲情。
监护人多为老人,行动不太方便,照顾孩子也有难度。三餐难做,孩子的衣服也挺难洗的。有的老人要带三四个孩子,看着他们瘦弱的身体,左手一个孩子,右手一个孩子,真的很寒心。
很少有留守儿童自己管自己,或者哥哥姐姐管弟弟妹妹的。但偶尔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事能力不强,要承担管理自己,管理弟妹,处理家务的重担。这些留守儿童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2.在学习上:较少参与学习。
留守儿童往往被寄养在奶奶、外婆等老人家里。而且都是隔代监管。祖孙俩年龄相差40多岁,观念大相径庭。另外,爷爷奶奶没有受过教育,甚至不识字,很难引导孙子正常学习,文化水平低。他们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无法有效管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即使父母一方在家,由于留在家中的父亲或母亲承担家务和田间劳动,他们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也相对较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平时繁重的农活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缺乏硬约束。另外,学校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乡村的小教学点,无法解决教学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3.在心理方面:正确引导缺失。
留守儿童平日里散漫、我行我素,有的同学行为怪异,稚嫩成熟。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文明,语言粗俗。30%左右的学生有“老子”的口头禅。部分留守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衣着不整洁,衣服凌乱,头发凌乱。留守儿童的行为失范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养有关。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他们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另外,亲戚对自己接受的留守儿童的抚养权不敢要求严格,怕有什么意外,怕做不了工作,对孩子的行为很少或根本不问,只会关心孩子的温饱,让孩子自由发展,只想给留守儿童的父母一个完整的人,一切都好。长期的放任,也容易使留守儿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犯罪率逐年上升。
三、调查现状分析
在社会成人的问卷中:
(1)调查中,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吗?”。认识20%;不知道,占30%。有一点印象,不太清楚细节,占50%。因此,政府和媒体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全社会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关注和理解,在全社会的帮助下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调查中,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家庭的贫困落后和城乡差距明显。因此,大多数农村家庭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外出打工,常年与子女分居两地,缺乏心理交流和情感接触。
(3)群众愿意对留守儿童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群众认为政府应该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留守儿童自身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
1,留守儿童大。42.4%的父母外出打工;57.5%的父母外出打工。事实上,他们中59%的人没有受到父母的直接监管,80%的人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当然也极有可能存在个性发展的缺失。特别是在他们的管理和生活安排上,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导致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自身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无法实施。调查结果显示,祖父母监护占77.9%;其他亲友及其他(无人监管)占21.1%。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爷爷奶奶很难沟通,二是爷爷奶奶太宠太听话,三是没有教育观念;经过亲戚长时间的监护,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过错。只要亲人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严重冲突;没有监督,这些孩子不仅没有安全感,很多事情也可能因为不确定而出错。
3.父母亲情淡薄。14%留守儿童与父母无联系,54%无固定联系;经常与父母通电话的占12.5%;只有46%的父母会经常给我打电话。在调查中还发现,81%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有49%的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缺乏安全感。父母的关爱是不可替代的。说明家长与留守儿童沟通较少,更谈不上给孩子适当的家庭教育。这样,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基础,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常常无所适从。
4.被动做家务。90%的留守儿童都做过家务,但都是被动的,所以大多对家务感到厌倦。这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上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5.学习压力大。84%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厌学;36.3%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有56%的人不能帮助学习。本来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学习,但是留守儿童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另一个就是压力太大。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及时引导他,有可能压力会越来越大,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
6.心理压力太大了。22.6%经常感到孤独;31%被家庭困扰。从这一点来看,家庭关怀和爱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36.5%的学生不能经常与父母沟通,这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63.7%的学生只是打几个电话或写几封信,远远达不到家庭教育的要求。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遇事拿不定主意,想念父母。留守儿童生活感受不舒服,占21%,孤独无助,占63%。有的留守儿童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给弟妹、爷爷奶奶、公婆做好安排,自己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如果你得不到,你的同学不理解;有时候会被别人歧视。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期过后,孩子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验和能力不足,对父母还是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洗衣服,下不了决心,想念父母,感到孤独、失望、烦恼,不被理解、歧视,甚至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显然,同样是12岁的留守儿童,负担肯定是超负荷的。
采访中,我们问留守儿童“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分别有78%、82%和86%的人选择了“生活没人照顾”、“受了委屈没人说”和“与照顾者不和”。而“父母早回来”的比例也达到了70%。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分别向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1,家庭:
(1)提醒家人要到位,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如果父母都出去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更大。但是,如果其中一个人在家,影响会小很多。建议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没有可靠的人作为监护人,就留在家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要提高监护水平,还需要抚养教育。
(2)改变父母与父母的沟通方式。沟通时间:保证每周给孩子打一次电话,和孩子沟通一次。如果可能的话,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的时候去接孩子。沟通的内容:不能只谈学习和考试,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情绪,关注他们的思想、想法和行动。沟通方式:除了电话联系,也可以用书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喜欢写日记,通过日记可以表达和发泄内心的秘密和不满。如果他们通过信件交流,他们的孩子可以把他们的父母作为交谈的对象。
2.学校:
(1)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在学习时间上,可以把农忙和休闲结合起来,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模式;在活动形式上,可以把讲座和活动结合起来;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笔试和口试统一的方式。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拉近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距离。
(2)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生活、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与家长的联系方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老师的建议以及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等。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教师“家长制”,对所有“留守儿童”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避免部分孩子接触社会不健康青少年的现象,在学校有家的感觉。
(3)学校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学校要开全课程,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状况、健康、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留守儿童得到了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设立爱心电话和邮箱,方便留守儿童联系父母;定期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用品、书籍等物质帮助。同时,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对家庭功能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用更多的先进榜样引导他们进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成长意识,让留守儿童有更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
3.社会方面:
(1)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
(2)净化教育环境。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室要坚决叫停取缔。
(3)加强社会关怀。首先,建立一个基金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二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良好的背景环境,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妇联、团委的作用,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聘请当地老教师、老干部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第四,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要设立图书馆、活动室等活动场所,让留守儿童有地方玩。第五,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为此,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增加村民的收入,采取措施使他们多方面富裕起来,让村民不离开家乡也能找到挣钱的方法。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一个缩影。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他们才能安全健康地成长。我们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 * *意识,关注留守学生。
第二章: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希望本次调查能为汝城的孩子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帮助。
二、调查形式:
针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家访和一对一沟通
三、调查参与组织和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顺、欧、朱、、、、欧头红、朱敬民、朱、邓文子、朱险峰、朱丽娟、何荣、朱晨星、朱建安、胡云科、胡志刚、袁阿苏。
四。时间、地点和调查对象:
2011 7月28日—2011 8月2日。
湖南省汝城县马桥镇石泉村苗圃希望小学
石泉幼儿园希望小学250名学生中的85名留守儿童。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内容:
此次由汝城大学生联系促进会组织的支教活动,共招收学生250人,其中留守儿童85人,占学生总数的34%。
1.首先,汝城大学生联系促进会成员对马桥乡石泉苗圃小学的8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5份,回收率为100%。
以下是从调查中获得的数据: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百分比%
你通常多久联系你的父母一次?很少联系39.9
自从你见到你的父母有多长时间了?
你希望你的父母多久联系你一次?
你想念外出打工经常想念76.7的父母吗?
你最想和谁说心里话?父母77.4
你想和谁一起生活?父母70.0
你父母工作的时候你被欺负过吗?没有或很少。
如果你被别人欺负,是什么原因?别人故意挑衅45.5。
你喜欢集体活动吗?我喜欢80.0。
你喜欢交朋友吗?我喜欢93.4。
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你喜欢学校吗?我喜欢90.7
你对目前的学习满意吗?是61.8
你家里有人帮助你学习吗?是的,一部分。
你的愿望是什么?希望爸妈能挣大钱,早日回家。
学习态度:希望父母能帮助我,为父母争光。
最想对爸妈说的话,类似“爸爸妈妈早点回来”99.0。
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希望谁来帮助你的父母?
你将来想做什么来赚钱
2.其次,汝城大学生联系促进会成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留守儿童85人,家访次数61,家访率71.8%。
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型占绝大多数,还有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
主要特点是:关爱不完善,缺乏父爱或母爱,导致父爱或母爱缺失。留守儿童正处于需要关心和监督的年龄,缺乏监督必然会出现问题。
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49.7%半年没见过父母,22.2%一年没见过父母,10%两年多没见过父母。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监护人多为文盲或半文盲,观念与孙辈差距较大,难以沟通。据《卫报》报道,孩子们一般不会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有些监护人要干农活,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此外,他们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缺乏精神道德的正确引导。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和物质满足,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精神需求。
据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小学老师水平不够高,有的老师经常当着家长的面贬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孩子的信心受到打击;这两种情况都是父母无法正确理解孩子,由此产生的极端心理以不恰当的方式给孩子施加压力。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