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门军事热点论文
第一,大国关系的相对稳定发展是中国周边关系持续缓和的基础。
中国周边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在地区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国家虽然关系密切,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交织,在竞争中努力保持合作,避免正面碰撞。虽然美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采取措施防范和遏制中国,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护台海稳定、经贸合作等领域有着相同的利益。美国仍然采取两面下注中国的政策,不想与中国对抗。美日同盟虽然加强了对中国的一面,但也相互警惕:美国利用日本控制中国,但不希望中日失控;它不愿意在美国制造中国的时候,从美丽的火中取栗。受到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完全恢复之前,仍将是中国的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定发展。虽然印美关系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战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大国外交仍有充分的回旋余地。
第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低。
中国周边存在一些问题,如印巴冲突、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由于印巴关系的不断缓和,美国对南亚事务的更多介入,以及印巴之间的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由于朝鲜的核支持,朝鲜半岛的局势正面临新的复杂性。而中国、韩国、俄罗斯强烈反对军事解决朝核问题,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近期基本可以排除美国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从长远来看,朝核问题仍可能依次升级,但各方都会尽力控制升级势头,避免战争。关于东海和南海的岛屿权益,中国一直与日本和南海国家保持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偶发冲突,但演变成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间,台海局势仍处于高风险、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逐渐跛脚,陈水扁正在加紧所谓“宪政改革”,以实现“台湾省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07年台湾省“立委”选举和2008年台湾省“大选”让岛内局势充满变数。但是,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的政策,中国大陆和岛内的反“台独”势力仍然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行动。特别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中国内政外交核心理念是:对外求和平,对内求和谐,台海局势求和解。[1]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维护台海稳定。
第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中国周边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长期存在,有些挑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特定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随着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地区国家特别是大国将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作为增进合作、扩大影响的渠道和机遇,积极探索和推动各种框架和领域的合作。“9·11”事件后,防扩散和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地震后,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了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在“10+3”机制的推动下,东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2002年6月+10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6月5438+10月,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国的倡议下,首届东盟-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于2004年6月在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首届东盟-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联合公报》,表明东盟、中日韩决心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加强合作,支持“东盟安全* * * *”的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还逐步加强合作,打击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毒品走私活动,并将遏制和根除毒品走私纳入反恐合作框架。事实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要议题,并将成为改善地区关系的润滑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