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范文1:对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财经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应结合地方高校的转型思路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改革。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一.导言
中国经济正处于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教育也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面向市场、服务市场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终极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也更加多样化。地方财经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创新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二次就业能力。但短期内并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带来很大压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很多,但往往缺乏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为了实现国外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建构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的概念。二是运用恢复情景的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方法对学生理解理论和课堂互动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弥补案例研究的一些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受到了美国经济教育协会的大力提倡。许多经济学家还为“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产品的搭便车”等问题设计了别出心裁的课堂实验。国外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平台的建设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及国内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和供给,实践性很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普遍觉得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很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理论,概念、公式多,案例、习题偏重理论。由于教学时间和实践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讲课后仍然不能将理论转化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我们不能套用所学的理论。如何让学生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讲授理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较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留存率最高的是主动学习,模拟实际案例,主动工作和参与的效率高达90%;讨论和演讲的知识留存率达到50%;如果只是被动听,知识留存率只有20%。教师设计探究、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模式代替传统的听力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有效运用web3.0中的分享参与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背景,注重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鼓励学生以项目报告演讲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机会。目前,高校经济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借助实验室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传播和人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培养目标明确,不同学习阶段学科设置分化特征明显。比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的课程都很鲜明,分为基础课、高级课、研讨课。相比之下,我国地方财经类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课程层次不够明显,大多统一为专业基础课。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目标的学生,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教学目标和教学难度逐渐增大的特点。其次,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更注重学科和理论发展的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鼓励思考为目标,注重跨学科、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和活跃。国外经济学本科教育课程丰富,大部分是一年级通识教育。经济学原理作为一门公共课,在二年级进入专业课之后,会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斯坦福大学强调三个目标:熟悉现代社会各种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具备评估公共政策的实践能力。相比之下,我国的学科划分仍然较为严格,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几乎没有重叠,对学科发展前沿的关注度也不够高。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课程目标定位以直觉、工具和实践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如何在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选择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中,对经济人的经济行为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分析应始终贯穿始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围绕各种现实,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用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目标设置上,要注重直觉、工具和实践。“直觉导向”就是要在相应的课程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经济直觉”是一种用经济思维思考的能力。凯恩斯曾经说过,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个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为了了解基本原理,更是为了训练思维方式。对于经济学初学者来说,应注重培养经济直觉,这对其经济素质的建构大有裨益。“工具为辅”是指在加强经济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必要的数学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相对于经济思维,数学工具处于“辅助”地位。“重实践”是指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从“黑板经济学”到“生活经济学”的跨越。
(二)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理论的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还原到现实经济生活中,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案例、实验中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
1.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案例教学。
采用“恢复再生”的情景法,选取经典和成就案例,结合环境、结合情景、结合进化设计“模拟表演”和“模拟设计”,再现交易过程,尝试生成和测试案例,使案例研究的结论尽可能贴近现实,加强学生对现实的理解和分析。案例的选取要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案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但大多来自西方国家,有些案例比较陈旧,会让学生觉得脱离实际,没有说服力。当前新闻热点选自报纸和网络作为案例,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能反映热点问题。本地案例的设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案例在体现知识性和时代性的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比如以春节买回家的火车票为例,增强学生对需求规律和供求弹性的理解;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变动的案例反映了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的理论分析。用情景还原法进行案例分析,还原真实的经济形势,理论与设定的经济形势相呼应,激发学生的经济直觉,增强对经济形势的思考和体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微观经济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锻炼学生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2.开展经济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国内很多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也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实验课堂,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反馈,改变了被动倾听的单向信息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比如我校的经济学综合实验课,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参与到一个产品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中,通过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市场招标和销售,模拟一个产品的生产和交易过程,对价格机制如何通过供求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自发形成及其背后的深刻原因有了切身体会。通过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思考,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论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方法和条件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思想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明确多层次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衔接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学习改变大学的学风,使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培养真正学以致用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资料:
[1]王庆。论证中的思辨&;mdash& ampmdash& ampmdash论经济学实验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
[2]吕小英,朴英公。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3]王卫东。对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4]马贤彪。论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大学教学[J],2012(2)。
[5].正确处理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几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微观经济学范文2:关于课程改革的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微观经济理论的结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很难理解。其次,在很多经济理论的验证中,往往会用到数学知识来推导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也很难掌握这些。第三,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图表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很多图形都是相似的,学生不容易牢牢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微观经济学在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A)实际案例很少。
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吸收了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等理论。教材主要采用西方国家的经济案例,缺乏亚洲尤其是中国当前热点、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地价、房地产行业问题)。这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距离感,只停留在表层,不够深入,很难用所学的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
(二)课时与内容相比较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本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小时是比较紧张的。学生们经常不得不在一堂课上掌握将近一章的内容。即使学生课前预习,学生也较难完全吸收课堂内容。这就导致上一章的内容还没有掌握,老师就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吞枣的恶性循环,教与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为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以考试为中心,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社会问题服务的。所以,理论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或者记忆概念,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掌握的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和方法。
第三,关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的复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学生提问。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使学生既能紧紧抓住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的理论中领悟其真谛。讲课时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每一章的内容都贯穿在这个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纳,以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介绍课改内容。通过课件的制作,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脉络、关键概念和定理,强化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往往能节省大量绘图时间,并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变量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实体经济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活跃的理论讨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课改案例,可以形象地展示所学的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中国当前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案例教学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研究,还要重视对中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中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和管理的新变化。比如生产理论在讲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其对产出的影响时,可以适当引入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理论。
与微观经济学论文相关的文章:
1.微观经济学论文
2.微观经济学论文
3.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市场经济范文
5.西方经济学论文
6.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