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75位诺奖得主的800字论证
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平静地回答:“那是在幼儿园的时候。”
记者很惊讶,问:“为什么在幼儿园?你觉得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诺贝尔奖得主笑着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我把一半的东西给了朋友;”不要拿不是自己的东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洗手;午饭后休息一下;为做错的事道歉;多思考学习,仔细观察自然。我想我学到的就这些了。"
所有在场的人都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好习惯。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作为科学家、作家、外交官、发明家、画家和哲学家,富兰克林博览群书。他自学了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并领导美国走向独立。富兰克林的成功也来自于他对习惯的运用。
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举了13成功的必备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真诚、公正、适度、干净、冷静、纯洁、谦逊;然后,富兰克林决心获得这些13美德,形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每个美德占一页,画好格子,每天晚上反思的时候,如果发现当天没有实现的事情,就用笔标记出来。正是通过把这些美德变成习惯,富兰克林走向了成功。
79岁时,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记录了他的一生。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富兰克林用了整整15页,特别描述他的伟大发明。他相信他所有的成功和快乐都来自于这个伟大的发明,也就是对习惯的控制。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后代遵循这条道路,并获得一些好处。”
情况就是这样。习惯对一个人有深远的影响。
你可能听说过王麟的故事。
王麟是一只小象。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关进了动物园,鼻子被链子拴在一根木桩上。
有一次,王麟想挣脱枷锁,去猴山见猴哥。没想到,链子让他鼻子疼。“哎呀,这链子太结实了!”王麟舔着流着眼泪的鼻子,心想:“我的小象挣不到这条链子。”"
半年后,王麟又想到街上走走。他挣了一条链子,鼻子也疼了。他想:“我的小象挣不到这条链子。”两次失败后,王麟再也不敢挣那条链子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麟已经长成了一头大象。这时,王麟可以完全挣脱锁链,到外面去和公牛一起奔跑。然而,在经历了前两次失败后,王麟已经习惯性地认为他不可能挣脱这个链条,他再也不想在外面玩了。最后,王麟在大象房间里老死。直到去世,王麟都没有意识到他想潇洒地环游世界的愿望。
可见,习惯决定了王麟的一生。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科学归纳法的创始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谈到习惯,他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人要从小通过教育培养一个好习惯。”
1998,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在华盛顿大学做了一次演讲。当学生问“你是如何变得比上帝更富有的?”巴菲特回答:“很简单,原因不是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出妨碍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事情?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心态。”比尔?盖茨也同意了。可见很多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视习惯的作用和影响。
那么,什么是习惯呢?
在最新版的《新华字典》中,“习惯”的定义是:“长期不能改变的行动、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行动、生活方式或社会时尚,而是人类所有的优点。即使是“善”“仁”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不断的修炼,才能修炼出来。
孔子说:“小人得志,习惯自然。”这意味着,小时候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出生时一样坚定。英国现代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谈》中说:“孩子可以不受规则的教育,而规则总是被他们遗忘。如果你认为他们有事可做,你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不可或缺的练习来固定他们。这使得他们。
的确,童年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你播下一个想法,你将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将获得一种品格;种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成功都非常重要。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如果你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将受益终生。如果不好好养成习惯,你会受一辈子的苦。”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节省。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你的巨大潜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培养好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学校后,还是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教育自己。目的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叶圣陶老师非常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概念,并撰写了《习惯成自然》《两个习惯不能养成》等文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回国后,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陶行知认为,童年是性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建乡村幼儿园宣言》一文中写道:“自从福禄贝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界逐渐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自从蒙台梭利一生研究学前教育以来,世界逐渐感受到了幼儿园的有效性。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学生和幼儿园送来的学生的性质。世人渐渐觉得,幼儿教育是人生的根本,必须为他牢固树立。儿童学者告诉我们,生活所需的最重要的习惯、倾向和态度可以在六岁之前成功培养。换句话说,人格培养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六岁之前。如果你在这个时期修炼得好,只要顺其自然,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一员。如果没有培养好,那么习惯不会变,倾向不会变,态度不会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第一,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情况就是这样。孩子的习惯主要是在家里培养的,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是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培养习惯。他在《生命教育》一文中写道:“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原初的、自立的、必要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改变,也就是说生活始终包含着教育的意义。所以我们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无处不在,即无处不在。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教育的地方...生命教育与生俱来,与生俱来。出生是耻辱,进棺材才算毕业...所有这些都是活的书籍、知识和技能...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格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都要走过镇上的喷泉,每次经过喷泉,时间都要指向早上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风格是哲学家严谨思考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孩子习惯的摇篮。6岁前的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
有一个孩子叫杨洋。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杨洋从小就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祖父母非常喜欢杨洋。他们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杨洋。杨洋进入幼儿园,不会一个人上厕所,也不会自己吃饭睡觉...杨洋从来没有学会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这时,杨洋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杨洋接回家,培养杨洋的生活习惯。
由此可见,生活就是教育,家长要积极为孩子创造合适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要时刻在行为举止和言语上给孩子做一个最好的榜样,说话要注意礼貌和温和,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经常做出这样的榜样,这种长期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养,通过积累让孩子的好习惯保留下来。
第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要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就要不断地练习,使之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做中学。所以他提倡通过做来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提出的是:知是行的开始,知是行的成功。行动是老子,知识是他的儿子,创造是他的孙子。行动是勇敢的。”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要随时随地注意,身体力行,让“习惯成自然”,得到可观的效果。
什么是“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自然就是不用刻意去打扰,好像你就是这个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不管是哪种能力,只有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我们才有那种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只是勉强去做,说明我们还没有那种能力。”
“一般来说,某人的能力不强,也就是说,某人并不意味着养成了很多习惯。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对自己看到听到的一些事情记不太清楚。要说李四的表达能力不好,也就是说李四没有说出自己想法和感受的习惯。所以,他养成的习惯越多,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各种能力,所以最重要的是养成各种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严格训练和反复强化的结果。现代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韦纳回忆起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并不难,但父亲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坐立不安,每一个错误都必须纠正。第一次他不小心对我犯了错,是警告,是尖锐响亮的‘什么’。如果我没有,他会严厉斥责我,让我‘再做一次’。我遇到过不止一个有能力的人,但他们最后都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不能被严格的纪律约束,所以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就是这种严格的纪律训练。”父亲的严格训练,终于使韦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巨人。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自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获得诺贝尔奖以来,人类广泛研究了自身能力和行为的关键期。
发现孩子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则是转变习惯的时期。
童年养成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如果你在童年时期养成了坏习惯,你可能会受到终身伤害。所以,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关键期,习惯的改造会比塑造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培养习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下表是部分孩子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年龄分别为2岁、3岁、3岁半、4岁半、5岁半、5岁半,习惯计数能力、规则意识、观察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生活观念、思维能力。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第一行为。比如孩子第一次骂人,不是被道德驱使,而是被逗乐了。这时,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大人的态度冷淡严肃,孩子会理解:“大人不喜欢我的行为。”因此,他们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大人此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许、表扬或开心地微笑,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大人喜欢的。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形成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