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直接引用中国法律条文需要评论吗?如果需要注释,应该如何进行注释才能符合规范?

需要评论。

详情如下:

法律规定的结构一般分为章、节、条、款、项、目几个层次。在日常文档中,我们通常只使用条、段、项、目这几个层次。

第一条是法律条文中分则的基本划分,是构成分则的基本单位。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共60条。

2.段落是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每一段都是独立的内容,或者是对前一段的补充陈述。段落的表达是文章中的自然段落。每个自然段落一个。自然段落前面没有数字来安排它的顺序。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有两段是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说的相关支出,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说的与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和合理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的必要的、正常的支出。该段前没有数字。数字排列不叫段落。

3.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款的解释。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应纳税额: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会计账簿而未设置的;

(3)(4)(5)(6),是对前款下列情况的说明。

项目前面有数字,以排列列出的内容。如上所述,所有项目前面都有(1)、(2)、(3)等数字,这些数字只能以括号中的中文数字形式出现。对于包含项的法律,在适用时应适用于项;对未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的企业进行处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适用于第项,是对被处罚行为的定性分析。如果第项不适用,不按规定设置和保管账簿的行为就不知道是五种行为中的哪一种,涉嫌适用法律不正确。

根据立法技术的不同需要,可以在条文或段落中附加分段。即条中可以有项,款中可以有项,比如《海关征收法》第六十条第一款有五项。?

四、项从属于项,是法律规范中的最小单位。比如《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判决,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权限;

5、滥用职权。

这五种情况就是项目的五个目的。目的的特点和作用与项相似,不同的是项是对文章或段落的枚举描述,而目的是对项的枚举描述。项目前用中文数字加括号,目的前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后加一个点(具体引用法律目的时只注明阿拉伯数字不加点)。如果法律或段落的内容有项,项下有目的,则在适用法律时应适用于目的。

扩展数据

毕业研究是指大学(或某些专业)为了重点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学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词语,如诗词、格言警句、成语等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显性引用和隐性引用。显性引用是指直接引用原文加引号,或者只引用原文的主旨不加引号,但都注明原文出处。暗引是指把引语编织成自己的话,不说明引语来源,也不引用原句,或者只引用大意。运用引用修辞格不仅可以使文章简洁,而且有助于说理和抒发感情;还能增长文采,增强表现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引用?百度百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