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四纪冰川?

中国对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1921年,李四光在山西大同和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冰川巨砾,鉴定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20世纪30年代,他在江西庐山发现了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发现了有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安徽黄山发现U型谷壁上的划痕,山后海发现有划痕的鹅卵石。

这些重要发现之后,李四光发表了《长江流域第四纪冰川》、《安徽黄山第四纪冰川现象》等论文,后来又出版了专著《冰河时代的庐山》。他提出庐山冰川可分为三个冰期,最老的是“鄱阳湖冰川”,发生在早更新世,规模最大,鄱阳湖旁的绿色砾石是重要证据。然后是“大沽冰期”,属于中更新世早期,以大沽山地区的赭石泥砾石为代表。较新的是“庐山冰期”,属于中更新世晚期,以庐山橘红色泥砾为代表,规模已大大缩小。建国后,有学者提出“大理冰期”晚于“庐山冰期”,属于晚更新世,以云南大理苍山冰碛物为代表。这样,第四纪就有了上述四个冰期,与德国庞克和布鲁克纳根据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研究,在20世纪初提出的四个经典冰期一一对应。

李四光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早期有合作者和支持者,有李杰等一批中国地质学家,也有外国地质同行,如奥地利的费斯曼、前苏联的纳里夫金、美国的米勒等。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引起了国际地质学家的关注。

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开创者石亚峰在80年代初就质疑过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他们认为,庐山地区所谓的“冰桶”并不存在冰槛和冰桶底盘地形,而是山坡块体运动和流水侵蚀同时作用的结果:“U型谷”是流水作用于向斜谷或受软弱地层控制而形成的宽谷;“泥砾”是重力、融冰泥流、古泥流的堆积。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海拔3000m以下)第四纪温度、雪线和冰川堆积区面积比(AAR)不适合冰川发育。中国东部第四纪是否有冰川,成了一个悬案。目前,这一学术争论仍在继续。

但在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地质学家黄领导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时,就对天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阐述了冰期存在的证据,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冰期,以不同的冰碛为代表。上述冰碛系列在今天的调查中依然可以找到,在整个学术界已经完全达成* * *认识。

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第四纪冰川,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又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进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