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纸

(一)大学生自我体验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尊心太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的教养中,每个父母都尽力让孩子吃好穿好,有进步就及时表扬,有缺点就不忍心批评,让孩子误以为什么都是最好的,谁也比不上。但是到了人才岌岌可危的大学校园后,我原有的优势没有显露出来,优越感没有了,不去分析原因,也不想认输。所以我在学习生活中争强好胜,甚至讨厌别人。

2.缺乏自信,自卑感强。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低、挫折频繁、外貌不佳、智力相对落后、父母专制、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不完整等原因,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放弃追求,产生自怜、自怜、自卑的情绪。

3.体验不到成功。因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大学生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志向水平,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无法让自己满意,所以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提升大学生自我体验程度的策略

1,引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尊感。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有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尊需求是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从人的发展来看,教育应该在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促使学生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使人不断前进,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人只有在有自尊需要,并且自尊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能体验到自尊感。但是,教育者在督促学生有自尊需求,体验自尊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自己的能力、品行、人格特征得到群体的认可,才能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良好的声誉和评价,体验到真正的自尊,而偶然的成功或自以为是带来的自满不是自尊。

2.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摆脱自卑。首先,教育者应该在学生取得轻微进步时及时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教育者要教会学生欣赏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培养自信;最后,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的内在品质上,比如知识、品行、能力、人格魅力,而不是通过其不可改变的外貌和出身。

3.指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志向水平。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定的期望。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反而会让人逐渐失去信心,放弃追求。合理的志向水平是建立在恰当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就能为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志向水平。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控和自我控制。所谓自省,就是个体在头脑中把自己活动的结果与活动的目的进行比较和对照,以确保活动的预定目的和计划逐步实现的过程;自我监督是指一个人用自己的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有人把它比作他心中的“道德法庭”。自制力是主体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一)心理问题大学生自我监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善于自省。主要表现在行动的时候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能达到的效果是不管结果如何,不是按照计划去调整行为,而是根据行为的结果去修改计划。

2.你无法监督自己。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个人道德,没有内在的行为准则。没有外界的监督,就不可能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

3.自控能力弱。主要表现为行为受到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无法有意识地发动恰当的行为,主动控制不恰当的行为。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措施

1,引导学生善于自省。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应该确立目标,并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遇到意想不到的、难以克服的困难,行动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行动过程中,要不断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行动偏离计划,要及时调整行动。

2.指导学生有效地自我监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的精髓,内化为个人道德,建立个人内在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自己的行为。

3.指导学生提高自控能力。自控能力与人的意志力密切相关。因此,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只有这样,在内心“道德法庭”的监督下,学生才能自觉产生学习、助人、娱乐等行为。,并积极制止在当前情况下不正确或不应该存在的故意破坏、不卫生、大声喧哗、打闹等行为。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