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台关系的论文标题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简单而又神秘的问题。古往今来,很多人用一生的时间寻找通往美丽殿堂的钥匙。柏拉图在对母马、美人、女神等一系列人和事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美难!”到了现代,很多关于美的理论,如“代表说”、“移情说”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一个新世纪的中学生,也在苦苦追寻着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微笑。今天看到这个题目,一口气写下三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作为字幕,只是想说说我对“美”的思考过程。
玫瑰。在我的阳台上,有一个美丽的花盆,里面有一束盛开的美丽花朵,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玫瑰。或许,听到这个名字,就像闻到了醉人的花香。红日迸射时,玫瑰沐浴着绚烂的阳光,闪耀着,微笑着,含着露珠——我当时想到了四个字;“玫瑰好美!”
是的,“美”就是美,“美”是不能用别的词来定义的。松柏挺立,我们看到了雄伟的、摇曳的竹子,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池塘里长出的春草,我们看到了清新的美,看到了咆哮的老虎和幽深的山谷,我们看到了粗犷的美。这是我对美的最初感性认识。虽然天真幼稚,但也是纯粹简单,勾勒出一个模糊的美的轮廓。
小脚。我的祖母有一双小脚。有一次,奶奶洗脚,我好奇地跑过去看。哦,太可怕了!我深情地问;“奶奶,你为什么和自己过不去?弄一双脚,又丑,路又不稳。”奶奶笑着说:“丑?小时候没有它真的很丑!那时候叫‘三寸金莲’,是女人的‘俏根’。你爷爷娶了我,因为他喜欢这双脚。”爷爷的脸通红。
事情变了!“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一切都在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美也在变。以前被认为美好的东西,现在可能会污染人的眼睛和耳朵。相反,原本被认为丑陋的东西现在可能会被摆上餐桌。看来“美”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了解美的多变性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不要因为“别人说它美”、“总觉得它美”就轻易改变初衷。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中学生。有个性,不盲从,有辨别力,不轻信,善于发现“美”的缺点和“丑”的长处,一步步接近美的本质。
国旗。“入更强”。一番探索之后,我有些迷茫:美是多么不可预测啊!“起来吧!不想做奴隶的人…….”当天电视《新闻联播》前,国歌照常播放。突然,有一种激情。
知道从哪里来。天安门广场前的升旗仪式开始了。国徽,高挂的国徽,国旗,冉冉升起的国旗,红日,光芒四射的红日...我就像看到一只东方睡狮,从大梦中醒来,敬畏地咆哮,震撼世界...也是在红日下,我想:“红旗比玫瑰好看多了……”
什么是美?我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答案:只有同代人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产生真正的美和完整的美。据解放军英模报道,中国女排重夺桂冠,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美,至高无上的美,肉体的美只看到精神!
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陶渊明对山川的爱,是一种宁静的美。今天,如果不投身社会改革发展的洪流,不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是关起门来谈“美”,这本身就是对“美”的嘲讽!
“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刚刚开始“美”和思考“美”的道路。未来很遥远,十二分艰难,需要十五分勇气,但我会勇敢面对这个挑战!
写作提示:美的范畴比较宽泛,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现象美与本质美、具体美与抽象美。文章要力求写出对美的理解和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本文以玫瑰、脚、国旗为触发点,体现了作者对美的特征和本质的思考过程。玫瑰引发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美的最初感性认识,包括他对自然美各种感性形式的最初感受。小脚引发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美的相对性的把握,认识到了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原本被认为是美的,今天可能变得很丑,原本被认为是丑的,今天可能被认为是美的,美有缺点,丑也可能有长处,逐渐接近了美的本质。从对国旗的反思中,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同一代人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产生真正的美,即至高精神的美,即美与真善美的密切关系,才能实现进步的审美理想,才能把对美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作者对美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自然美到社会美,再到精神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感性美到理性美,从现象美到本质美,或者说从美的现象到美的本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思考和理解过程,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面,成为一种深层论证的形式,即逐层深入,掘井为泉,从而对美的理解进行透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