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投资风险及财务管理对策
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论文都是大家最熟悉的。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如何正确地写论文吗?以下是我关于PPP项目投资风险及财务管理对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随着PPP模式被地方政府广泛应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有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降低地方政府预算增量和债务压力,增强企业经济增长动力。关键是PPP项目的投资分析和财务管理要到位,实现资金管理的良性循环。围绕PPP项目的投资分析和财务管理策略,从PPP项目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PPP项目的特点,阐述了PPP项目的流程风险点和财务管理策略,以期在实践中提高PPP项目的质量和运营效率。
关键词:PPP项目;投资分析;财务管理;
简介:目前,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为政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运营质量提供帮助。
一、PPP项目模式概述
(一)PPP项目投资分析
1,PPP项目概念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当政府计划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时,社会资本将参与承担融资、建设、施工和运营项目的整个周期。政府可以通过用户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可以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社会公益。
2.PPP项目的投资特点
PPP项目具有程序复杂、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与传统项目建设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政府不再负责项目融资,其建设资金需要社会资本融资,运营期内政府逐年支付相应费用。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社会资本家来说,需要解决大量的融资,银行的融资审核条件也比较严格,短期内很难收回投资,可能造成社会资本家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加剧,对其长期发展造成影响。
(PPP项目的特点
1,合作伙伴
PPP模式是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标一致的理念建立的合作关系,强调政府和社会资本在目标项目建设中的* * *运作、* *分担和抗风险。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两者形成了平等顺畅的沟通界面。
2、利益* * *
社会资本以PPP项目追求自身利益,政府以实现公益和利益为目标。PPP项目的成功是实现双方利益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PPP项目多为服务于社会事业的服务型项目,以公益性、无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权衡项目收益时,首先要保证项目质量不受影响,合理制定双方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项目持续稳定盈利。效益* * *享受不仅仅指项目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社会资本获得相对合理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实现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帕累托最优效益* * *享受。
3.风险分担
PPP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伴随着高风险。在实施的过程中,收益与风险相对应。没有风险分担,健康和可持续的项目伙伴关系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对称、最优、上限和动态原则的风险分担机制,使各方尽可能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风险。当每一个风险都可以由最擅长应对风险的合作伙伴来承担时,项目的整体成本就可以最小化。为此,政府应建立健全评估、管理和监督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前期研究和设计,通过客观合理的风险评估,准确判断项目预期。社会资本应准确评估项目风险,减少项目过程中的突发风险,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项目管理风险
在PPP项目过程中,从准备、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移交都会存在管理风险。由于资金量大、周期长、规划相对复杂、审批程序相对漫长,效率低下可能导致项目错失政策机遇。在施工阶段,需要经过设计、概算、施工方案审批、计量、审计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实施主体是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在过程中可能会因管理权限等问题导致沟通效率低下,部分职能机构对相应的专业能力可能会产生滞后效应。因此,政府和社会资本应* * *聘请具有相应能力和规模的独立第三方进行全过程咨询、审计和评估,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机构稳定的三角工作机制,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
(二)市场环境风险
PPP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风险来自宏观政策调整和政府运行机制的转变。PPP项目直接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地方政府管理运营机制的影响。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项目的进度或功能要求会发生变化,增加了项目的时效性风险。合理的政策将有助于双方降低项目的潜在风险。但是,当一些政策调整影响到项目的预期效益时,就会直接造成项目资金风险,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二是来自社会资本自身融资能力的控制风险。政府通常只负责相应的资本金,不参与项目融资和担保。但银行业对PPP项目融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越来越高,社会资本方自身也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来保证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
(三)超出合同成本的风险
目前部分PPP项目建设期超过合同成本。在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政府通常会提前完成设计招标,但在实施过程中,批准的预算会超过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如果合同条款没有明确规定这种现象,首先会直接造成融资方案无法满足建设资金需求,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其次会造成合同双方的信任风险和审计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法律风险
随着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其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缺失越来越明显。PPP项目主体的法律结构涉及行政、民商事,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将直接导致行政权的滥用和项目管理权限的限制,影响PPP模式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PPP项目的财务管理策略
为了实现PPP项目的最终目标,保证参与者的预期利益,需要构建以合作为目的,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和风险预警机制。对PPP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建立全过程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PPP项目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程序体系,有很多环节才能达到最终目的,资金自始至终贯穿这个体系。为保证项目全周期顺利进行,需要政府、社会资本、建设参与方、投资方、金融机构、独立第三方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全过程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统筹考虑项目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抓住资本作为管控的核心,建立阶段性目标与资本比例的关系,用目标锁定资本预控,用资本运动反映过程执行。建立由项目公司牵头的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阶段任务、风险项、资金匹配对应表。设计责任制和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实时控制现金流,监督各环节。通过资金的运动分析执行过程是否与客观环境一致,并及时评估,形成应对策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可以防范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加强项目融资管理,提高内控机制水平。
PPP项目融资是全过程、全方位的融资,表现为准备期的资本融资、建设期的债务融资和运营期的证券化融资。不同主体的融资风险表现为:财力强的地方政府风险小,财力弱的地方政府风险大;社会资本自身经济实力强的风险小,自身实力弱的风险大。不同项目融资风险不同,重点项目和补助项目风险相对较小;将可行性缺口补贴纳入政府付费责任的风险较小,而如果存在市场不确定性,用户付费的风险较大。项目的不同阶段也带来不同的融资风险。在建设期,由于工期、质量、不可抗力等因素,带来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在运营期,项目产出已经形成,收益基本稳定,因此风险较小。
控制风险点,要以全面预算为抓手,加强项目资金控制,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融资,控制资金周转。科学的项目预算有助于控制项目的总体投资规模,判断融资方案的底线和可行性。社会资本家在各个阶段尤其是前期要注意与政府的沟通,根据预算结果指导后期的建设、运营、转让和退出。坚决避免因融资成本偏差大、达不到增信条件等因素导致项目融资困难。始终注重财务计量和风险预判,构建各阶段的结构化融资方案,确保各阶段的偿债义务。建立滚动预算,做好成本控制,及时调整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在制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政策、行业、市场变化对合理控制的影响,根据预估规模做好融资比例和渠道选择,严格控制融资规模和资金使用,杜绝不合理、不规范的资金支出,构建客观、可执行的项目预算执行机制。加强内控流程管理,完善资金收支相关制度,控制项目资金风险。
(三)项目运营期间财务管理的重点
(1)注重分析绩效考核对可行性缺口补贴实现的影响,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为制定运维模式、评估执行情况提供决策依据,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
(2)关注市场因素的变化,及时比较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通过分析锁定影响因素,优化用户付费可控部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设计好融资框架,适应政策导向,抓住市场窗口期,充分利用REITs等有效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充裕。
(四)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PPP模式整合了多方利益,需要搭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因此,各方和各环节都需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政府、公众和社会资本的权益。在PPP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客观完善的符合项目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减少法律缺失、合同纠纷等问题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协调和明确项目参与方的权利和责任。一是要规范项目运作的全过程;二是明确监管主体和各阶段权责内容;第三,要制定好退出机制和纠纷解决渠道;四是做好PPP项目的经营权协议;五是其他重点问题,如预算执行、绩效管理、配套政策、财税补贴等。
(五)培养专业人才梯队
PPP项目涉及财税、法律、金融、工程、运营等多个领域。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都比较缺乏能够适应PPP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处于适应期。为此,所有参与者都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素养和理论储备,在实践中积累管理经验,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高投资分析能力和理财能力。
四。结论
PPP模式通过合作、互信、互利,实现政府、公众、社会资本三方共赢。为了更好地促进PPP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保护各方的合法利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和融资环境。项目管理者应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项目投资分析、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推动PPP模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撑。
动词 (verb的缩写)参考
[1],郭,。区域市场化进程是否会促进地方政府选择PPP模式进行融资?——基于基础设施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7(10):54–64。
[2]霍卫东,陈若愚,李星云。制度质量、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与PPP项目的有效性——来自非洲PPP项目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52–64。
[3]王·。基于PPP项目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探讨[J].现代营销(下期),2019(12):224-225。
[4]李渔。新时期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9(31):76-77。
[5]刘琼枝,任静。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的“质量”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6):3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