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在哪里?论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呈现良好增长势头。美国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生产和投资活动持续扩张,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就业市场摆脱长期低迷。在强劲的内需和出口的推动下,日本经济也持续强劲复苏,企业收入增加,设备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回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长得到巩固,投资、生产、消费和贸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进了欧元区经济增长,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增长。受全球环境总体改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总之,尽管仍存在高油价、新的通胀压力、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等风险,但在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撑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得以保持,并可能成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8%左右,国际贸易将增长7%以上。

第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关注“三高”风险

(A)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有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多美元。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1983以来新高。高油价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多次调整产量。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从4月起将原油日产量上限减少1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导致油价飙升。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6月3日不得不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于8月开始日产50万桶以对抗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油价仅小幅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不过,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总体水平仍将保持高位。第二个是地缘政治风险造成的。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仍不稳定。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但其国内战争并未熄灭。市场担心权力交接后国内政局难以稳定,动荡结束遥遥无期。以色列沙龙政府和执政的利库德党的强硬立场使人们越来越担心巴勒斯坦局势的未来。在产油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也向世人展示了中东原油供应的潜在风险。预计中东局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将达到5-10美元。第三,随着世界经济的转暖,主要国家对原油的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下16的新高。从能源消耗来看,美国在工业化国家中排名第一,5-6月是美国传统石油消耗的高峰。在亚洲,由于该经济体极高的经济增长率和高能耗特征,石油需求的增长率非常高。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原油日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了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提高了中国的每日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90%。

油价上涨将损害全球经济的增长。它将损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如果一年内油价上涨15美元,将直接使世界经济增长减少1%。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将减少0.3个百分点。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油价每上涨10美元,全球经济增长将减少0.5个百分点,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8个百分点。欧元区12国家所需石油的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也给欧元区带来通胀压力。对于处于经济复苏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并不是什么好消息。随着油价飙升,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也上涨了。这些趋势也会直接影响化工产品的价格。

(B)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原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上涨。这使得制造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带来通货膨胀风险。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平均价格增长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增长7%,金属价格增长12%。因为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前三个月的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增长了5.1%,远高于2003年的1.9%。国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或出现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全球特别是美国经济加速复苏的影响,市场需求激增,加上部分产品库存下降,供应紧张,全球有色金属价格飙升,锡等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升至14年最高水平,有色金属整体水平也升至9年来新高。韩国、日本和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钢铁需求飙升。特别是2004年三国造船企业都将创历史新高,对厚钢板的需求特别大,使得厚钢板价格快速上涨。目前已经达到1998以来的最高价,钢材整体价格水平也突破了每吨500美元大关。

第二,由于气候不利,2003/04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将比上年减少4.8%,美国大豆产量将大幅减少12.3%,世界大豆和豆油价格将相应飙升,甚至已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和20年来的最高价格。由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减少,预计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子油市场将出现约30万吨的供应缺口。

三是原材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撑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比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乙烯、石脑油、汽油、PVC等部分石化产品价格上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带动轮胎价格上涨;废钢、焦炭、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钢材价格的上涨。

(三)提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联储系统自2006年以来连续降息13次,5438+0,短期利率从6.5%降至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GDP连续三个季度增长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已经不适合美国。美联储在6月3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利率提高了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从1%提高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将从5.5%提高到7.5%。加息不仅会对美国投资、股市、消费和美元汇率产生影响,还会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利率提高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在美国超低利率的背景下,购买了其他国家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回流美元,进而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由于美国加息预期,今年东京市场和日元汇率大幅下跌。亚洲其他地区的股市也在下跌(香港、台湾省、韩国和新加坡的主要股指自年初以来都跌入了低价区间)。恒生指数跌17%,台湾省加权指数跌16%,韩国综合指数跌15%。)拉美股市和汇市也下跌。

其次,由于预测美国将加息,世界资本流动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扩大,也会加剧资本从日本向美国转移的势头。由于担心加息会增加融资成本,一些资金开始撤出,新兴市场的债券开始走软。2003年,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外资6543.8+0400亿美元,加息将增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引外资的成本,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第三,美国上调利率理论上应该会带动美元汇率的上升。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从1988-1989,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7%上升到10%,从1999到2000年,利率从5%上升到6.5%,美元汇率上升。但1994 -1995利率从3%升至6%,美元汇率却跌至历史低点。所以很难通过单一的利率走势来判断美元的走势,主要还是要看贸易情况和其他经济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贸易逆差仍会拖累美元。如果美国的贸易逆差随着美国的经济增长而扩大,而美国又无法抵消逆差的扩大,那么美元仍然会有贬值的压力。过去几个月美元的反弹是建立在美国加息预期的基础上的。

第四,因为预见到美国会加息,而且幅度不会很大,所以加息不会对亚洲构成很大威胁。然而,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亚洲国家也可能跟随美国提高利率。这也会影响其经济和外资的流入。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快速上升带来的财政困难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第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好转,国际贸易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前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1.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投资需求进一步刺激,企业购买生产资料将大幅增加,从而为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机遇。今年5月至5月,中国对美国出口43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制成品增长36.2%,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增长47.9%。2004年6月至5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2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尽管美国经济依然良好,但如何保证充分就业仍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制造业有270万失业人口。为大选政治服务,争取制造业的支持,显然已经成为美国民主党和两党最迫切的需要。彩电、家具、纺织服装都是制造业,但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美国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不断发生。预计下半年因政治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仍将持续。

2.6-5月,中日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日本对华出口分别增长33.8%、14.8%、22.8%和18.8%。日本内需复苏,对进口的需求会逐渐增加。中国作为最大的进口国,必然从中受益。2004年6月至5月,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分别增长了9.6%、5.2%、25.5%和12.9%。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三种主要产品是机械设备、纺织品和食品。其中占进口比重最大的机械设备(差不多占40%)增长20%左右,3月份达到41.9%。

3.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2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7%;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中国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的出口占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76.5%,分别增长38.9%、42.4%、67.4%、23.9%和40.5%。中国对欧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2月5438+0 10、2003年5月8日和2006年2月23日三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普惠制毕业,取消了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同时,欧盟仍对其他国家的相关出口给予普惠制待遇,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与这些国家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4.今年5月1欧盟东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统一、稳定的市场。如今,只要我们的产品进入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就可以进入其他成员国的市场,而中国企业在10新盟国的业务相对更多,东扩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的机会;此外,由于欧盟的运作规则将会统一,我们的企业与欧盟进行贸易的程序也将会简化,从而为我们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由于东扩前10个新盟国的制成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盟平均水平(3.6%),欧盟东扩后将适用欧盟统一税率,这将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包括手表、玩具、游戏、体育用品和人造珠宝等,从与新国家的贸易中获得相对较低的欧盟关税税率,从而降低我国产品的成本。此外,欧盟东扩后,随着新加入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劳动力成本将迅速增加,这也有利于保持和增强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当然,10新增欧盟成员国对老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商品结构相似,不排除在欧盟(主要是德国、法国等欧元区国家)占据我国部分产品市场份额的可能性。

(二)国际商品市场的发展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反弹和增长以及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前景正在改善。2003年,世界半导体销售额年增长率达到18.3%,2004年将加速增长。预计增速将远高于上年,达到29%,销量有望基本回到2000年网络泡沫时的峰值水平。随着市场的复苏和加速增长,半导体的价格也大幅上涨。作为IT行业的两大增长引擎,电脑和手机市场也大体如此。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主要是工厂产品,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纺织品服装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新的广阔空间。虽然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长期以来一直在增加,但外国配额限制仍然是影响中国出口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据WTO统计,从1995到2002年的7年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了62.9%,占世界纺织服装出口的份额从12.2%提高到17.5%,即提高了5.3个百分点。然而,由于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美国的进口份额仅增加了0。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关于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规定将于2004年底终止。为此,许多海外客商认为,与中国企业的贸易将会有更大的空间。据今年春交会广交会纺织商会统计,参加本届广交会的客商比往届明显增多,很多都是第一次参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明年配额取消后,一些国外采购商看好中国的纺织服装,希望参观广交会,建立新的供应渠道。

3.随着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上升,价格上涨,锡市场多年供应不足,铅锌也供不应求。从2003年开始,价格分别飙升,这是我扩大出口的好机会。总的来说,世界有色金属价格在2002年出现小幅反弹后,2003年甚至现在都出现了大幅上涨。在此背景下,2003年世界锡价也大幅上涨。比如2003年6月65438+2月,锡价为每吨6057.62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3%。自2004年以来,截至4月,比前一年高出47.8%。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锡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市场年产量不够,供应严重不足。据统计,2001年世界锡消费量增长0.3%,2002年增长3.8%,2003年增长6.2%,2004年预计增长4.1%,而同期世界锡产量年均增长仅为1.3%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锡市场生产不足以消费,2001年为500吨,2002年为2900吨。2003年猛增至24800吨,预计2004年将增至30400吨。铅和锌的世界市场大体相同。继2001至2002或2003年明显供过于求之后,预计2004年世界铅锌市场也将分别面临654.38+0.25万吨和654.38+0.00万吨的大规模供应短缺。

(3)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公布的最新计算结果,中国经济总量已占世界GDP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GDP的265,438+0.65,438+0%和65,438+0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受益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大。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机会将会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

去年中国的进口增长了34%。今年中国进口从1%增长到41%,明显高于出口增速(33.4%)。特别是从美欧日三大市场的进口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仅会影响中国自身,也会影响世界其他地区。亚行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锑、锌、铂、钢和铁矿石消费国;它是铝和银的第二大消费国,镍的第三大消费国。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占200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35%。中国还生产了全球50%的相机、30%的空调和电视。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从该地区进口413亿美元)。中国从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进口增加了50%,而从菲律宾的进口翻了一番。今年6-5月,中国自东盟进口增长41.7%。2003年,日本出口增长的80%来自中国。亚行估计,今年全球增长的65,438+05%将来自中国。在中国宣布收紧贷款后,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股市暴跌,农产品和矿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的大幅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雷曼预测,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将下降三个百分点。如果日本的GDO增长率下降半个百分点,将足以摧毁日本脆弱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