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为什么从全国最富的地方变成了最穷的地方?
甘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甘肃过去有多大
甘肃的名称来源于宋朝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西夏。西夏人在河西驻军,与甘肃军分区。甘肃就是今天的张掖市,苏就是今天的酒泉。这两个地名合在一起,就有了我们后来所说的甘肃。这个地方在先秦时期被称为“和凉之地”,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许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考古表明,他们在这里不仅游牧,而且农耕。这说明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放牧的好地方,不仅水生植物丰富,而且土地肥沃,适合种植。
秦朝时,甘肃属于陇西郡,可能是因为疆域太大。秦赵浩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再次建立北帝郡。汉代河西有武威县、张掖县、酒泉县、敦煌县四县,天水县、安定县、武都县、金城县等十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末年共有同级郡、国103个,其中除三辅郡(京畿一带)外,共有郡80个,国20个。甘肃的郡国占全国的10%,有一部分是用来安置投降的匈奴等民族的,属于少数民族管理地区,也就是五个下属国家的一部分。
三国时期沿袭了东汉的建制。甘肃大部分地区属于曹魏,南部部分地区属于蜀汉。诸葛亮六次出征,在岐山与曹魏作战,岐山就是今天的甘肃礼县岐山。它西起今天的平泉大堡子山,东至严观镇,全长约50华里。是蜀龙咽喉,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陵位于大堡子山。诸葛亮曾经苦心培养的接班人姜维,现在是甘肃甘谷人。
陇右路是唐代在甘肃设置的,所以甘肃又有一个名字——龙。元代,甘肃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设立甘肃省,简称甘。因该省大部分位于龙山(六盘山)以西,故定“龙”名。到1929年,甘肃分为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历史上甘肃的行政区域变化不大。最多时包括今天的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全部,还有陕北、内蒙古西部、四川西北部、新疆东部的一些地方。
可以说,今天所说的西北地区,除了陕西和历史上的西域,就是所有的甘肃。在此期间,陕西曾经管辖陇东地区,也就是今天平凉、庆阳的一些地方。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前段时间发生地震的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和内蒙古额济纳、巴彦淖尔都是甘肃管辖的地区。
此外,此事常被一些人忽略,即左于1877年底击败阿古柏,于11年(光绪十年)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地区,并邀建立“新疆省”并据之。但原来的新疆并不直接叫新疆省,而是叫“甘肃新疆省”,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原因是甘肃和新疆自古以来由于地缘关系,关系非常密切。东疆和甘肃更是唇齿相依。明清以来,甘肃省一直管辖东疆,从哈密、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当时有“保哈密就是保甘陕”的说法,清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将原新疆定名为“甘疆省”。
甘肃为什么从全国最富的地方变成了最穷的地方?
说到甘肃昔日的富庶,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北宋司马光在《子鉴》卷216中说“是当时(唐天宝十二年,贵司,公元753年)中国盛强一路行至安远门以西,与颜、桑麻对峙,世人说,约翰每次派使节去玩,经常骑着白骆驼,一天飞五百里。”这让甘肃人很自豪,甚至有一种骄傲的感觉。
事实也是如此。汉唐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当时丝绸之路是汉帝国开辟的,是对外开放和贸易的前沿,不可能富裕。但是为什么后来甘肃变成了全国最穷的地方之一?
这个问题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答案。而总结历史,不难发现,“正确答案”无非三点:一是生态;第二是战争;第三是灾难。
生态学。简单说一下。
今天的甘肃,尤其是号称天下第一的陇中地区,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虽然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恢复的过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前所述,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放牧的好地方,还有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考古证明,在5000多年前,这里80%的面积被森林覆盖,生态极佳。但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就生态而言,生态无非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为破坏;第二,黄土地本身就容易水土流失。
人为破坏主要来自移民。
为了巩固边疆,几乎各个朝代都大量移民到甘肃。移民在战时来到这里守卫和固定边境,平时大量无节制地开垦土地。再加上这里的气候环境,农牧业,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景观生态被打破,吃什么?俗话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黄壤本身就容易水土流失,这是科学事实,不用我赘述。这也是甘肃贫穷的原因之一。
战争。举几个例子。
甘肃这个名字是从西夏开始的,我们也是从西夏开始的。历史上西夏的疆域基本接近甘肃所辖面积最大的时候。今天,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于割据政权在此地创造的灿烂文化,并无不妥,但这种“灿烂文化”是以当时这片地区人民的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的。
现代人估计西夏总人口约300万,但这个割据小国实际有50-70万军队。也就是说4-6个人中有一个军人。这个概念很吓人。西夏甚至规定15-70岁的男人都要当兵,而一些没有男人的家庭会被取消。
战争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人们为此苦不堪言。
此后历经元明清,战争问题从未真正歇于此。即使在民国时期,马家军也采取严格的兵役制度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导致民众难以休养生息,土地不堪重负。是甘肃贫困的第二个原因。
灾难。以民国为例。
时至今日,西北人心中仍有两处刻骨铭心的痛。一个是民国十八年大饥荒(1929);第二次是1920年的海原地震。1929上帝的大饥荒,近两年没下雨了,老鼠们饿得走不动了。1920海原地震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个第一:当时的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局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决定建立中国第一个地震台;科学考察队第一时间进行了地震现场调查;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调查报告;绘制了中国第一张地震带等震线图。在比利时举行的世界地质大会上,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台上宣读海原地震相关论文。据中国地震史料汇编,此次地震全球均有震感,近30万人遇难,尤其是震后。
这些都是甘肃乃至西北难以抹去的伤痕和记忆。就甘肃地震而言,有三次大地震。
翻开《中国地震史料汇编》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伤亡惨重的10级地震,甘肃占了四次。除了上面提到的海原地震,7月1879日甘肃文县也发生了8.0级地震。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发生8级强烈地震。1932 65438+2月25日,甘肃昌马堡发生7.6级地震。
一个地方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苦难甘肃需要一个漫长的“疗伤”过程。这也是甘肃贫困的重要原因。(文/卢生)
结语:今天,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会看到甘肃从东到西,像一条不规则的拉链,将周边地区和文化紧密地连接、交融在一起。这片狭长的地域有太多的中华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孕育着兄弟省份难得的文化资源和时代机遇。所以不能说贫穷对甘肃来说是暂时的。它伴随着甘肃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新时代,新甘肃。生活在甘肃土地上的是我们勤劳、善良、进取的乡亲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