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第一个三国时期的论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学术界对高句丽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高句丽与918年三国王坚建立的高句丽王朝混为一谈,因而被许多中国学者误认为是古代朝鲜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已经意识到这一严重的历史判断失误。为了纠正这一错误,中国史学界出版了大量关于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刘子敏的《高句丽史研究》、耿铁华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的《中国古代高句丽史丛书》、《中国高句丽史续》、杨军的《高句丽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与演变》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王国,除名称外,与现在朝鲜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各方面都不同”的历史观点已经成为* * *学问。然而,韩国学者对此不以为然。韩国历史学家大多认为高句丽属于自己的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曾经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其代表作有徐秉国的《高句丽帝国史》和沈的《高句丽史》。

因为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用中文书写的古代史料时有些困难。因此,中韩两国在高句丽历史研究方面的交流也是困难重重。朝鲜和韩国历史学家的主要问题是有曲解史料为我所用的倾向。古代史书中能显示高句丽“独立”的史料被突出,而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地区政治、文化、经济联系的史料被有意忽略。需要指出的是,在朝鲜半岛历史学家中,这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象牙塔主义”。满足于在小圈子里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高句丽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至于很多关于高句丽的不合理的历史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澄清,导致普通人的历史认识出现错误。

中韩两国对高句丽历史认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要求任何一方屈服于他人。相反,我们应该在真相越来越清楚的情况下加强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分歧。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学术交流来解决,而不能通过其他途径。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必须了解朝鲜半岛国家和民族的形成时间。中国学者认为朝鲜半岛最早的国家是纪的朝鲜,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而韩国和朝鲜学者认为朝鲜半岛最早的国家是朝鲜,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至公元前24世纪,韩国学者根据陵墓出土的人骨将这一时间推至公元前3018世纪。

事实上,由于神话中的“Dangun”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虚假性,韩国和韩国历史学家很难确立他们的观点。具体原因我们会在“当滚”一词的解释中说明。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姬姓朝鲜和魏姓朝鲜是朝鲜半岛上最早形成的国家,这两个古国属于古代中国的封建性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也有中国学者认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纪氏朝鲜、尉氏朝鲜和陈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更接近于城市陷落同盟的体系。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是这一地区最早的国家(都在2世纪和3世纪左右)。

虽然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很早就有了国王,但这个国王,在早期,类似于随时面临罢黜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国王,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西汉高句丽属于汉宣土郡高句丽郡的一个部落,高句丽就是在这里扬名的(《三国志·卷三十·高句丽传》),作为中国的地方官,从宣土郡领取不同等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官衔“主簿”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谓,这也证明了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是中国汉代在东北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寺是一颗“灵星”,因为西汉政府实行“凌星寺在郡国”(史书记载。闭经),充分体现了其作为草根组织的性质。那时候高句丽离真正的国家还很远。

魏晋以后,高句丽的势力借中原之战迅速发展。作为政治大国,它与中原政权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三国之战。此时,高句丽已进入国家形态。由此可知,高句丽国的形成应该是在东汉末年(大约在2-3世纪之间)。

另外,高句丽原来的统治中心在中国吉林集安和辽宁桓仁,与朝鲜半岛关系不大。高句丽从汉朝宣土郡高句丽郡统治的部落过渡为国家,高句丽的势力大约在公元2世纪进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国家的正式形成不早于公元2世纪,详见本文附件《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早期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从前国家形态向国家的过渡基本上是在3世纪完成的。

高句丽的西进发展受到曹魏和颜倩的接连打击而受阻,于是转向朝鲜半岛北部,逐渐取代了原中原王朝建立的郡县(汉武帝建立乐浪、范缜、临洮、宣土四郡后,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建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后,高句丽与百济和新罗争夺领土达很长时间。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朝鲜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从而集中力量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逐渐强大,侵占了东北和半岛中原王朝统治的郡县,最终成为从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以西到东部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势力。

据日本学者明统计,从公元32年到公元666年的643年间,高句丽共向中原王朝进贡205次。其中,32年到423年的391年间,只有17次朝贡,每23年才发生一次。从423年到666年,* * *进贡188次,平均1.3年。(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历史初期,它非常隶属于汉朝,不需要向中原王朝纳贡。前期甚至连这样的资质都没有。但东汉末年后,中原分裂,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之乱,使得向特定对象进贡成为不必要。后期由于北魏等强大政权在北方中原的建立,高句丽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和次数。)

虽然高句丽的内部政治组织正在向国家演变,但在进入国家之初,其性质仍然是中国的地方行政组织。从南北朝到隋唐,中国历代王朝给予高句丽的封号一直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颜倩就已经任命高句丽国王为颍州刺史。此后,高句丽王义之继承了都督瀛洲、都督瀛洲、都督辽海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军哨。此后435年间,历代高句丽国王往往拥有镇守东夷中郎将、镇守东夷队长等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他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东北少数民族的权力。这些都鲜明地反映了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的发展和成熟,作为中国地方政权的高句丽越来越独立,中央王朝对高句丽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6世纪末开始,中央政府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授予将军、上开府伊通三司、上朱国等散官和功臣,这说明中国中央王朝对高句丽作为其地方政权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开始停止授予其治理东北各地的权力。这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时期对高句丽的征服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府的征服,是中国古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高句丽长期战乱,疆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唐朝先后灭百济、高句丽,在百济故里设金雄等5个总督署,在高句丽故里设安东总督署,并以新罗王为吉林省总督,最终确立了这一时期中国对朝鲜半岛的俘虏统治制度。(1)高句丽是扶余人所建。扶余人是韩国人的主要来源之一。高句丽和百济是扶余国的延续。高句丽被灭后,主要居民变成了新罗和渤海的居民。渤海国被契丹灭后,大部分居民迁到王的朝鲜。(注:军队不同于战争中的平民。高句丽被新罗灭后,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平民大多留在了朝鲜半岛。)在王建立之前,新罗贵族的弓族就想复兴高句丽,建立后高句丽。可见新罗人和王朝鲜人都认为自己和高句丽属于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分支,都以朝鲜为朝代命名。

中国的观点是,扶余人构成了高句丽和百济的皇族。高句丽下层包括当时位于中国东北的许多不同的部落实体。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汉部落有很大不同。关于渤海居民“大部分”被迁到王朝鲜的说法,不是历史事实。渤海国人留在当地,掠夺入契丹,融入中国的人口比逃入王高丽的人口多得多。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写了很多论文。

(2)高句丽建国700多年,但中国没有一个朝代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其独立性显而易见。如果高句丽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唐朝也不会帮助新罗占领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领土,让高句丽人在中国东北建立渤海国。

中国的观点韩国人对高句丽历史的延续感到非常自豪。作为中国人,高句丽的历史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历史的一小部分,他们对此并不感到兴奋。中国人认为高句丽的国家规模比较小,政治上容易控制,这是高句丽国家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普遍缺乏宏观历史视野,韩国人对这一特点明显缺乏了解。要知道中国早期的王朝,周朝,建立了800年,比高句丽还要久。西汉和东汉总共有400多年,而从国家规模来说,周朝是高句丽的五到十倍,而汉朝是一个从东到西横跨万里的帝国,国家规模是高句丽政权的70倍左右。这与高句丽的一边倒和700年割据形成鲜明对比。所以用高句丽的存续时间来证明其独立性是不合理的。

(3)统治者的姓氏和民族的变化不能作为朝代继承的标准。杨的隋朝,李的鲜卑血统的唐朝,换成了赵的汉族的宋朝。这被中国人认为是朝代传承。高句丽被新罗和王取代,也是同样的继承关系。(注:此继承关系指朝鲜半岛霸权的继承。)

中国认为统治者的姓氏和民族变迁不能作为朝代继承的标准。问题是王氏高丽时期的人并不认为王氏高丽是对高句丽的继承。在金富时的《三国志》中,我们可以知道王家朝鲜人在新罗是正统的,无论是书的体例还是内容的细节。朝鲜古代历史学家金复时并不认为王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王高丽时期的文学家在《东方人文序》中说:“东方远至而封为周,可知有华夏之荣。在过去新罗的全盛时期,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唐朝,成立了一个‘苏维元’来经营生意。所以唐进士有个‘宾公’分支,旁边没有名字。为了赶神圣的建国大业,统一三个朝鲜,换装大典攻旧新罗。传至16、17王,践行仁义,益于中国风。西有宋朝,北有辽金。熏陶渐染,才气渐长,文章糗,咸的令人印象深刻。([韩国]民族文化振兴会:《韩国文选丛书》第三卷,韩城,1990,第27页;崔允的传记在《朝鲜史》(卷109,传记22)。

崔允作为新罗大学士崔致远,由于家庭出身,应该对文物制度的变迁相当熟悉。他认为王的朝鲜是新罗的直接继承者,我们很清楚,人们确实把高句丽和(王的)朝鲜混为一谈,而忽略了新罗是王的朝鲜的前身。王的朝鲜与高的朝鲜在疆域范围和民族构成上有很大差异。中国学者普遍认为,王的朝鲜名称反映了王建利用中国在五代时期短暂的分裂向北入侵中国领土的野心。这个野心随着宋朝的统一和辽朝的强大而终结。

(4)高句丽领土目前部分位于中国境内,但不能说只是中国的历史。历史上,中国东北以少数民族为主。汉人的统治很弱。此外,高句丽领土的一部分位于朝鲜半岛。

中国的观点其实没有一个中国学者说高句丽只属于中国的历史。相反,韩国试图独家继承高句丽的所有历史遗产。韩国人一再强调“历史上中国东北主要是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统治很弱。”无非是要割裂东北和它母亲的历史纽带。我看过很多韩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中国”只和汉族有关。不要把少数民族当成中国人。他们的观点非常荒谬。因为今天的汉族是吸收了“历史上中国东北主要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鲜式判断中的“少数民族”而形成的。所谓“历史上统治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包括渤海人(朝鲜人认为渤海人主要是无根基逃到朝鲜半岛的)、辽人(契丹人)、金人(女真人)”,而清朝统治东北的满族是当代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的中国公民。所有这些事实无疑表明,中国在高句丽历史上享有合理的历史权益。高句丽的历史是中国、朝鲜和韩国共同拥有的,这是可以的,但韩国任何企图将高句丽的历史从中国的历史中分离出来独占的行为都是荒谬的。

(5)朝鲜的许多朝代和国家,如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都曾被中国中央封建统治阶级封号。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混淆。新罗、王、和李韩被追封,但没有像高句丽那样在古代被中国和朝鲜破坏和吸收。当然,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了(不可否认,在古代的某个时期,他们是中国的管辖范围),而高句丽属于一个1000多年前灭亡的古国,其历史遗产,包括人口、疆域、古迹等,分别被近代中国和朝鲜继承和接受。所以高句丽当然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朝鲜也可以认为高句丽是古代朝鲜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提醒那些韩国民族主义者,你们要正视古代中原文化对你们民族的影响。你们把历史割裂开来,用这个古老国家的历史文化来强调自己民族的伟大,这是不理智的。认为自己的古文化与中国无关的观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逃避。在古代文化中,你的祖先,包括一些高句丽人,从中华文明中受益匪浅。承认这一点,不会影响今天你们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反而会成为对华友好的基础。

(6)高句丽的民俗和文化与韩国人相似。

中国的观点应该很明确,就是相似不等于相同。今天的韩国人和中国人在物质文化上已经西化,韩国是亚洲最大的基督教国家。难道非要说韩国人和欧洲人文化相似,所以韩国人继承了欧洲人?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这些文化的相似之处,只能说明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人类文化在快速传播,相互影响。高句丽的历史很清楚。它是一个已经灭亡的古国,它的人民已经被中国和朝鲜这两个古国吸收了。所以类似高句丽人的生活习俗在朝鲜或韩国被保留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罗人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汗部落,高句丽人起源于东北的秽人。他们可能有种族联系,但一开始只是在孤立的地理空间发展,绝对不是同一个民族。高句丽被纳入朝鲜历史体系,源于朝鲜古代历史学家金复时所著的《三国志》。从《三国志》的记载可以知道,作为新罗的直系传人,王家朝鲜人并没有自称高句丽后裔。金富时将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并列为“海东三国”。“东三国”的划分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东亚国家”、“欧洲国家”、“远东国家”是一样的。不包含同一种族、文化、语言、国家的价值判断和暗示。

(7)中国的三皇五帝和夏朝都是传说。朝鲜不应该攻击谭俊的真实性。

中国的观点谭俊对朝鲜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历史文物的支持和证明。我国发现了大量夏朝同期以二里头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即使不谈夏朝,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商文明的遗存、文物和文字资料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只是用一个神话来证明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我们民族的伟大。然而,只有一个出现在公元12世纪的檀君神话证明了朝鲜人的悠久历史和伟大。

(8)中国过去认为高句丽是朝鲜三国之一。这也是世界学术界的* * *知识。东北项目就是利用学术搞政治。担心南北统一后,韩国会提出领土要求。

中国观点学术研究的深入,会带来不同的历史观。世界学术界并没有形成高句丽“只”属于韩国历史的* * *认识。如果有这样的知识,一定有一系列的英文论文来证明。我们很高兴看到韩国历史学家提供这样的论文。中国对东北领土的主权是历史形成的,完全符合国际法。所以,中国人民不会担心历史上一个古老国家的历史归属所造成的领土流失。这个逻辑很可笑。在当代,任何领土主权的改变都只能是战争的结果。高句丽灭亡250年后,三国名将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朝鲜国,史称王氏朝鲜。朝鲜王氏朝鲜王朝起源于高句丽,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不是一个连续的王朝,因为王氏朝鲜与高句丽95%以上的领土不重叠,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太大(250多年的差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时必须认真注意的。因此,高句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地方政权。对历史不能含糊,这也是防止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中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一。

王氏朝鲜建立于918年,1392年被李氏朝鲜取代,时间跨度为五代中期至明初。所以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最早把高的《高丽》写进了王的《高丽传》,而《宋史》则是“王位高”这句话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史书。

旧五代史。北宋薛所作《朝鲜传》如下:

高丽,这种多余的另一个物种。其首都平壤市,韩乐郎郡的故乡,位于首都以东4000多英里。至于东边的新罗,西北的辽水至于颍州,南边的百济,北边的莫宏,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号大于鲁,胜于一品。它总是知道国家大事,而且它已经三岁了。如果能胜任,那就无限期了。是的,卢已经被送上了12级将军。外面六十多个县,大城市一个人,比巡抚还多;小城成就一人,胜于秘书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助手,负责曹。其王以白螺加冕,小白皮,咸金饰。唐朝末年,太宗砍了,下不去了。《通章》开篇,高宗命李记率军征之,于是拔城分县。唐朝末年,中原多灾多难,其国自立为君,原名高。唐同光、田承忠、累都派使节前来朝贡。周显德第六年,朝鲜送来贡品紫晶千两。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所著《朝鲜传》如下:

高丽,这种多余人的另一种。他的国家和君主都是唐朝的,他有一个比义帝还大的姓氏,他的官号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唐末时,其高。同光元年,派侍郎韩慎义、春部副使朴延来广评,其王名不正。长兴三年,朝政使臣王建来,明宗为宣土太守,任起义军大使,封高丽王。建者,高丽族也。经营两年,兵造,子立。服役四年后,他是一名军人,他的儿子脱颖而出。王三世,最近五代的时候经常来朝贡,建国的时候也向中国求情,中国经常给他极好的回答。当它的地产是铜和银时,周世宗派《尚书》的水部官员韩延庆用几千枚铜钱在朝鲜铸铁。民国六年,赵派遣使臣缴纳黄铜五万斤。韩人识字,喜读书,赵晋入《不传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帝之孝》一卷,《女之孝》一卷。《送别》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越王的新义,以“越王”为目标,就是今天的“正义”;《帝灵》描述了如何延长山谷的寿命;《女性图》包含了日蚀和星变。一切都不用说。

《宋史》是脱脱在元代写的。该书是王《朝鲜传》的单行本,其内容如下:

高丽,原名高句丽。禹告别了九州,它属于冀州,周是之国,又是汉代的宣土县。在辽东,另一种盖夫余以平壤为国都。自汉魏以来,我经常进贡,但也厌倦了当边防军。杨迪皇帝回来调兵遣将,唐太宗亲自攻打。帝命李征之,遂占其城,分其地为郡。唐朝末年,中原多灾多难,于是他自立为君。后唐,同光自然美,其主高,进贡其职。在长兴,掌管国事的王被派去朝贡。......

之后,叙述了王与交往的史实。

《辽史》、《金史》也是为元代的脱脱所作,自然要顺着松石的相关记载,不一一引用。

明代宋濂、王维所著《元史》亦为王的别传,开宗明义:

高丽,这块被姬子封闭的土地,帮助了其他物种在这里生存。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隔海相望,西北至辽水至颍州,北至它的首都叫平壤市,也就是韩乐朗郡。水中有一座白山,名曰鸭绿江,平壤在东南方,因以为险要。复辟后国土越来越广,古新罗、百济、高句丽合二为一。其主姓高,亡于建国至唐初。自从挂牌坊以后,儿孙们重新夺回了土地,然后就可以自立了。到了五代,代他迁都的是王和明间。自建至道范二十七王,四百余年始改姓。.......

《明史》,由张清·于婷等撰写。这时,李氏韩已经取代了王氏韩。所以《明史传》是《高丽传》,开篇是:

朝鲜,姬子的国家也被封了。韩习惯叫韩。最初由魏延人建立,汉武帝将其夷为平地,设置在范缜、临屯、乐浪、宣土四县。汉朝末年,有一个扶余人,名叫高,他把自己的国名改为高丽和高句丽,住在平壤,也就是。它已经被唐朝打破并向东迁移。后唐王建代高氏合并新罗、百济,迁至,称东京,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接契丹,西直,南接日本,元至元,内地西京,东宁路总政府,以慈陵为界。明兴王,是。在毛即位的第一年,他给写了一封信。两年后回国。这是献给你的礼物,请密封。帝遣伏羲郎圣旨,金印圣旨,立你为高丽王,赐李、二人......(洪武二十五年)冬天,成贵听到皇太子驾崩的消息,派使者去慰问,要求他改国号。皇帝的生活在古代还叫朝鲜。

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因为领土被辽金切断,所以从唐朝高句丽灭亡到王建建立朝鲜,宋人一般不知道朝鲜半岛发生了什么。

编纂《旧五代史》的薛,也不能免俗。他(他们)不知道这两百年是统一新罗的时期。在这两百年间,世界上没有一个叫“朝鲜”的国家。宋朝的人认为朝鲜一直存在。

把高的高丽和王的高丽混为一谈,只是历史后续错误的开始。如果说旧、新、五代对两韩关系的记载并不明确,两者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联系,那么袁仁秀编纂的《宋史》就将两者与王的那句“在长兴,王居高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明代编修《元史》的错漏是所有历史中最高的。从内容上看,元人传既继承了宋史的错误,又将朝鲜的史实引入《朝鲜传》。

明朝的历史比以前的历史有了更大的发展。为了对明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它不仅继承了上述错误,而且对李氏朝鲜政权的演变作了完整但错误的叙述:

朝鲜->韦氏朝鲜->汉泗县->高句丽->东徒复辟国->王->朝鲜在改名前->李氏朝鲜

更不对的是,为了使记载更完整,唐朝灭亡时对高句丽人的“西人”移居内地,变成了“东人”(虽然明朝以前的史籍说“诸王东迁平壤”,以至于有了下面的“王建代高氏吞并新罗、百济”。

这样,不仅王高丽成为了高句丽的继承者,高句丽也成为了箕子朝鲜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夺了王高丽政权后,将国名改为朝鲜,成为箕子朝鲜的遗产。

这样,不仅“高丽”这一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谓遭到了源于三汉的新罗继承者王氏朝鲜政权的攻击,而且作为王氏朝鲜政权继承者的李朝也将朝鲜使用的“高丽”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这也带来了对古代东北地方政权演变的诸多错误看法。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指出古人的缺点,并不是要指责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澄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