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它起源于法国,后来流行于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挪威等国家。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作品中就已出现,但《床垫》在贡古尔兄弟和都德的作品中最为突出。但他们都没有提出具体完整的理论。坦纳(1828-1893),文学评论家,积极哲学的信奉者,自然主义的倡导者。1858年,在一篇关于巴尔扎克的文章中,他第一次解释了自然主义的含义: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就是根据作家对现实的观察,用科学的方法去描写生活。特纳主张用自然规律来解释文学现象,研究文学发展史。人们认为,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应该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研究,所有的文学流派都应该得到平等和客观的对待。继特纳之后,左拉成为自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和倡导者。他先后撰写的小说定义、实验小说理论(1880)、文学资料(1881)、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都是后人研究自然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左拉认为以前的现实主义作品不能完全满足现代艺术的要求,决心用新的理论加以巩固。作为这个理论的基础,就是尊重事实和文件。在《自然主义小说家》一文中,他说:“这里不要夸大,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是值得称道的,或者值得商榷的。作者不是道德学家,而是解剖学家。对他来说,说出他在人类尸体中发现的东西就足够了。因此,左拉把自然主义小说的特征总结为:“生活的正确再现排除了一切小说元素”和“不可能出现伟大的人物。当作家观察生活时,左拉强调要用科学的方法。他主张用科学实验来证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用基因真理来阐明一切。在《论实验小说》中,他说:“为了使我的思想清晰,使我的思想具有科学的力量,只要把‘小说家’这个词换成‘医生’就行了。.....现在我想证明,如果实验方法可以引导人们理解物质生活,那么实验方法也可以引导人们理解情感和精神生活。这样,他就把小说家和医生的任务等同起来了。左拉虽然主观上认为自己发展了现实主义,但实际上是把现实主义庸俗化了。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在欧洲非常流行,但单一的自然主义作家并不多。在法国,最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家是贡古尔兄弟。埃德蒙·龚古尔(1822-1896)和他的兄弟尤尔·龚古尔(1830-1870)写过许多宣扬自然主义的小说。小说《Zhirmini Laside》(1860)。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一个咖啡店女仆的悲惨生活。受当时不良社会风气的毒害,她过着放荡、酗酒的秘密生活,最终堕落而死。这是根据贡古尔兄弟家的女仆罗斯改编的真实故事。意识流是西方当代文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以表达意识流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虚实交织为主要方法而得名。虽然“意识流”这个名称是188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的,意识流小说也是20世纪2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思潮,但在文艺创作中有意识地表达人的内心感受和被压抑的意识或潜意识的作家并不只是当代欧美作家。本世纪初,日本厨师河村在《抑郁症的象征》中做了系统的阐述。但白川的艺术理论并非来自威廉·詹姆斯的作品,而是直接套用了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意识流理论和实践的大师可以追溯到19世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不等于意识流手法。就反映人物心理而言,两者是一样的;但是在反映的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只是表现作品内容的一个环节,而意识流手法是把意识流作为作品内容的主体。一般的心理描写是为了解释、推动故事、表现人物性格,而意识流手法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意识。心理描写是从人物意识的现实中提取一点,往往是理性的意识,而意识流手法展现的是人物意识流的全部现实,包括理性、非理性的潜意识、潜意识和幻觉。心灵的一般描述往往是内心独白或意识的出现。作者运用蒙太奇式的衔接技巧,打破时间与空间、主观与客观的界限,在不露出作者所描述痕迹的情况下,自由驰骋、放射画面和镜头。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运用了心理描写。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采用了典型的意识流手法。所以不能把一般的心理描写或者写梦幻题材称为意识流手法。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意识流小说仅仅存在了二十多年。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早已被历史淘汰,但意识流手法仍被广泛使用。总的来说,意识流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但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在某些情况下,人的意识活动确实是连续的、混沌的。如情绪的起伏、情感的起伏、心烦意乱,按照传统的心理描写方法很难把这些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而意识流方法的运用却能显示出它的力量,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创作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西方现代派作家普遍吸收和运用意识流的一些手法,为什么中国作家也借鉴意识流手法。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它最早始于诗歌,后来逐渐传播到小说和戏剧中,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把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艺术命题。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之美。因此,唯美主义有时被称为“唯美主义”或“美至上”。唯美主义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济慈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说,“美好的东西是永恒的快乐。”法国作家高蒂是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提倡纯粹的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高蒂成为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有两大因素:一是比德的享乐主义批判(1839-1894);二、莫里斯(1834-1896)的艺术人生思想。比德认为,文学批评家的责任不是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符合美的正确定义,而是要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与书籍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中发掘快感和乐趣,这是审美批评的基础。莫里斯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舒展,要让日常生活艺术化。如果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能为其成员提供这样的环境,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里斯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歌中前拉斐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赛迪(1828-1882)和史文朋(1837-1909)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而言,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于现实,游离于生活之外。“真实事件是艺术的敌人..艺术的所有弊端都来源于真实的感受。自然就是理解,理解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来源于对回归自然的描写,对生活的客观描写。所以认为任何“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艺术都是不好的,越远离现实越好?唯一美好的是与我们无关的东西。“就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而言,王尔德认为生活不是艺术再现的,而是生活模仿的。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只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形态的唯物主义观点,陷入了本末倒置的认识论。从文艺创作的目的出发,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只表达它自己。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不言而喻,王尔德传播的这些文学思想是极其荒谬的。他颠倒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混淆了人们的认知路线,试图诱导作家进入资产阶级艺术的“象牙塔”,以挽救资产阶级必然衰落的命运。小说《杜良乐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它旨在表明,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如果艺术被摧毁,人类的生活将不复存在。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坛影响很大。30年代曾一度流入中国,“新月派”学者徐志摩的诗歌明显带有唯美主义色彩,遭到中国大文豪鲁迅的严厉声讨。象征主义象征主义一般是指创作方法,表达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是神秘主义。作家要阐述的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源于符号这个词。它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将一块木板分成两半,两边各持一端以示连接”的信物,后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作为概念的习惯的代表”。符号自古就有。它是一种联想方式,即把眼前所见与过去所经历的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意境。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主要是在诗歌创作领域。法国象征派诗人有马拉美(1842-1898)、维尔关(1844-1896)、韩波(185d-18965438+)。戏剧方面,以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象征主义传播到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思潮。从内容上看,象征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时间而言,象征主义不同于早期和晚期。早期的象征主义主要是指巴黎公社失败后,即八九十年代盛行于欧洲的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是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席卷欧美并达到顶峰的象征主义的复兴。有人把后期的象征主义归为现代主义。1886年,法国诗人儒勒·莫雷亚(1856-1910)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与此同时,马拉梅写了序言,勒内·吉尔发表了《声调理论》。这三篇论文不仅奠定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础,也是后世研究象征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象征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要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物质和意识无法到达的感觉的“另一个世界”。这种超感官的东西,只能通过符号来表达。他们认为现实黑暗多变,虚幻痛苦,只有“另一个世界”才是真、善、美。就是用一种恍惚的、半隐半现的风景暗示另一个世界,符号就是沟通这两个世界的媒介。比如乌鸦象征命运,灵魂的黑暗,光明代表彩虹,悲伤代表黑色,纯洁代表自我,权威代表黄色,等等。这些象征意义是事物和词语的固有特征,为人们所熟知。但更多情况下,它的象征意义往往不是事物和文字的固有属性,而是人的主观性所赋予的特性,比如象征上帝的大雨,象征神力的圣杯,其意义令人费解。同一件事,同一首诗,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象征诗是一种基于暗示和联想的文学创作。它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反对直接抒情,提倡间接抒情。它也不同于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反对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外在的物质世界引向内在的精神世界。如何表达这种内心的精神世界?主要靠象征暗示,即主题暗示、事物暗示、感情暗示。十件事,只说三件,剩下七件,要靠读者的感官去推断,或者只说一件事一件事,读者会联想到无穷无尽的事。这样,读者似乎是一半读诗一半写作,并从中获得快感。象征主义的道歌尽量避免笼统的描写,尤其是赤裸裸的说教。象征主义诗歌要求意象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统一。象征主义者认为,写诗就像作曲,文字就是音符,需要诗歌产生交响乐般的艺术效果。韩博曾经写过一首十四行诗,诗中的元音是有色的,“A是黑的,E是白的,I是红的,U是绿的,O是蓝的”。也有人从乐器的种类联想到声与色的关系,说竖琴是白色的,尤克里里是蓝色的,长笛是黄色的,管风琴是黑色的。这种色彩和声音的交织打破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界限,混合了诗歌、音乐和绘画。这样的诗被认为是优秀的。象征主义提倡自由的诗歌风格和无定形的散文诗。它们打破了传统的押韵和押韵规则,取而代之的是语言本身的音乐性来表达瞬间的印象或情调。象征主义者认为,一个瞬间的印象或情调是无形的,无法用语言传达这种情调,用诗的格律也没用。只是利用言语声音本身,而不是通过宋词的词汇意义来体现,他们反对修辞,抛弃了客套话形式的束缚,主张根据诗人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灵活安排步调、顿挫、押韵;这导致了现代自由诗的出现。因此,诗歌格律的自由化是象征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对现代诗歌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