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23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实施国家级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

该中心主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环境与职业卫生、营养卫生、老龄卫生、妇幼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组织制定国家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的综合管理;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公共卫生重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人员配备定额

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5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此外,还有多位专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全职):曾毅、高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全职):侯云德、洪涛、徐建国。

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名单不完全):徐建国、高福。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不完全):洪涛、王大岩、王华庆、张永珍、周麦庚、赵文华。

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名单不全):曾毅、侯云德、洪涛。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名单不完全):高福。

科研部门

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11个下属科研科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央重点实验室。

世卫组织参考实验室(5个):世卫组织流感参考和研究合作中心、世卫组织西太平洋麻疹和风疹参考实验室、世卫组织西太平洋脊髓灰质炎参考实验室、世卫组织西太平洋日本脑炎参考实验室和世卫组织西太平洋轮状病毒参考实验室。

国家研究中心(2个):国家朊病毒检测中心和中国微生物病毒/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传染病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卫生部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病毒与病毒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中央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物与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应急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

下属科研部门(11):传染病防治所、病毒性疾病防治所、寄生虫病防治所、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妇幼保健所。

科研成果

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表论文14892篇,其中中文11502篇,英文3390篇,年增长25倍以上。中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5。承担了多项科技部科研项目(“973”项目、“863”计划、科学研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和地方科委,每年实施国际合作项目超过100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履行职责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突发、流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时限报告。军队医疗机构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前款规定的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