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无意义的事情有意义?
比如,单位例会。事实上,一个例子已经暗示,这种会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将受到质疑。有时候没必要,只是因为计划上了。时间到了,去散散步。例会很少用来处理问题和突发事件,通常是安排理论学习或传达上级文件精神。
形式上没什么创新。正职或副职领导读一篇报纸评论,读一篇理论著作中的一章,读一份上级的文件。语气没有抑扬顿挫,热情不高,就像几杯茶。难怪刘震云的小说《单位》写一篇通讯文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轮流念一段。要用家乡话,也算是从无聊中找到新的兴趣吧。
会议没有什么结果。看了一遍,提出了三个以上的大而未决的意见。至于怎么实施,怎么检查,与会人员心领神会。少数传播者甚至到了会场就直接拿到传播材料,甚至句子有时会断句,极其通畅。这样的会议有什么用?
比如写举报材料。穿靴子戴帽子,注水。仔细考虑材料的形式,注意每个副标题的整洁;每一处都注意修辞的运用,引经据典,比喻生动,字读起来不像应用文,而像一首优美的赋。但是这种材料是没有灵魂的,它很有意义。谈论问题的方式是变相的表扬和自我表扬。我只知道自己在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目标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应该怎么做。
比如写工作回顾。不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审的论文指标,拼凑了一些我看了都不忍看的东西,付了很多版面费,就是为了在一些逐利的期刊上印上我的名字。有时候要求有素质,会雇佣“枪手”。一旦获得了头衔,这些所谓的“论文”就会束之高阁,羞于见人。
然而,人是需要意义的生物。总是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内心一定充满了煎熬。第一,价值观冲突。我辛辛苦苦地调研,看文献,学理论,写文章,改稿,排版,发文,每个环节都做了。结果投稿后,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收到编辑索要版面费的来信。我该怎么办?你能容忍有些业务和科研能力远不如同事,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几篇“论文”来评职称,以此在你面前耀武扬威吗?第二,我在感情上受到了打击。比如总结材料,明明不想写空话,却要加很多冠冕堂皇的话。你怎么会为整洁的用词感到羞耻呢?那么时间上就有冲突了。当你不得不参加一些与既定任务相冲突的无聊活动时,你会怎么做?当你不得不放弃第一象限的任务,去做一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时,你是什么感受?
当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去解决,而不是被动的去适应,成为一种习惯。从哲学上讲,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也就是说,一件看似有意义的事情,最终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同样,一件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也可以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变得有意义。“做你知道你做不到的事”本身就是这个意思。
简单来说,判断一件事是否有意义,主要看做了之后会不会带来改变。有变化就有意义,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这就要求,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没有结果的过程,半途而废就像一座烂尾楼,终究没有意义,却不如一块空地适合正确的规划开发;同时,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定是与核心任务相关的,总是围着外围打转,没有深入问题,就像写一篇文章不去思考主题和框架,而是专注于写作工具。除了增加时间成本还有什么意义?总之,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
无意义的事情有两种。一是事情本身没有意义,比如做虚假材料送检;第一,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是某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做起来就失去了意义,比如写总结,理论学习,志愿者活动(这里指的是各种纯粹作秀的活动)等等。
我们做无意义的事情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主动,一方面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最重要,所以忙碌碌,碌碌无为;另一方面,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但又怕耽误,用无意义的琐事制造假象,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把青蛙吃掉。二是被动行为,一方面,个体行为不能不从属于一些无意义的集体活动;另一方面,个人工作的优先级从属于某些人的优先级,你不敢说话,即使某些人的事情不重要,你还是要去做。
以上情况要分别对待。首先,判断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事情本身没有意义,那就把事情的整个过程分解,找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它有意义。因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无意的意思中必然有有意的部分。比如制造虚假信息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让这项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就有意义了。限定完成时间,制定任务标准,列出工作流程,分解具体任务,安排时间节点,提出材料目录,及时做好归档和备份工作。用它来锻炼你的统筹能力。最不济也可以用来磨砺自己的脾气,至少停止抱怨和埋怨。如果事情有意义,没有意义,那就找出问题发生的环节,让它回到应有的位置,“恢复原状”。比如写总结材料的时候,华而不实的关键是拯救迎合心理,摆脱这种迎合心理。它主要是在事实和数据、结论和论述、结构和语言中得到锻炼。干巴巴、新颖简洁的总结,让读者耳目一新。
其次,分析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主动,那就去看看你是不是因为不知道或者想拖延而忙着琐事?在你下定决心做某事之前,你必须弄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目的赋予我们做事的意义。做事之前,要问初心。做了之后会给我和别人带来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如果是被动的做,那就找一个在无意义的集体活动中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比如你可以设定在例会时间听清楚要点的目标。不管沟通者是否粗心,我都会倾听内容的观点、理由、事实和结构层次,与自己联系起来,找出与我的联系,扩大我可以利用的情境,使事情发生。这样,就说得通了。屈从于上级安排的人,要努力找出上级和自己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为完成自己的一项任务做一些准备和准备。
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不能回避所有无意义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做无意义的事情。先做减法,问问自己:我今天不做的事,有哪些不是世界末日?你也可以做一道选择题,问自己:如果我今天只能做一件事,我会做哪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