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波炉加热的馒头中间特别难嚼?
家用微波炉外面有微波泄漏吗?对人体有害吗?
一般来说,微波炉外部会有不同程度的微波泄漏,但国内外市场上大多数合格的微波炉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但从健康安全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完全“合格”的微波炉,在加热时也要在离炉门一定距离的地方操作,以确保安全,这对于老人、小孩、孕妇等易感人群尤为重要。
关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几十年的研究,一般认为有两种危害:一种是热效应,一种是非热效应。所谓生热效应,就是微波能量加热人体局部组织,造成损伤。人眼和男性睾丸是最容易受到微波产热效应影响的两个器官。所谓非热效应,是指一些临床症状,如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血液指标变化等。这是由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引起的。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病例或症状,说明这种影响确实存在。至于多少微波辐射对人无害,世界各国设定的数值差别很大。如俄罗斯、波兰等国考虑了上述两种影响,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主要是从热效应考虑问题,制定的标准非常宽松。中国采取的是折中的、相对安全的标准,这是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的。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西方国家虽然标准比我国宽松,但在管理和执法上非常严格和严肃;我们经常不遵守法律或执法不严。另外,他们的民众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对微波炉微波泄漏制定的标准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产品必须经过检验,取得合格证,才允许进入市场。但是,我国制定的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国家质检部门尚未公布中国市场微波炉微波泄漏检测结果。只是从1997开始,国内有学者发表了个人的测试结果。从这些数据来看,大部分国内外的名牌新微波炉还是能达到国标要求的。但这些检测毕竟不具有权威性。做这种检测需要特殊的仪器,普通家庭和个人很难做到。所以考虑到用户的安全,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
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微波辐射能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符合国家标准的微波炉用于家庭烹饪还是安全的。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工作的微波炉附近,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睛盯着玻璃炉门,因为人眼是最容易受到微波辐射的器官之一。至于炉门松动、漏水、炉门破损的微波炉,要及时修理或废弃。
微波炉煮的微波食品安全吗?
2004年初,有媒体报道,国外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经常食用微波食品更易引发胃肠癌,……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原因是加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国内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具体分析。从微波技术的角度来看,虽然微波加热和常规烹饪加热都是基于热效应,但都是利用微波辐射产生的介电损耗来引起发热和温升。因此,与常规烹饪不同,微波加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加热选择性,微波介电损耗大的物质(如水、油、盐、酸、碱和含有金属杂质的容器)耗热量大,升温快;但是,微波介电损耗低的物质(如塑料、陶瓷、干冰、绝缘体等。)耗热量低,升温慢。二是由于微波的穿透,食物内外共同加热,外面散热快,里面散热慢,有时容易出现内热外冷等加热不均匀现象。从以上特点来看,微波食品加热操作控制不当,不排除局部过热甚至有害物质。但是,常规的烹饪方法(如煎、炸、烤)也会产生致癌物。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局部过热,微波食物还是安全的。
此外,微波炉也是一种有效的消毒热源,特别是杀灭真菌、霉菌、肠道细菌和不形成孢子的真菌。由于微波可以穿透细胞膜,加热其内部,使细菌脱水脱盐而死亡,因此可以在比常规加热消毒低得多的温度下(100℃以下)发挥杀菌作用,因此比常规蒸煮加热更能保留营养成分。
从安全角度出发,掌握合理的微波烹饪方法。
因为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用户在家用微波炉烹饪中很可能会遇到两种相反的现象:一是外热内冷,比如用微波炉解冻,如果加热过快(用高火),外热会很快化水,即使外表煮熟了,但内部还是冰,所以微波炉厂家建议用户对解冻的食物使用“低火”间歇加热;第二,里热外冷。比如用微波炉热一个冷馒头,只是外热内硬,没法嚼。尤其是你加热一种带馅的食物,比如包子,它的表皮干燥,不易吸热,但它的馅料富含水油盐,所以很有可能是馅料过热甚至冒烟,表皮不太热。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在燃烧油性食物的情况下需要特别警惕。营养专家和医生建议不吃或少吃油炸和烧烤类食物,因为食用油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温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肉包子之类的食物,如果用微波炉加热,会局部烧焦,也会产生上述弊端。所以有文章提出不提倡用微波炉烹饪脂肪淀粉类食物。在我看来,最起码要精心烹制,严密监控。如果烧坏了,至少要丢弃。
市面上有很多书,比如《微波炉烹饪书》,介绍如何在微波炉里做出好吃的菜,很吸引人。但是经常听到家庭主妇抱怨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局部烫伤。因此,让消费者了解一些微波加热的基本知识,合理掌握烹饪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微波加热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高火,可采用间歇式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消散。此外,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可以搅拌(或翻动)一次或两次。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油腻的淀粉类食物烧焦。
从安全角度合理选择微波炉食品容器。
目前广泛用于微波加热的食品容器有陶瓷和塑料两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这种容器几乎都标有“适合微波炉使用”的字样。事实上,这些产品的微波性能和质量差别很大。以陶瓷为例,用于微波加热的陶瓷食品容器的要求应高于国家标准。因为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高岭土),其化学成分是铝硅酸盐。优质高岭土经高温烧结后性能稳定、无毒、微波介电损耗低,是微波炉的理想容器。劣质高岭土中混有各种金属杂质。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方便加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添加铁、铅、镉等化合物,使容器的微波损耗增加,容易发热。用微波炉加热时,这些金属会有少量析出,危害健康或引起慢性中毒。瓷器上的彩釉含有铅、汞、镉、锡等氧化物,劣质彩釉是健康杀手。选择微波炉食品容器要谨慎,尽量购买大企业正规名牌产品,拒绝马路陶瓷;尽量用不带彩釉的白瓷碗(至少内面);一定要选择有色釉的陶瓷时,也要选择“釉下彩”,避免色釉与酸类接触,避免高温;如果发现高温下色釉略发粘,则应报废。
对于塑料容器,聚乙烯(PE)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容器在-20 ℃~120℃范围内化学性能稳定,微波损耗小,无毒性,是微波容器的理想首选。聚丙烯(PP)制作的容器(包括薄膜)微波损耗略大于聚乙烯,也是微波炉较好的容器。至于聚氯乙烯、聚酯和聚碳酸酯、泡沫塑料盒、劣质保鲜膜、一次性饭盒、各种回收塑料甚至废旧材料制成的劣质容器,都应该坚决杜绝在微波炉中使用。本文推荐一种国外文献中介绍的检查食品容器(不管是瓷的还是塑料的)微波质量的简单方法:在一个普通玻璃杯中放入300毫升水,与待测容器一起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分钟,如果水热但容器不热,则容器是安全的;不然就有问题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微波辐射的危害和烹调不当的食物对健康的危害的认识远未结束,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使得研究工作非常困难。所以,就像上面说的,天下学者对一些问题的无知是很自然的,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学会小心处理,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