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相关犯罪呈上升趋势,严重侵蚀网络环境。据统计,2021年,检察机关以电信网络诈骗起诉近4万人,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起诉12.9万人。可以说,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感。

1.什么是电信诈骗

根据201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2018《检察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工作指引》,我们可以将电信诈骗界定为编造虚假信息,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实施诈骗的行为。

2.电信诈骗数额的认定

根据《解释》第一条可知,利用电信网络技术实施诈骗,骗取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即诈骗财物数额在三千元以上的,诈骗财物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诈骗财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刘被骗30万元。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除刘外还有其他受害人,诈骗总额达到50万元,犯罪分子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3.电信诈骗的特点

(1)精准锁定诈骗目标。

大数据时代,公民会在网上或者日常生活中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有时候,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或者技术落后,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比如本案中刘的粉丝身份,就有可能是被不法分子筛选后的诈骗对象。

(2)犯罪行为的职业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犯罪分子合伙作案,犯罪团伙的组织化越来越明显。背后有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内部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甚至其背后的决策者和真正的非法受益者也往往隐藏在国外,具体的诈骗是由国内的代理人组织实施的。面对这种越来越专业的犯罪,防不胜防!

(3)非接触式欺诈

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和受害人之间没有积极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沟通方式。与传统诈骗手段相比,受害者更难掌握其外貌特征并提供相关犯罪信息。即使破案,罪犯落网,受害者有时也很难辨认。就像刘赌博,自始至终没见过一个犯罪嫌疑人,但30万早已被他骗走。

4.防范电信诈骗

第一,注意自己的行为惯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设置骗局,如网购、借钱、支付生活费等。被骗者接到电话,会在第一时间以习惯性反应主导行动。犯罪分子会利用受害人的行为惯性,逐步设置陷阱,引导受害人进入陷阱。为了拿回钱,刘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自己的脸都给了诈骗分子,让诈骗分子得逞。

第二,警惕自己“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有些电信诈骗就是抛个诱饵。在犯罪分子的鼓励和诱惑下,被骗者贪图犯罪分子给的小利益,所以会上钩,然后顺着犯罪分子的诈骗流程走下去。

过程越陷越深,最终会因小失大。刘的行为是看中了网站投注的高回报,铤而走险,让人心烦意乱,为时已晚。

第三,冷静下来,及时报警。受骗者接到电话后通常会有的焦虑、急躁、担心的心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比如,在受害者亲属发生意外,需要立即手术将钱转到某个账户时,犯罪分子利用受害者的心理实施诈骗的情况很常见。

第四,要及时了解电信诈骗相关案件。电信诈骗在国内经常发生,诈骗手段也不时更新,往往让人措手不及。面对骗子的各种诈骗手段,要时时有所知,有所新,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