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贸易自由化是必然趋势?人快给答案~人在这里~答案容易追分~ ~ ~

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民族界限,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漫长发展过程。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的、客观的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进来。

全球化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是由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能量的释放必然会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导致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全球化的动力之源。科技水平决定了全球化的规模和速度。

全球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大调整。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全球化进程中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跨国公司的大量投资和并购活动中。跨国公司都是在全球范围内上市的股份公司。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扬弃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私人资本,把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不仅生产社会化,资本也社会化了。这是资本主义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过渡点。可以理解为跨国公司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

全球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经济基础的大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的大调整。主要是上层建筑中的经济制度,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经济法规、经济管理体制等。,必须也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力的大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大调整。这一系列“必然”决定了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漫长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过程。不管人们喜欢它还是讨厌它,欢迎它还是反对它,它都在不可逆转地发展,已经汇成一股巨大的潮流。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早或晚,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进来。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是由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第一,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基本矛盾之一。在这些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通常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当前,全球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产生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无法束缚的巨大能量,能量的释放必然导致经济全球化。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源泉。因为任何科技成果的传播,从长远来看都是无国界的,这就注定了经济发展是无国界的。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的巨大力量并不止于跨越国界,它已经跃出了地球,到达了太空和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未来不再是假设或假设,即在21世纪的某个时代,人们将研究经济空间和经济星际的问题。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史,其中4000多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科技成果遍布全球,造福全人类。当然,还是因为科技水平低,传播速度极慢,中国古代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都要经过5?10个世纪(见表1)。尽管如此,中国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而巨大的贡献。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评论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时说:这三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上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以至于似乎没有一个帝国、任何一个派别、任何一个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经济也领先。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直到17世纪,中国的GDP占世界的1/4,相当于当代的美国。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成果传播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我国近现代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引进或制造的时间从几十年到几十年不等(见表2)。

科技的巨大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欧美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就超过了中国。追溯上述史实的源头,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2)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各方面的扩张规模。当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没有时空距离的村庄,让人们真正实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理想。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规模。据统计,1999年全球股票市值达到30.18万亿美元,大于全球GDP总量30.1万亿美元,全球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比1990年增长了1倍以上。1998,全球进出口总额为107537亿美元,比1990增长54%;1999年全球跨国投资8270亿美元,是1990年的近5倍;65,438+0,998: 6万家全球跨国公司占全球产出的25%,比65,438+0,990增长7个百分点;1999全球跨国并购金额达3.4万亿美元,是1990的8.5倍。

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着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规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追求最大的物质和无形成果,这必然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世界范围内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分布极不平衡。所以走出自己的国家,跨越别人的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很自然的事情。跨国资源配置的规模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着全球范围内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全球社会化大生产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着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率的目标。这种内在的冲动需要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实现的规模还无法实现最高效益时,规模的扩张必然会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越国界的深度和广度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

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着竞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科技水平低的时候,竞争只能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内部进行;当代科技水平为竞争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力的手段,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抢占竞争制高点,力争立于不败之地,竞争对手势必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3)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时,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一项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由于科技发展极其缓慢,经济发展步履蹒跚。有学者研究,在过去的1000年中,前500年世界人均GDP年增长率仅为0.05%。欧洲的经济发展用了几千年,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超过中国。

现代科技成果传播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需要40?50年,20世纪初的30?40年,中期需要10年,下半年需要4左右?五年,而过去20年,只需要3?四年了。科技成果的加速传播促进了经济的加速发展。在最近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均GDP年增长率提高到1.17%,是之前500年的23.4倍。最近十年增加到3.1%,是过去200年的2.7倍。

当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似乎在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展。据统计,从65438到0999,全球互联网上的电脑约有9000万台,网民2.6亿人,每年增长速度都会翻倍。1999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90万,网站数量达到15000个,分别比197增长了14倍和10倍,并且每半年增长一倍。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将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高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强大的科技力量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全球跨国投资和跨国并购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6.5%和23.9%。最高年份分别达到87.5% (1994)和54.3% (1998)。全球GDP年增长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提高到90年代末的3%以上,举世瞩目(见表3、表4)。

第二,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全球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全球调整。

全球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的全球调整。

众所周知,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有制形式的转变突出表现在跨国公司的大量投资和并购活动中。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M&A的活动一直在不断地、一波接一波地进行着。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看,手工业作坊阶段好于简单的合作阶段,机器工业阶段好于手工业作坊阶段;从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生产垄断阶段优于自由竞争阶段,生产国际化阶段优于生产垄断阶段,全球化阶段优于国际化阶段。

19年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开始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并购活动,主要通过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发展起来。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M&A热潮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间隔越来越短。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大鱼,小鱼吃小鱼,生产经营相同的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发展到生产经营相同的企业之间的纵向兼并,产生了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企业。

与历史上的并购相比,经济全球化表现出显著的特点:一是跨国和跨洲并购;二是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联盟;第三,知识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四是并购规模大、速度快、频率高。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的政府或民众普遍制定了并购战略。美国提出的所谓“跨国经济国家化并购”战略,将跨国和跨洲并购扩大到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预定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和阿根廷等16个发展中国家。欧盟的投资并购战略是:以企业兼并、联合或收购的形式进行跨国并购;联盟外,就是走出“联盟门”,就近取中东欧,西探南北美洲,东进亚洲,实施全球并购。

经济全球化的并购浪潮一年比一年好。据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公司统计,1998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为2.5万亿美元,1999年飙升至3.4万亿美元,比1998年暴增36%。在1990年代前半期,M&A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生产和流通等民用领域,后半期则扩展到军事工业、通信和媒体。例如,法国航空航天公司Matra和德国航空航天公司在欧洲的合并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进展。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公司年营业额220亿欧元,欧洲第一,世界第三。新年伊始,美国在线(AOL)和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 Inc .)合并,成立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和媒体集团。新公司的资产达到3500亿美元,令之前所有的并购都相形见绌。

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看似是跨国公司决策者的主观行为,但其实质是所有制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全球范围内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现在全球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都是在全球范围内上市的股份公司。那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跨国公司的所有权性质?我们的智慧不够,需要请教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调整的必然形式。“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劳动的社会集中为基础,这里的资本直接获得社会资本(每个个体直接结合的资本)的形式,这与私人资本是对立的。它的企业作为社会企业,是和私企对立的。那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限度内扬弃私有资本。”“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最高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为了把资本转化为生产者的所有权,不再把它看作是单个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看作是他们在同一生产中的全部财产,这就是直接的社会财产。”“股份制将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基础上扬弃资本主义私人工业;它越是扩张和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就越会按照同样的程度摧毁私人工业。”“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是一种自我扬弃的矛盾,明显地表现为向新的生产方式的简单过渡点。”(1)在这里,马克思的“扬弃”包括私人资本、私人企业、私人财产和私人工业,使之转化为社会资本、社会企业、社会财产和社会工业。

查阅马克思的论述后,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跨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跨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是社会所有和扩大的社会所有,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社会,是向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点。因此,跨国公司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

第三,生产关系的全球调整必然推动上层建筑的全球调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经济基础的大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的大调整。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法律法规、文学艺术等。本文只讨论实践中已经发生的经济制度的变化,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法律规范等。

(1)国内改革。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许多国家改革了管理体制,特别是金融管理体制。70年代初,以美元为代表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芝加哥学派自由资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金融业进行了改革。主要目标是减少政府干预,放松反托拉斯法的严格管理,促进资本流动。65438年至0986年,英国开始实施银行业大改革,放松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解除对资本流动的限制,试图重振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法国进行了多次金融改革。德国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多次资本市场改革。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改革也被其他大洲效仿: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或多或少地迈出了金融改革的步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2)非洲大陆内部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管理体制改革跳出了国家,在非洲大陆展开。欧盟的改革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完善的。首先,欧元的建立和欧洲央行的成立,标志着欧盟在“农业趋同”和“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体化的有效性,欧元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加彻底。其次,欧盟取消了关税壁垒,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关税集团,国外最惠国关税税率降到了3%以下。为了刺激资本的自由流动,还取消了人员和货物的过境检查。这些改革加快了欧盟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NAFTA一体化进展顺利,美加关税在1998完全取消;墨西哥平均关税税率降至2.1%。这些成就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开创了先例。

10东盟国家和南亚区域联盟的成立,表明亚洲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立于1992年,由12个国家组成。在1996年举行的峰会上,* *签署了8年内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协议。西非经济货币联盟有八个成员国,农畜产品内部进口税从1996 7月起全面下调;1997年召开的第二次峰会决定将工业品进口关税降低60%,争取尽快完全降低。中欧自由贸易区(CEFTA)成立之初有6个成员国,提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免关税的自由贸易区。

(3)全球改革也在快速进行。经合组织是一个横跨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世界性组织。参加该组织的29个成员国一致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投资自由化。亚欧会议、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和24国集团等松散的组织加强了关于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对话。亚太经合组织横跨亚洲、美国和海洋三大洲,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目标是2010年消除发达国家的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2020年消除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关税壁垒;该组织第九届和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决定在环保产品及服务、渔业产品、林业产品、医疗器械、电信、能源、玩具、珠宝、化工产品等9个行业开始减免关税,以提前实现贸易自由化;第九届和第十届部长级会议还建议各国为食品、橡胶、化肥、汽车、民用飞机和油籽产品等六个行业的早日自由化做准备。此外,许多国家的部长也宣布了单边关税削减措施。这样,从1989到1996,APEC的平均关税从15.4%降到了9.1%。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经济组织。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组织,被世人誉为经济联合国。该组织的主要职能:(1)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并监督实施;(二)组织成员国开放市场;(3)建立协调和解决成员间经贸纠纷的机制。可见,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组织者、执行者、监督者和裁判员。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及其工作必然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四,全球化的不可避免性和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全球科技的大发展必然推动全球生产力的大发展。全球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经济基础的大变化,必然导致全球上层建筑的大调整。这一系列“必然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这是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逻辑。

然而,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趋势,而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获得的成熟果实。不可否认,当代经济全球化是由全球资本主义主导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是如影随形的。不考虑意识形态矛盾,从宏观上看,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微观上,有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有贫穷和富裕的矛盾,有盲目和计划的矛盾,有破坏投机和经济稳定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表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是曲折而崎岖的。矛盾尖锐时,经济全球化发展缓慢,甚至会出现暂时停滞;当矛盾缓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无论在何种状态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都是不可避免和不可改变的。

自由是被承认的必然。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意味着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拥有更多的自由。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能掌握和运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规律,为自己和民族的利益服务,而不能也不应该阻止和限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即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