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无错文章的四个步骤

如果按照脑子写,可能会有两个问题。首先,跟着感觉走,你可能会跑题。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东西,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够严谨。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写的东西不出错呢?

写作中有两种错误。一类是小错误,比如拼错、标点、句子不通。这些都是小问题,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学习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都是可以解决的。另一类是大错误,比如写跑题,比如满口空话,比如文章结构混乱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伤筋动骨的大问题。

以我们的手稿为例。如果你的文章有几个小问题,编辑修改一下勉强可以通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有上面说的这些大问题,编辑连改都不会改,直接判这篇文章死刑。这次主要说一下写作中的四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写作的视角。就是写作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满脑子都是“我是怎么做的”“我的朋友是怎么做的”。这是打开手稿的大忌。一般来说,在一篇公开的稿件中,开头可能只有一两个“我”,比如“我今天给你介绍的这本书叫XXX”或者“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三点”。这里的“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角色,一定不是给大家上课的感觉。

“看到我就滚蛋”其实是在逼大家养成更良性的写作习惯。为什么很多人一写就说自己?不是你想表达自己,而是我们从小学开始自己写作文。刚学写字的人喜欢用两个字,一个是“今天”,一个是“我”。今天天气很好,就带孩子出去上辅导班了。“我今天看了一整天书。”你看,这两个字会不自觉地被用到。写开放式稿件的时候,多谈书,多谈作者,尽量不要说“我”。

第二个问题是写作的态度。开书稿就是把书打开给人看。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但尽量不要有自己的判断。举个例子,我想有些同学在写公开稿件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表达对这本书的赞美。他们会写“这本书太实用了”“这本书在这个问题上真的很透彻”。或者评价一下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正面管教》,里面提到温和坚定的方法在中国未必适用。“《学会提问》中提到的质量问题,其实只存在于某些场景中”。不管这些评论是否正确,一旦有对已打开稿件的评论,实际上很难保证已打开稿件的客观性。我们说开篇稿件应该起到一本书八个背书的作用,而不是成为评论家。我们真实完整地向读者介绍一本书,让他们评论。写稿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中立。

写公开稿的时候,一定不能写书评或者评论。我们来比较一下三者的区别。开书稿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一本书,告诉大家这本书有什么好,为什么要读。书评是对一本书的客观中立的评价。书评作者不一定要告诉你书哪里好,哪里不那么好。读后感就是我们读完一本书后的感受。这是很个人的感受——有人对这部分的感受多一点,有人对那部分的感受多一点,但只要这些感受是真的,都是看完之后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对比,你会发现翻开的手稿才是真正能体现一本书面貌的书写形式。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听完打开的稿子会对它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看完书评或者看完可能会很迷茫。因为书评和评论都是直接写的,不需要重复书中的内容。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开篇稿件是给没读过书的人看的,书评和反馈是给读过书的人看的。

知道了这个区别,我们在写稿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一定要老老实实的还原书中的内容,不要乱加评论,也不要自己创造一个新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是语言的温度。开稿的时候要说别人的心里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写作时光有好的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语言形式,也就是语言要有温度。我们不想板着脸给每个人讲课或者说教,而是把好的内容传递给他们。每一点都要有意义,别人看了更有兴趣。

写稿子的时候,少用空洞的标题,多用金句或者概括句。我们在介绍书籍要点的时候,是应该一丝不苟还是更加专注?这要看每本书的情况。请记住,写稿子的时候,尽量用这种和大家都有关系的句子,而不是冷冰冰的句子。

第四个问题是文字的感染力。有的同学会把稿子写成议论文。打开稿子不需要重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它应该给出一些解释或提供一些例子,让别人深刻理解这句话。写公开稿的时候,不能随便从书上找几个字,拼凑起来,搞个明白道理。我们应该依靠文字本身的吸引力。有说服力的话可以让你的稿子站得住脚。

简单回顾一下今天课程的内容。今天,我们讨论了如何写一篇不出错的稿子。简单的四个步骤:第一,少用“我”;第二,真实还原而非评论;第三,注意语言的温度;第四,注意文字的感染力。把这四个步骤做好,开稿就不会有大问题。

1,开书、书评、读后感的区别:

打开手稿是为了还原书中的内容。

书评是对一本书的评价,哪个好,哪个不好。

读后感就是看完这本书的感觉。

打开的手稿是给没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另外两本是给读过这本书的人的。

2.如何检查自己文章中的小错误?

小错误就是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的错误。你可能需要训练你的基本功,因为小错误往往是不自知的,你错了就以为是对的。今天讲了找大错误的方法,少用我,还原书的内容,文字要有温度,有感染力。

用我可以少用的搜索方法。写完之后,检查一下文章用我的地方,看是否合适。不合适就改。最好将复原书的内容与三栏注释进行对比。文字的温度和感染力,可以通读一下,看看哪里可以放得更生动形象,就像打磨、修图一样。打开书稿也很重要,就是用自己的话把书的意思说出来。

了解写作中可能出现的“小错”和“大错”。写稿子的时候,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明白开稿、书评、读后感的区别,多写干巴巴的文字(有温度),而不是罗列冷冰冰的问题。注意不要空泛的评论,一笔勾销的文字,检查自己的文章,看看有没有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

“我”可以出现在文章中吗?

在写稿子的时候,我们扮演了一个说书人的角色。我们是想给大家介绍这本书,而不是评价它,所以自然不需要在稿件中有太多的个人视角。所谓个人视角,就是用第一人称写作,大部分句子都是以“我”开头的,比如“我认为”、“我认为”、“我想向你介绍”、“我发现”,这些都会影响稿件的客观性。

为什么“我”可以出现在一些打开的手稿中?例如,在樊登讲故事的时候,有书和枪吗?如果说故事的人是一个特定的人,比如、,或者白和董卿,这时可以用“我”,因为它代表了他们个人的立场和喜好。读者或听众也愿意听到他们的意见,因为这代表了他们对这本书的态度。

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稿件的播报员,我们只是提供一个简洁的介绍,也不是文化大咖和名人,不需要加入太多的个人观点。每个点以一个问题的形式出现有什么问题,刚好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写公开稿不是给所有人讲课。读者和听众想一目了然地看到要点。如果要点都是问题,尤其是“为什么”、“怎么做”、“怎么做”,读者和听众可能会不耐烦,觉得没看到干货。与其这样,他们还不如有一些清晰的句子或者直接反映要点中的干货,更直接,更贴近读者。

到底什么是空谈?有标准吗?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是从结论到结论,没有联系实际,基本可以断定是空谈;如果能结合实际,比如社会现实,每个人的情况,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这是一个有理有据的讨论,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尖叫。

有这些问题的文章会失败吗?

不一定,要看问题的严重程度。比如你只是给一句话加个“我”,在不影响整篇文章公平性的情况下,可能就通过了。但是如果你不小心踩了四个雷——这些问题你都有,那么你的文章很可能就通不过了。

我的回答是:

1,开书、书评、读后感的区别。

未包装的手稿:对一本书内容的概括,通常附有作者的背景介绍。用自己的话和广为宣传的案例来分析这本书的三个关键点。大家看完之后会吸收一个系统的概念和知识。一般是第三体视角,客观介绍。

书评:专业书评和日常书评。专业的书评,比如有的书会在序言里有社会名人的短评,或者直接来个较长的“推荐序言”;再比如各种电子书销售平台的推荐。非专业的书评,比如知乎、豆瓣上“读书爱好者”的短评。一般是书的一两个亮点。

读后感:从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一些文章,主要是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书中的内容。我发现很多其实都是浓缩的原著,整段整段的复制粘贴。

2.如何检查自己文章中的小错误?

首先检查语法、用词、错别字、病句等基本错误,多读几遍,让它们一一改正。

然后,注意结构,逻辑,语言风格,整篇文章的风格等等。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还有其他表达吗?缺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