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名字和简介。
冰心(1900 ~ 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曼等。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他在童年时广泛接触了中国的古典小说和翻译。1918进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第一部小说《两家》发表于1919。此后出现了《我很孤独》、《去乡下》等探讨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泰戈尔《鸟》的影响,他写了无题自由诗。这些晶莹剔透、清丽温婉的小诗,后来被出版为《星辰春水》,被称为“春水”。1921加入文献研究会。同年发表散文集《笑》《往事》。1923毕业于燕京大学艺术系。我去了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我在美国旅行和留学期间,写了一部散文集《献给年轻读者》,表现出雍容、轻盈、典雅、简洁、流畅的特点,艺术表现力很高,取得了比小说、诗歌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冰心体”,影响广泛。65438年至0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此后又有散文《南归》、小说《芬》、《冬儿姑娘》等,表现出更深刻的社会内涵。抗战期间,他在昆明和重庆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去了日本,是东京大学的教授。1951回国,历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他的作品包括散文集《我归来后》、《送给年轻读者》、《我们春天醒来了》、《樱花颂》、《拾穗》、《晚晴文集》、《送给年轻读者》等。,展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她在艺术上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得了1980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儿童文学作品选《小菊邓》获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奖荣誉奖。除上述作品外,冰心还出版了小说集《超人》、女性散文集、《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翻译选集》。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出版了。
朱自清简介
扬州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城,湖光山色,景色宜人。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都曾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求隐居和成功,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扬州也是一座英雄的历史名城。在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古城优美的风景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氛围,无形中培养了青年朱自清的气质,培养了他平和正直的性格和对自然美的兴趣。而扬州的秀美山水,像雨露一样滋润着他的心灵,滋养着他的情怀,丰富着他的想象,让他的情怀永远充满诗情画意。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对他的影响潜移默化而深远。
朱自清作品27种,* *约1.9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学术研究等。大部分收入是明凯书店1953出版的朱自清文集四卷。从65438年到0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收集、整理并出版了六册朱自清全集。虽然朱自清在五四以后才开始写新诗,但1923发表的《桨影灯影下的秦淮河》显示了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才华。从此,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28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著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记叙文和抒情散文。他的作品主题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书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代价——七毛钱》、《白人——上帝的最爱》、《执行政府大屠杀》。二是以背影、儿女、丧女为代表的一批杂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情关系,人情味浓厚。第三,一组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抒情小品,如《绿》、《春》、《船桨灯影下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后两种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好的,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是家喻户晓的名篇。他的散文朴实细致,明朗阴郁,以语言精炼、文笔优美著称,充满真情实感。
朱自清,原名华子,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165438+10月22日)十月初九,卒于1948 12年八月。原籍浙江绍兴。因为三代人都定居扬州,毕业于当时扬州的江苏八中,在扬州当老师,所以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的祖父朱泽宇,本名于,因继承朱家而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审判官10余年。我爸爸的名字叫洪钧,他的字是小坡。他娶了周,是个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从东海到邵伯镇,属扬州府。两年后,全家迁居扬州城,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扬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对古城这种生活的感受是微妙而复杂的。大概是生活太单调了,所以他后来说,童年的记忆里只剩下一个“单薄的影子”,“就像被洪水冲走了一样,孤独得令人震撼!”然而,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中,童年毕竟是第一个“驿站”。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甜。笔名巴金。我的祖籍是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 165438+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2005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在上海病逝。
“巴金”这个笔名来源于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名叫巴·伯恩的同学,以及这位同学自杀时巴金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作品。他为这两个名字各取了一个词,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我父亲以前是四川广元县的县令,清正廉明。辛亥革命后,他辞职退休。1914母亲去世。1917父亲也去世了。我从小就在家学习。接受五四运动中的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农历1920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没人管”自己的行为。1920至1923在成都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学习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谈》工作,参与组织“平等社”,开展反封建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闻·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呐喊》等新诗。
1923去了上海,不久去了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25夏天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翻译,宣扬无政府主义。1927年他去了法国,次年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死》。小说月刊1929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住在上海。几年间,他写了许多书。主要作品有《死日》、《新生》、《缎子》、《萌芽》以及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著名小说《爱情三部曲》《雾》在时代连载。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65438年至0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我去日本旅游。次年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系列”、“文化生活系列”、“小众文学系列”。1936年与金易创办《文姬月刊》。同年,他和鲁迅等人共同发表了《中国文艺家宣言》和《文艺界团结言论自由宣言》。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游历了上海、广州、桂林和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更名为烽火)的出版人兼主编,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从1940到1945,他写了抗日战争与火的三部曲。抗战后期,他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房》。1946完成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和“鬼”闻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还翻译了许多作品。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他对祖国和生命的热爱。
1949出席第一届全国文学代表大会,当选为文联常委。1950担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他两次访问朝鲜前线,编了两篇散文《生活在英雄和保卫和平的人们中间》。1960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遭到残酷迫害。1978起,杂文《随想》在香港《大公报》连载。在他的倡议下,1985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郑州人,中国* * *生产党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魏,原名魏,曾用笔名毛白杨。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八路军,1938加入中国* * *生产党。1950年底,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出版了一批文学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者的代名词。1978年写了抗美援朝题材的小说《东方》,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魏巍唐灵逝世后,在北京军区大院内设立,2008年8月26日起接受公众参观。遗体告别仪式于2008年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刘简介
刘1942出生于四川成都,1950后定居北京。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 165438+10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开端,引起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交桥》、《小码头》等。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耳边的风》等。
1985年,纪录片作品《5 19长镜头》、《汽车咏叹调》出版,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设私人相册专栏,打造图文融合的新文本,1999推出图文融合的小说,树和森林在一起。1992之后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集。
1993年开始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以小说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十多年来,他坚持从秦可卿这个人物来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楼梦”的一个分支。
1995之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从1998《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材料之美》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
作品多次获奖,如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不怕十三岁》均获国家级奖项。小说《四牌楼》还获得了第二届上海市优秀小说奖。
刘文集八卷出版于1993。截至2005年初,国内外已出版不同版本的专著130余部。许多作品被翻译成法语、日语、英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韩语、瑞典语、捷克语和希伯来语。
肖复兴简介
肖复兴(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河北沧县人,1947出生于河南信阳,在北京长大,1966毕业于北京画院。1968去北大荒插队;1982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居北京。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我当中小学老师的时候,是《小说选》的副主编。他出版了50多种书籍,并获得了许多中国和北京和上海的优秀文学奖项。近期作品有《肖复兴文选》三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萧福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告诉人们看起来相当普通的故事。正是在这一系列任何人似乎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出了人的处境,写出了人的精神欲望,写出了社会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微妙变化。
萧福兴的散文创作涉及面很广,有关于风土人情、自然境界、音乐艺术的叙事作品,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隽永,写出了水的经典、山的灵魂、音乐的永恒,引导读者徜徉在自由广阔的艺术世界。
肖福兴当了十年记者。
他说:“人其实很脆弱,对过去,尤其是虚度的青春感到痛心。他们心里的感受是无法言说的。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都可以是悲伤或遗憾,都是无法挽回的。人可以回头看,但路总是要往前走的。过去的路是一把弓,只能把我们弹射向前。这是我们无法逃避、无法回避的命运。”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过》、《早恋》、《青春的梦》(又名《中学生的梦——一个女孩的日记》)、《中短篇小说集》、《四月归来》、《北大荒历险记》、《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梦幻的季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近期作品有《音符》、《音乐的隔膜》、《聆听与歌唱》、《浪漫的失落》、《纸的生命》、《遥远的暗示》等。曾获中国及北京、上海多项优秀文学奖。《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绿色的爬山虎》、《渴望奥运》、《荔枝》、《银色的愿望》、《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被选为中小学教材。报告文学《河边小屋》、《做一个杰出的人》分别获得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到天堂的距离》。最近的作品包括长篇回忆录式的纪实文学《黑白记忆》和散文集《城南的忧郁》。作文《抱你入睡》入选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材,《宽容是一种爱》入选2006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卷,《生活的平衡》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中考语文试卷。
杰作:
网络作品看报告文学《啊,老三》《做金山的母亲》。
短篇小说《地面上的司机》、《今冬无雪》、《遥远的天空》和《影壁》
肖福兴,北京人。* * *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系。65438到0982,他去北大荒插队种地。大学毕业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新体育》编辑。1978开始发表作品。《人民文学》副主编。
著有《我们曾经爱过》、《早恋》、《青春的幻想》、短篇小说集《四月归来》、《北大荒历险记》、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梦幻的季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河边小屋》、《做一个杰出的人》分别获得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我让儿子写作文》里有很多他的作文。
还写过《一幅肖像》(现选作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
铁混凝简介
1957年9月生于河北赵县,1975保定高中毕业后插队,1979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华山编辑部做小说编辑。从1975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万字。发表于1982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农村姑娘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筐鸡蛋换了一个女大学生心仪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姑娘的淳朴善良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她的作品获得了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扣子的红衬衫》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女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洁美好的性格。1984《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稻草堆》获得1986至1987“中篇小说精选”优秀作品奖。1984铁凝以专业作家身份调入河北省文联,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尤其是人物的内心,反映了人的理想和追求,矛盾和痛苦,语言柔和清新。1986和1988两部反映古代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中篇小说《稻草垛》和《棉花垛》相继出版,标志着铁凝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新时期。1988还写了第一部小说《玫瑰门》,改变了铁凝以往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通过几代女性之间的生存斗争,彻底撕开了生活丑陋血腥的一面。
陈简介
陈是一位历史悠久的作家,以小说《白鹿原》1993成名,小说集家族史和民族史于一体,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历史感厚重,人物性格复杂,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自然条件:6月出生,1942,Xi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第一篇散文,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写散文。已出版《陈小说选》三卷、《陈文集》五卷。《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报告文学文学奖1990—1991,《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陈简介
陈,男,汉族。1948 1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64九月初中毕业,去赣北种地。1970被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1977 65438+2月调入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79小说《小城将军》同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被《十月》杂志推荐到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文学工作坊(现鲁迅文学院)学习。1981年调入江西文艺学院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和研究。1982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7毕业,汉语言文学学士。1988任江西文艺学院副研究员,1991晋升文学创作二级职称,1993晋升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1985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2000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创作作品先后出版了《梦之岛》《裸体》《将军镇》《世纪神话》《唱摇》《半黑半白》等小说,以及《浪漫爱情》《都市田园》《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选》?陈卷及其他散文和短篇小说集。发表先秦诸子文论、中国小说史、现当代文学研究等论文数十篇,多有重印。书法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获奖。
短篇小说《小城将军》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惊涛骇浪》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车》获1987 -1988全国优秀小说奖,《市长之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65438-0958进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仁小学,65438-0967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初中。然后在1969,去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他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来因为生病回家休养。发表作品65438至0979。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完全相同。史铁生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中,用残缺的身体,表达了最健全、最饱满的思想。他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却表达了存在的清明和喜悦。他睿智的话语,照亮了我们日益黑暗的内心。作为2002年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成果,他的《从病隙断笔》一书一如既往地思考了生与死、残与爱、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回答了我如何在场、我如何活出我的意义等这些普遍的精神问题。当大多数作家都放弃面对消费主义时代人类的基本处境时,史铁生却活在自己的内心,依然在奋力追求人类的价值和荣耀,依然坚定地向生存的荒凉地带进军,坚决地与未知作斗争。这种勇气和坚持深深地引起了我们对自身处境的警惕和关注。
史铁生早期的一些小说,如《半小时的午餐》,具有揭露“阴暗面”文学的特点。1983出版的《我遥远的青萍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重要的小说创作。它在多个层面上得到阐释:或者说它拓宽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者说它在文学“寻根”中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寻根”和“寻根”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的观点。一个是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另一个也是为了:我们要去哪里,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到了人生的荒谬,找到了精神的可靠依据”(周日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版)。
史铁生身体残疾的亲身经历,使他的一些小说写出了残疾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残疾人对命运的怜悯和自怜,从而上升到对普遍存在,尤其是精神“残疾”现象的关注。与其他小说家不同,他对本民族、本地域的感性生命特征没有任何眷恋。他将写作视为对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及其无尽的欲望将成为永恒的歌舞。这种欲望有什么样的人名都可以忽略”(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生存的执着关注,使他的散文具有了强烈的哲学意味。因为他的亲身经历,他的叙事贯穿着一种温情,却又宿命的悲凉;但也有对荒谬和命运的抗争。生活就像一根弦,是一个与荒谬抗争以获得存在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静修笔记》、短篇小说《人生如弦》、散文集《我和地坛》。
《我遥远的青萍湾》和《外婆的星》分别获得1983和1984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的老房子》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