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记谱法?

谁发明了记谱法?卢梭。

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主义评论家,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社会契约》、《爱弥尔》、《忏悔录》、《新艾·罗伊斯》、《植物交流》等。

简谱简介

简单记谱法指的是简单的记谱法。有两种字母符号和数字符号。

它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经德国人改良,所以成了今天的样子。所谓乐谱,一般是指数字乐谱。数字记数法基于移动点名法,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七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的si),英语用C、D、E、F、G、A、b表示,每个数字的音长名称相当于五线谱的四分音符。

音乐符号的起源

数字记数法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当时有一个天主教的和尚,名叫苏埃蒂。他用1,2,3,4,5,6,7写了音乐教育歌,然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当时的西方人非常注重发明创造、版权等个人成就,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18世纪法国人,名叫卢梭;1742年,他向法国巴黎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关于新音乐符号的建议》,然后提到了数字记谱法。自18世纪中叶以来,一批法国音乐家、医生和数学家整理并完善了数字记谱法。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伟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被广大群众广泛使用。所以这种记谱法在西方被称为Gapassel记谱法。

19年底和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新的学校,其中的学校音乐和歌曲课直接模仿日本的音乐教育,并遵循日本使用记谱法的做法。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歌唱课。当时的演唱教材大多是中国音乐老师写的日文歌曲,有五线谱和简谱。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记谱法从日本传入中国。

1903年,曾留学东京音乐学校,通过在东京江苏同乡会编辑出版的中文杂志《江苏》第六期、第七期发表文章《乐论总论》介绍西方乐理知识,并以记谱法、五线谱对比法等形式出版了《集训》、《春游》等六首歌曲,目前认为是日本人所作。现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也是乐谱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他的校歌集出版于1904,成为国内第一部出版并流行的乐谱集。此后,乐谱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的学校。记谱法因其简单易学、排版方便,在中国抗日救亡的群众歌唱运动中,对歌曲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记谱法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普及。

记谱法在中国广泛普及的另一个原因是,记谱法的记谱法与中国流行的一种汉字记谱法相当接近。例如,宫池记谱法使用龚凡65 B和附在单词左侧的不同部首来表示声音水平,而简化记谱法使用七个阿拉伯数字和附在数字上方或下方的点来表示声音水平。宫池记谱法是用板眼符号附在字的右边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是用短横线附在阿拉伯数字的右边或下面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与I音阶记谱法如此接近,简谱记录声音音高的方法比I音阶记谱法更简单、更准确,所以中国人非常容易接受简谱。

就世界而言,中国吸收了最好的记谱法,并将其发扬光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欢迎。

简谱具有易学、易记、易写等诸多优点,使其在中国拥有了比五线谱更多的用户,为大众音乐文化活动的推广和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国家很多音乐人在作曲的时候,都是把自己最初的创作思想记录下来,习惯用方便书写的记谱法。聂耳写《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写《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是用记谱法写的。

乐谱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声音的高低和声音的长短:

1.音调水平:任何一首音乐都是由高音和低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接看,键盘音左低右高。就数字符号而言,在数字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有许多点和符号。点数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代表上面的高音,下面的低音。原理是物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2、声音的长短:除了声音的高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声音的长短。音高和长度的标注决定了这首曲子不同于其他曲子,因此成为音乐最重要的基本元素。该原理表示为声音的持续时间。

3、声音的强度:音乐的强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乐曲中总有一些音符在某些地方较强,在某些地方较弱。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用振幅来表示。

4.音质:也可以叫音色。也就是乐器或者人声。同样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出来的音色不同;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是不同的。

以上四项构成了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应该说,记谱法基本上可以正确标注这些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