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术水平?
比如经济学,中国每年有上万本经济学著作出版。许多国外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今天的经济奇迹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但事实是中国的经济研究还没有进入国际前沿。
一位多年来一直积极关注国内学术动态的国外学者表示,除了少数信得过的学者的作品,他们基本上不再看国内学者的作品。
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被国际学术界的一些人视为低质量,这确实让我们感到羞愧和悲哀。
学术氛围和学术规范亟待形成,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真正的学术标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有过短暂的学术繁荣,但好景不长,很快又陷入战乱。
在“中国太大,一张桌子都不够用”的时代,谈学术建设当然不现实。
1949之后,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建立学术标准似乎也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所以进展有限。
此后,政治运动不断,学术建设当然无从谈起。
到了90年代,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笼罩在学术之上的光环逐渐褪去,学术被一些人视为谋利的手段。
没有学术氛围和学术规范的形成和建立,这种变化加剧了学术生态的恶化。
在国内的学术著作中,虽然抄袭不能说是大多数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平庸的,粗制滥造的,但却是不争的事情。
在这些铺天盖地的平庸作品中,也有不少被不同程度地打上了“精品”的烙印,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很多“精品”都已经这样了,更何况是普通作品!在严肃的学者看来,写书是一件苦差事。
65438年至0958年“大跃进”期间,著名学者侯外庐对那些头脑发热的年轻人说:“你们在这次大跃进中写书的热情很高,就是缺少了科研过程,即从收集材料、研究资料到提出科研课题,从认真阅读材料到为写作课题生成提纲,再从事研究、写作,直至修改出版……”因为写书太难了,在美国,
写一本书之所以这么难,唯一的原因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成果要求很高,这是建立在良好学术氛围基础上的学术标准。
真正的学术与“非实用性”在英语中,“学术”的解释有两个主要特点:“与学院有关”和“非实用性”。
为什么西方人在定义学术这个词的时候会强调上述特征?首先,学术和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个发达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不是每个人、每个地方都能做的,只有经过特殊的训练,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做。
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学院。
即使是以前的大学,也只有一部分教师有资格进行学术研究,有相应的学术职务。
其次,学术不能追求实用,因为正如梁启超所说,如果“学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些动机高尚的人,一定会把学习作为变法改制的工具;但是,动力低的人也会把知识作为获得名声的敲门砖,“过时的就随便扔了。”
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导致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学习本身之外,从而使研究离开学术。
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是学者们在“象牙塔”里进行的“为学习而学习”的探索。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对学术这个词理解上的混乱是当今中国学术过度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们不清楚什么是学术,难怪每个人都被要求做学术工作。
据说有些地方,连幼儿园老师、机关工作人员提到职称都要发表“学术论文”。
我在这里没有贬低这些研究成果的意思,但是从学术的两个基本点来说,他们的工作一般不属于学术工作。
如果学术机构办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学术成果,有什么学术标准?第二,在西方对学术这个词的理解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纯粹的学术理性。
这对当今中国学术界意义重大。
我们过去反对“纯学术”取向,在当时中国的特定环境下是有道理的。但是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很少有人还在“为学术而读书”,但真正的学术必须有这种精神。
所有的问题都很重要,有一个误解需要澄清。要明白学术成果的价值不是由研究课题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纯学术理性探索的水平决定的。
人们往往会认为有些学习很重要,而有些不那么重要甚至无关紧要,不值得花力气去学习。
是的,从现实需要来说,研究的问题确实有轻有重,但从纯理论探索来说,所有问题都是重要的。
一个建筑应该有像横梁一样的大部件和像钉子一样的小部件。
如果只关注横梁而忽略钉子,那么大楼肯定建不起来。
不仅如此,建筑所需的小零件种类和数量远多于大零件,需要更多的厂家来提供。
同理,如果我们都及时研究热点问题,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研究的资源过剩和浪费,大量不称职的力量涌入,形成大量的废品或假冒伪劣作品;同时忽略了大量要研究的问题,造成了空缺。
每个学者都不应该在研究中东张西望,忐忑不安,而应该坚信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
胡适曾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在国学研究中找到一个新词,其意义不亚于找到一颗新星。
只有在每一个知识领域工作的学者都没有杂念,全身心投入到追求和探索中,整个社会的学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就重大课题而言,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如果不具备一系列必要条件,最终只会是残次品或者废品;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做符合自身条件的小项目,只要真的努力,就能出成果。
可见,只有真正理解学术二字的含义,并以此作为学术工作和学术评价的标准,才能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就。
(作者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