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患者晚期疼痛怎么办?
胆管癌发展到晚期,很容易转移。这个时候,病人不能承受的就是疼痛。有的病人还会便血,全身水肿,胡言乱语,乱发脾气,症状很明显。胆管癌晚期腹痛剧烈,伴有血小板明显减少,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建议用抗癌中药治疗,并服用一些预防出血的药物,如VK、VC、三七、云南等。对于腹部播散的胆管癌患者,目前不建议做创伤性、破坏性治疗。放化疗虽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但远期效果较差,容易产生耐药性,不能长期进行,停药后肿瘤可能反弹。在治疗上应选择抑制和治疗癌症的药物,安全无毒,近期疗效快,远期疗效确切。癌症晚期中药效果更好,因为大部分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很多地方,西医局部治疗效果不好,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和放化疗。服用中药可以全面调节机体内环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疼痛,延年益寿。手术并不适合所有患者,手术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在没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情况下,肿瘤较小,适合手术;如果病灶已经切除,转移灶单一,身体状况良好,也可以对转移灶进行手术。如果有两个以上转移灶,原则上不做手术。肝门部胆管癌的保肝治疗:对于长期重度黄疸的患者,尤其是可能进行广泛肝切除术的患者,评估肝功能,保护肝脏非常重要。有些病变可以局部切除,因为肝脏储备状态不足以承受,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一些术前准备充分的患者,因为手术复杂,时间长,范围大,可以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前提。以下情况说明肝功能差,不适合做肝脏手术,尤其是半肝以上的肝切除或胰腺切除:a .血清总胆红素256?摩尔/升以上;b .人血白蛋白在35g/L以下;c .凝血酶原活性低于60%,时间延长6s以上,注射维生素K 1周后仍难以纠正。④靛绿试验异常。术前CT测量肝脏总体积、待切除肝脏体积,计算保留肝脏体积,有助于评估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的肝功能。此外,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前白蛋白的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术前保肝是必要的,但如果胆道梗阻不能解除,单纯依靠药物保肝是无效的。目前常用的药物都是以降转氨酶、补充能量、增加营养为目的。常用的有高渗葡萄糖、人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肝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葡糖醛酸内酯(葡糖醛酸内酯)、泛癸利酮(辅酶Q10)、维生素K、大剂量维生素C等。术前保肝治疗也要注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胆管癌是一种很难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胆管癌的治疗,根治性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而胆管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难发现。一旦大部分已经进入晚期,就很难用手术方法切除。因此,有必要寻找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胆管癌。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对胆管癌不敏感,且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敏感和有效的药物,以提高胆管癌药物治疗的疗效。本文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为药物筛选模型,通过MTT法从天然和化学合成的物质中筛选出叶下珠、高粱米、长春花和三尖杉等6种药用植物提取物、淡水贝类河蚬提取物、天然产物化合物、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和常用化疗药物。结果表明,叶下珠和叶下珠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白英的水提取物、长春花的总生物碱、河蚬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槲皮素、单宁酸、2-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脲、2,4-二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和三苯氧胺具有体外抗增殖活性。与5-氟尿嘧啶和顺铂相比,三苯氧胺对胆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本研究选择三苯氧胺(TAM)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探讨其体外抗胆管癌作用的机制。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DNA阶梯等方法结果显示,TAM抑制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显著改变细胞形态,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 1期,并显著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等方法的结果表明,TAM对细胞周期蛋白D1,er?抑制C-Myc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caspase-9信号通路、上调Bax和p53蛋白表达是TAM抗胆管癌作用的部分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索三苯氧胺抗胆管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和药物靶点,我们首先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了三苯氧胺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整体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最终成功鉴定出热休克蛋白、细胞骨架蛋白、膜联蛋白和代谢相关酶等差异表达蛋白点。结合这些蛋白的功能,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三苯氧胺抗胆管癌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为胆管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为他莫昔芬治疗胆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也为阐明他莫昔芬抗胆管癌作用的新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