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科建设
一.发展历史
1,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安徽大学成立时,中国文学系就开始了文学批评的教学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王长会教授和顾祖钊教授的领导下,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逐步建立了文艺学的学科基础
2.四次飞跃:世纪之交,文学理论教研室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八年实现四次飞跃。2001,文艺学学科成立,形成了以方锡球教授为核心的学科团队;2002年,文艺学学科入选校级重点支持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安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
第二,学术带头人
方锡球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省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组组长,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负责人,省重点研究基地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双研部”主任,国家教学团队人文教育组主要成员,黄梅戏研究所所长。
方锡球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诗学研究,其中徐的诗学理论、方以智的诗学思想以及前七子至叶燮的“诗变论”研究起点高、成果多,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方锡球教授目前负责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诗学与诗变理论——从前七子到叶燮”(07BZW041)、“黄梅戏改革与传承研究”(07BB19)、两项省部级项目。自学科建立以来,方锡球教授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3部,教材1册。获得各级成果奖18项,其中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第三,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科群在文学批评和文学遗产方面发表了65,438+000多篇论文和4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4项。
四、研究方向
文艺学重点学科浓缩为文学基本原理、古代文论、文学美学、西方文论四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学科融合最新理论成果,以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使用为研究对象,探索言语行为与人类历史、社会活动、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主观心理的关系,揭示言语行为和言语使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考察和分析应用语言学的覆盖面和理论规律。从教师禁忌语、行政语言、礼貌语言和戏曲语言的视角和领域出发,提炼出多层次的汉语交际原则、话语隐含意图理解规则、詈语形成原则、汉语话语建构的文化模式等语用模式和规则,分析总结戏曲语言的各种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学术带头人蒋洁宝教授目前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黄梅戏语言文化研究”等3个科研项目。近五年在《语言文字应用》、《修辞学学习》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出版《诅咒语与言语交际研究》等学术专著。
近年来,该学科组成员在《语言文字应用》、《古代汉语研究》、《戏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现主持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部门科研项目。本课题立足于皖江文化语境,借鉴中西语言学的最新成果,探索修辞学与语用学的交叉发展。本文以西方语用学、言语行为和文化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黄梅戏语言的音韵特征和文化内涵,研究安徽安庆方言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语言特征,凸显汉语语用研究的地域特色。学科组成员还借鉴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开展徽州契约文书和地方习俗疑难词语的研究,发掘其中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以案例研究和具体的语用资源推动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学术带头人洪堡教授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安庆方言的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和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庆方言虚词研究”。褚晓云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共性研究”。
近年来,该学科组成员在中国语言、方言、古汉语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发表了90多篇论文和6部专著。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1项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项目3项,主持部门科研项目8项;获各级科研奖励2项。本学科组成员以古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电子文献便于检索的优势和不足,古为今用,辨正辨误,扎实开展文献整理和史料、学术史研究,形成了语言文学研究、文学文学与文化研究、历史文学与文化研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带头人刘教授是安徽省精品课程《古代汉语》的主持人。近年来在《中国汉语》、《方言》、《古代汉语研究》、《红楼梦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8篇,出版《汉语大词典释义》、《北京方言同音异义词理据研究》、《金瓶梅难词释义》等。其他成员在康熙六十年编辑出版了《安庆府志》和《马起成著作三种》等重要文献。
近年来,该学科组成员在《中国语言、方言》、《古代汉语研究》、《民间经典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持国家清史编纂项目《桐城派文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委员会项目《杜荀鹤文集注释》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科研项目7项;获各级科研奖3项。本学科组成员将把接受美学、文学阐释学等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阐释方法相结合,考察历代文学批评中重要诗歌经典的接受和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改写与运用,并注重对《文选》尤其是明清文学作品的评论研究;本文探讨了中国诗学和词史上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推动中国诗学和词学研究的发展。深入挖掘明清以来皖江地区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着力突出学科的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该学科已有先秦文学、唐宋诗词与诗学、明清文学与文学批评、现代文学与安徽文化四个成熟的研究方向。是安庆师范大学首批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
学术带头人王若敏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经文学阐释史(明清卷)》和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诗经文学阐释史(宋元明清)》;在《文学》、《光明日报》、《东方系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诗经(先秦-隋唐)文学阐释史》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艺出版奖二等奖,负责校对六十年的《安庆年谱》获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文史、文学、光明日报、东方系列等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2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部门科研项目6项;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艺出版奖等科研奖2项。本课题组成员运用宏观概述和微观透视的方法,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对现代文学的传承与转型、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文学的互动、新时期小说理论的诞生与沉淀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该学科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社团与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研究。
学术带头人梅向东教授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主持人,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朱光潜与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等两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文学遗产》、《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批评丛书》发表论文10余篇。
王海燕教授是省级名师,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持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小说发展史研究》和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对立与和谐:新时期小说发展理论三十年阐释》。王永兵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关系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文学批评》、《文学遗产》、《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批评丛刊》、《光明日报》、《鲁迅研究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学术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部门科研项目8项;获各级科研奖励5项。本学科组成员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与中国诗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相结合,对重要的中西文学概念进行双向阐述,重点探讨明清时期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复杂关系,深入思考20世纪中西文学的基本面貌、重点作家和思潮。学术带头人是方锡球教授。
该学科研究方向明确,注重比较视野与具体文学现象的融合。既对中西文学的事实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又探讨了中西文学的精神呼应,形成了比较诗学、二十世纪中西文学比较、明清中西比较文化与文学三个成熟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