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收集的详细资料

程(1912 10 2002年10月7日-2002年10月2日10)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变质岩科学家、矿床学家、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地质科学史专家。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65438+于2002年10月2日去世。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地质部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65438+于2002年10月2日去世。

主要从事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变质岩深熔取得开创性成果。

基本介绍中文姓名:程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嘉善出生日期:1912 10.07去世日期:2002 1.2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英国利物浦大学主要成就:198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

川西丹巴发现递进变质带,昆明发现富磷矿(1939)。

提出了铁矿成矿系列的概念。

提出混合岩系和混合岩化成矿观点的代表著作: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果,人的荣誉表彰与评价,人的一生,1912 10.07,浙江省嘉善县人。1923在嘉兴省立二中就读后,英语老师徐觉民教他用英语描述海港、城市、海洋的名称以及从上海到伦敦沿途的风景。1929年秋,程考入清华大学地理系(后改为地理系)。1929-1933,就读于清华大学地理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33-1935,工商部地质调查所调研员。1935,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1938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国。1938-1949,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局,任技术员、技术主管,兼任矿岩研究室、经济地质研究室主任。1944-1946作为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特聘委员,出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65438年至0949年先后调查了云南昆明磷矿、雅安康定西康砂金矿、铁矿、煤矿及丹巴地区、湖南沅陵桃园金矿及晚前寒武纪地层、新疆西天山南北坡油田(独山子)油苗及区域地质矿产、南京附近中新生代火山岩等区域地质,65438年至0950年任中国。1951年还兼任东北南部地矿大队大队长。1952,兼任湖北大冶429铁矿勘探队队长。1952-1956,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地质学部委员。1956,担任地质部技术司总工程师。65438-0957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变质岩与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主任。程于65438-0977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任地质部副部长,当选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1980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65438-0982年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并当选为英国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65438-0983任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CL)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当选为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65438年至0995年,程担任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总顾问,同时担任《中国区域地质简明概论》(2000年出版)英文版主编。1996,任地矿部科技高级顾问、科技领导小组顾问。65438-0997在青岛参加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际科学研讨会。还到河北平山、山西东海、大别山、五台山、恒山等地研究前寒武纪地质,到长春参加阜平群岩石高温高压实验研究。65438-0998,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1999,国土资源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技咨询委员会主席。65438+2002年10月2日,病逝于北京。主要科研成果综述

主要从事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川西丹巴发现递进变质带,在昆明(1939)发现富磷矿。中国在长期的铁矿研究和勘探过程中,提出了铁矿成矿系列的概念。提出了混合岩系和混合岩化成矿的观点,阐述了中国不同时期变质岩系和岩带的特征,从而推动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变质岩深熔取得开创性成果。65438年至0939年,程留英归国后,在云南昆明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在分析员黄的合作下,在云南昆明发现了著名的富磷矿。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沉积型磷块岩,对我国寻找磷块岩矿床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1950-1951年提交了鞍山弓长岭铁矿详细地质报告,阐明了我国古变质岩系中已知最大的富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指出了扩大富矿的有利地区。他在矿区确定的变质含铁建造序列一直沿用至今。后来又多次总结我国铁矿的类型,指出其找矿方向,促进了我国铁矿的勘探和科学研究,为一些铁矿的发现或扩大做出了贡献。70年代中期,他从某一成矿时期成矿地质背景的统一性、具体成矿条件的差异性和区域成矿的全过程考虑,提出了铁矿类型组和铁矿成矿系列的概念。后来,他将这一观点推广到所有类型的矿产和矿床,并与同事发表了两篇论文,分别是《矿床成矿系列的初步探讨》(1979)和《矿床成矿系列的再探讨》(1982,1983)。成矿系列是指在某一地质单元中,主要形成于同一成矿期且有内在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矿床,所包含的类型具有空间或时间相关性的特征。这一概念已被我国许多矿床工作者所应用,对总结我国成矿规律和指导相关矿产预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始于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对苏格兰贝蒂希尔“注入杂岩”的研究,他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是《苏格兰苏尔兰北部混合岩区的角闪石杂岩》(1942),另一篇是《苏尔兰戴希尔附近的混合岩区》(1944)。这是芬兰语术语“混合岩”第一次被用在英语文献中,其含义得到了补充。他对六种原岩类型的变质岩及其混合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描述,系统地分析了混合过程中元素和矿物的变化和演化,并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岩浆正末期”和“热液期”两个阶段,丰富了混合理论。其中沿原生层理走向几米、70米、350米范围内采集了泥质和半泥质岩样,充分证明了混合岩由原岩碱交代形成的论点在当时引起国际关注。1943年发表论文《西康丹巴附近的递进区域变质带》,首次报道了我国发育良好的区域变质带,提供了变质带研究中“等化学体系”概念的范例。20世纪50、60年代提出混合岩化迁移和交代作用形成富铁矿和硼矿。1962年与沈、、王泽久合著《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一书,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原则和方案,论述了混合岩化作用的理论分析和微观特征,分析了变质岩系分布区的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提出了区域变质作用与接触变质作用过渡变质作用的观点。论证了前者与混合岩化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变质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方法。该书三年三印,在国内广为流传,对提高我国六七十年代变质岩区地质学家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和提高变质岩分布区的研究程度,起到了显著的作用。1965之后提出了“混合岩化系列”的概念,进而对不同类型混合岩化的地质背景进行了分类。这些问题在1987的《关于混合岩化的若干问题——半个世纪以来若干基本问题的回顾》一文中,以及1982发表的与杨遵义、等人合著的1986的《论中国不同变质时期的变质岩系、变质带及若干相关问题》一文中作了进一步的全面论述。在英国出版的《中国地质》第18卷中,首次系统总结和论述了中国不同变质时期变质岩系和变质带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提出了同一时期多期变质作用的新观点。通过90年代中后期对太行山平山地区新太古代阜平群主要变质岩深熔作用的地质研究,提出早期深熔作用的机制主要是变质矿物的“重熔”,这已被初步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充分阐明。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方面,程除了在湘西、川西、辽东半岛、陕西小秦岭等地做过不同性质的相关工作外,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领导并参与了山东新泰雁翎关地区泰山岩群的详细研究。1977年与沈、王泽久一起发表了《山东新泰延陵关泰山群变质岩研究报告》和1982年《山东延陵关变质火山沉积岩研究》一书,确认泰山群时代为太古代。本文重点研究了雁翎关组的内部层位关系、变质火山沉积建造序列、熔岩、凝灰质岩石和沉积岩的地质环境以及熔岩中孔隙充填的一些奇特现象,建立了室内外相结合的恢复原岩的工作方法,为古变质岩系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同时提出该区银山岩体基本属于半原地花岗岩岩体。80年代后期以来,组织并参与了华北地台早寒武世地壳结构、成分和演化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他带领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前寒武系与变质岩研究室的同志,首次对中国前寒武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于1962出版了《中国前寒武系》一书。后来他和同事在1972(英文)和1973(中文)发表了《中国华北和东北前寒武纪》一文。1982年,白进、孙大中发表了《中国下、中、前寒武纪》一文。1986年,他在上述《中国地质学》一书的有关章节中,对中国太古宙地壳岩石和前寒武纪岩浆岩的特征及岩浆作用作了全面而简要的总结。在每次总结中,他都对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从而不断推动了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发展。程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历来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预测演化趋势。因此,他也非常重视中国地质史的研究。学术著作

1.程(第一作者),南京铁矿地质,以地质专题报告A第13、1935号“长江下游铁矿记录”。2.程,,北萨瑟兰混合岩区的角闪岩杂岩及其共生类型,地质学家协会,1942,53(2):67~85 .3.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坝一带区域变质带,1942,1(3~4):519~526。4.程,余迟(),英国萨瑟兰贝蒂希尔周围的混合岩区,伦敦地质大学学报,1944,99 (3 ~ 4): 107 ~ 154.5。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岩研究室(程、、主编),中国前寒武纪,科学出版社,1962。6.程,沈,,王泽久,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7.程,钟福道,苏勇军,华北和东北前震旦系,地质学报,1973,47 (1): 72 ~ 81。8.程,华北和东北前震旦系,地质学报,1973,47 (1): 72 ~ 81。9.程,,卢松年.中国主要铁矿类型.地质学报,1978,52 (4): 253 ~ 263 .10.程(第一作者),中国主要铁矿类型,地质学报,1978,52: (4),253 ~ 263。11.程,陈玉川,,矿床成矿系列的初步探讨,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1979,1: 32 ~ 58。12.程(第一作者),矿床成矿系列初探,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1979,1。13.程(第一作者),对我国主要铁矿类型及区域成矿分析的一些认识,国际学术交流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979,35 ~ 41。14.程(第一作者),中国下中前寒武系,中国地层调查,1982,1 ~ 45。15.程(第一作者),山东鄢陵关太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地质出版社,19 82。16.程(第一作者),再论矿床成矿系列,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1983,6: 1 ~ 64。17.程,关于拟态岩和拟态岩作用的几个问题——半个世纪以来一些基础知识的回顾,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1987,16: 5 ~ 19。18.程(主编),1: 5万中国地质图(附说明),地质出版社,1990。19.程(主编),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包括第八章“中国变质岩系、变质带和变质演化”及“结论”,地质出版社,1994。20.程,高继峰,万玉生,河北平山晚太古代阜平群部分主要变质岩深熔特征的初步研究,地质科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73 ~ 284。21.程,高继峰,万玉生,关于河北省平山西北部晚太古代阜平群某些变质岩类型的深熔作用的注释,载于:第30届国际地质会议论文集,pt 1997,ⅱ,137 ~ 185,@ VSP,荷兰. 22 .河北省平山地区程,高继峰,万玉生,和阜平群的初步熔融试验及其启示.23.程,万玉生,高继峰.河北平山小觉镇地区阜平群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时代的初步报告.地质学报,2000,74 (1): 30 ~ 38 .24.程,,万玉生,高继峰,,河北平山小觉镇地区新太古代阜平群变质作用所显示的深熔改造的一些岩相学特征,中国地质,2000,12: 14 ~ 16。25.程(主编),《简明中国区域地质》(英文版),地质出版社,2000年。26.程,刘敦义,威廉姆斯,简平,庄,高天山,碧溪岭暗色榴辉岩和片麻岩花岗岩的SHRIMP分析——晋宁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地质学报,2000,74 (3): 193 ~ 2005 .27.程延庆,刘大勇,等,安徽东部大别地区碧溪岭暗色榴辉岩和含镓片麻状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 pb定年:新元古代变质岩的等时证据***,地质学报?英语,2000,74 (4): 748 ~ 765.28。程,万玉生,高继峰,.河北平山小觉镇地区阜平岩群三种岩石深熔作用的岩相学特征.地质评论,2001,47 (1): 60 .西康丹巴附近的渐变区域变质带,中国变质岩、变质岩系和变质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山东太古宙延陵关变质火山沉积岩等。参与编辑《当代中国地质事业》和《原地质调查局历史回顾》(1916-1950)——历史回顾和主要贡献。荣誉表彰程获中国地质学会赵雅曾纪念奖1946;他主编的《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一书获得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励。他编制的1 ∶ 3万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图,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2《中国地质图与亚洲地质图》的组成部分。中国铁矿是199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一部分。1995获首届李四光科学特别奖,1998获贺亮合力科技进步奖等部级奖项。1982年当选英国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员,1988年获得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人们评价成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一位深得民心的科技管理工作者。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一起工作;他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善于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与生产、室内外工作相结合;他对工作从不挑剔,始终坚持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爱国主义。他回到英国后,根据当时的需要,接受了在川西调查砂金矿和其他矿产勘探的任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近一年。抗战后期,他到新疆从事石油地质调查。全国解放后,他服从工作需要,愉快地离开了科研岗位,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科技管理的领导工作。但他对服从工作需要的理解,并不局限于简单地按照分配任务的要求去做事,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和条件,获得更多的其他地质成果。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砂金、铁矿、石油普查时,同时发现了变质火山岩。在管理过程中,所到之处,我们在完成主要任务的同时,也会尽力观察当地的地质现象,并亲自为广大基层地质队鉴定岩石切片,讨论地质问题。他也不断为一些专题和综合研究挤出时间,他的一些学术成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的。所以他的作息总是排得满满的,时间不够就占用八小时,节假日也是。“工作第一”一直是他的座右铭。